一种导线压接装置及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418285发布日期:2023-12-20 01:30阅读: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导线压接装置及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导线压接,具体涉及一种导线压接装置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1、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快速增强,人民对电力能源的需求逐渐增加。电力 配线作为电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电力系统能够稳定运行的基础。 目前,对于长距离的电力配线,我国主要采用高压和超高压的架空导线,这 些架空导线通常会跨越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重要输电通道区段,统称为重 要交叉跨越线路,简称“三跨”线路。随着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电网规模 不断加大,“三跨”线路持续增多。导线压接的过程包括:一、工具准备,需要准备断线器、记号笔、钢丝刷、手套、钢模、卡尺、和压接装置等。二、裁线,(1)应在线头或距裁线处2cm处用20号铁丝绑扎。(2)用断线器进行断开。(3)用平锉和砂纸打磨钳口毛刺至光滑(4)压接前的清洗,压接前用汽油对导线和钳压管进行清洗,导线的清洗长度不小于管长的2倍。清洗完后在导线上涂上导电脂,在用钢丝刷轻轻的刷一次。(5)需注意,不同金属,不同绞向,不同规格的导线禁止在档距内连接,在一个档距内,每根导线只允许有一个接头,且接头距导线固定点的距离不应小于0.5m。三、压接管划印,按照设计和规程要求,并对照相应规格的压接管的相关技术标准进行划印。四、穿管和压接,(1)端口线划印(即在穿入的导线上用记号笔划印),(2)导线的塞入方向从接续管上缺印记的一侧插入,从另一端有印记的一侧露出保证两端导线尾线的出头露出管外部分不得小于20mm;压接时,每模的压接速度及压力应均匀一致,每模按规定压到指定深度后,应保持压力30s左右,避免出现金属性反弹影响压接强度。现有的压接装置为采用压接钳对导线进行压接,压接钳在进行压接时,导线压接的部位受力不均匀,并不是整个导线待压接段整体平稳受力,会导致压接不合格。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导线压接装置及使用方法,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2、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3、一种导线压接装置,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固定设有底筒,所述底筒的上端固定设有向上延伸的左支臂和右支臂,且左支臂与右支臂相对应设置;所述底筒的上端设置有升降柱,所述升降柱的上端固定设有下压块,所述下压块的左右侧壁分别与左支臂和右支臂的内壁竖向滑动连接,下压块的上表面可拆卸式连接有下垫块,所述下垫块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卡接导向的下槽口;所述左支臂与右支臂之间设置有上压块,所述上压块的左右侧壁分别与左支臂和右支臂的内壁前后方向滑动连接,上压块的下表面固定设有上垫块,所述上垫块的下表面开设有与所述下槽口相对应的上槽口;所述底筒的内部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升降柱上升或下降的推动组件。

4、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右侧壁固定设有支座,所述支座的上端设置驱动组件;所述底座的左侧壁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内部螺纹连接有横向延伸的螺杆,所述螺杆的外端固定设有转帽,螺杆的内端设置有回流组件。

5、进一步地,所述底筒包括外筒和固定设置在所述外筒内部的内筒,所述升降柱的下端延伸至所述内筒的内部,升降柱的下端固定设有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的周侧壁与内筒的周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内筒的底部连通设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外筒的底部连通设置有第三通道和第四通道,且所述第三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相连通,所述回流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道的内部。

6、进一步地,所述推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外筒内部的液压油,所述支座的上表面开设有竖直向下延伸的竖通道,所述第二通道远离内筒的一端与所述竖通道的底部相连通,所述第四通道远离外筒的一端与竖通道的底部相连接,所述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竖通道的内部。

7、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竖通道内部的竖筒,所述竖筒的内部设置有抽插杆,所述抽插杆的下端固定设有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活塞的周侧壁与所述竖筒的周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支座的上端固定设有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所述第一竖板与第二竖板的上端通过横杆固定连接,所述横杆上转动连接有手杆,且所述手杆靠近所述横杆的一端的下侧壁与所述抽插杆的上端转动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回流组件包括开设在所述底座内部的横孔,所述横孔的左端与所述螺纹孔的内端相连通,横孔的右端与所述第一通道的左端相连通;所述螺杆的右端转动连接有辅助杆,所述辅助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三活塞,所述第三活塞的周侧壁与所述第一通道的内壁滑动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通道的内部设置有只允许所述液压油从第二通道流入至所述内筒中的第一单向阀;所述第四通道的内部设置有只允许液压油从外筒内经第四通道流入至所述竖通道内部的第二单向阀。

10、进一步地,所述竖筒为上下无底结构,竖筒的周外壁与所述竖通道的周内壁固定连接。

11、一种导线压接装置的使用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2、s1、将待压接的导线放置到上压块与下压块之间;

13、s2、使下压块朝向上压块移动对导线进行压紧;

14、s3、通过推动组件驱动升降柱向上移动带动下压块朝向上压块移动。

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在底筒的上端设置左支臂和右支臂,左支臂与右支臂之间为压接导线的空间,同时左支臂和右支臂起到引导下压块平稳向上滑动的作用,利用下压块带着导线向上移动与上压块对接挤压完成对导线的压接,压接过程中整个导线待压接段能均匀受力,提高压接成品合格率。通过推动组件的设置,推动组件用于平稳的将升降柱从下向上移动,升降柱上升过程平稳,进而确保上压块上升过程平稳,使得导线能均匀平稳受力的被压接。使用时,首先将待压接的导线放置到下压块上端下垫块的下槽口内,用手握持推动组件的手杆并反复做提压动作,手杆做提压动作带动抽插杆做上下移动,抽插杆向上移动的过程中将外筒内部的液压油经第四通道流入至竖筒内部,抽插杆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将竖筒内部的液压油经第二通道流入至内筒中,内筒中的液压油增多油液位升高带动升降柱向上移动,升降柱向上移动带动下压块向上移动,进而带动放置于下槽口内的导线向上移动,当向上移动至下槽口与上槽口闭合,完成对导线的压接。导线压接完成后,需要取下导线,此时,转动转帽带动螺杆旋转,螺杆在旋转的过程中做左右方向移动,螺杆移动带动辅助杆在横孔中移动,在辅助杆向左移动的过程中带动第三活塞向左移动,当第三活塞移动至第三通道的左方后,第三通道与第一通道导通,内筒中的液压油回流至外筒内部,内筒中液压油减少液位下降升降柱向下移动,进而使下槽口与上槽口分离,将压接完成的导线取出。本发明创造提供的导线压接装置和使用方法,能使导线压接过程中均匀受力,提高产品合格率,同时,使用方法的过程简单,省时省力,便于操作,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导线压接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端固定设有底筒(2),所述底筒(2)的上端固定设有向上延伸的左支臂(3)和右支臂(4),且左支臂(3)与右支臂(4)相对应设置;所述底筒(2)的上端设置有升降柱(5),所述升降柱(5)的上端固定设有下压块(6),所述下压块(6)的左右侧壁分别与左支臂(3)和右支臂(4)的内壁竖向滑动连接,下压块(6)的上表面可拆卸式连接有下垫块,所述下垫块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卡接导向的下槽口(7);所述左支臂(3)与右支臂(4)之间设置有上压块(8),所述上压块(8)的左右侧壁分别与左支臂(3)和右支臂(4)的内壁前后方向滑动连接,上压块(8)的下表面固定设有上垫块,所述上垫块的下表面开设有与所述下槽口(7)相对应的上槽口(9);所述底筒(2)的内部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升降柱(5)上升或下降的推动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线压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右侧壁固定设有支座(10),所述支座(10)的上端设置驱动组件;所述底座(1)的左侧壁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内部螺纹连接有横向延伸的螺杆(11),所述螺杆(11)的外端固定设有转帽,螺杆(11)的内端设置有回流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线压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筒(2)包括外筒(12)和固定设置在所述外筒(12)内部的内筒(13),所述升降柱(5)的下端延伸至所述内筒(13)的内部,升降柱(5)的下端固定设有第一活塞(14),所述第一活塞(14)的周侧壁与内筒(13)的周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内筒(13)的底部连通设有第一通道(15)和第二通道(16);外筒(12)的底部连通设置有第三通道(17)和第四通道(18),且所述第三通道(17)与所述第一通道(15)相连通,所述回流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道(15)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线压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外筒(12)内部的液压油(19),所述支座(10)的上表面开设有竖直向下延伸的竖通道(20),所述第二通道(16)远离内筒(13)的一端与所述竖通道(20)的底部相连通,所述第四通道(18)远离外筒(12)的一端与竖通道(20)的底部相连接,所述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竖通道(20)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线压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竖通道(20)内部的竖筒(21),所述竖筒(21)的内部设置有抽插杆(22),所述抽插杆(22)的下端固定设有第二活塞(23),所述第二活塞(23)的周侧壁与所述竖筒(21)的周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支座(10)的上端固定设有第一竖板(24)和第二竖板(25),所述第一竖板(24)与第二竖板(25)的上端通过横杆固定连接,所述横杆上转动连接有手杆(26),且所述手杆(26)靠近所述横杆的一端的下侧壁与所述抽插杆(22)的上端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线压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组件包括开设在所述底座(1)内部的横孔(27),所述横孔(27)的左端与所述螺纹孔的内端相连通,横孔(27)的右端与所述第一通道(15)的左端相连通;所述螺杆(11)的右端转动连接有辅助杆(28),所述辅助杆(28)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三活塞(29),所述第三活塞(29)的周侧壁与所述第一通道(15)的内壁滑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线压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道(16)的内部设置有只允许所述液压油(19)从第二通道(16)流入至所述内筒(13)中的第一单向阀(30);所述第四通道(18)的内部设置有只允许液压油(19)从外筒(12)内经第四通道(18)流入至所述竖通道(20)内部的第二单向阀(31)。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线压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筒(21)为上下无底结构,竖筒(21)的周外壁与所述竖通道(20)的周内壁固定连接。

9.一种导线压接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导线压接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待压接的导线放置到下压块(6)上端下垫块的下槽口(7)内,用手握持手杆(26)并反复做提压动作,手杆(26)做提压动作带动抽插杆(22)做上下移动,抽插杆(22)向上移动的过程中将外筒(12)内部的液压油(19)经第四通道(18)流入至竖筒(21)内部,抽插杆(22)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将竖筒(21)内部的液压油(19)经第二通道(16)流入至内筒(13)中,内筒(13)中的液压油(19)增多油液位升高带动升降柱(5)向上移动,升降柱(5)向上移动带动下压块(6)向上移动,进而带动放置于下槽口(7)内的导线向上移动,当向上移动至下槽口(7)与上槽口(9)闭合,完成对导线的压接;此时,转动转帽带动螺杆(11)旋转,螺杆(11)在旋转的过程中做左右方向移动,螺杆(11)移动带动辅助杆(28)在横孔(27)中移动,在辅助杆(28)向左移动的过程中带动第三活塞(29)向左移动,第三活塞(29)移动至第三通道(17)的左方后,第三通道(17)与第一通道(15)导通,内筒(13)中的液压油(19)回流至外筒(12)内部,内筒(13)中液压油(19)减少液位下降升降柱(5)向下移动,进而使下槽口(7)与上槽口(9)分离,将压接完成的导线取出。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导线压接装置及使用方法,属于导线压接技术领域。导线压接装置包括底座,底座的上端固定设有底筒,底筒的上端固定设有左支臂和右支臂,底筒的上端设置有升降柱,升降柱的上端固定设有下压块,下压块的上表面可拆卸式连接有下垫块,下垫块上表面设置有用于卡接导向的下槽口;左支臂与右支臂之间设置有上压块。导线压接装置使用方法包括S1、将待压接的导线放置到上压块与下压块之间;S2、使下压块朝向上压块移动对导线进行压紧;S3、通过推动组件驱动升降柱向上移动带动下压块朝向上压块移动。本发明创造提供的导线压接装置和使用方法,能使导线压接过程中均匀受力,使用方法的过程简单,省时省力,便于操作,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乔林,张无名,马少辰,王伟鹏,雷明远,杨松林,张鹏举,张帅,吕森,史一超,乔中华,周二勇,张玉杰,李艳波,李翼铭,贾燕峰,史少彧,袁飞飞,王利利,李国海,郭学锋,马腾飞,金小兵,乔波,张露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三门峡供电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