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芯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40412发布日期:2023-12-02 00:36阅读:44来源:国知局
电芯模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浸没式液冷储能,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芯模组。


背景技术:

1、目前,现有技术中的浸没式电芯模组中往往通过一个固定框架对电芯排进行固定,并通过铝排将电芯排中的多个电芯的极片进行连接。为了便于将多个电芯依次通过多个极片进行连接,一般先将多个极片固定安装在安装板上,随后再逐个将极片与对应的电芯的极片进行连接。

2、然而,对于单个电芯而言,电芯的厚度一般在允许的厚度误差范围内,因而能够有效保证电芯的极片与对应的铝排相对设置并进行连接。然而,当电芯排的电芯的数量过多时,这样将使得多个电芯的误差累计,从而使得电芯极片与对应的铝排之间发生错位,从而不便于电芯极片与对应铝排的准确连接,进而不能有效保证电芯排的电连接。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芯模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芯模组中的电芯易与对应的铝排错位的技术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芯模组,包括:

3、电芯排和定位调节件,电芯排包括多个沿预设方向间隔设置的电芯,相邻两个电芯之间设置有定位调节件,定位调节件的一侧贴设在相邻两个电芯中的一个上,定位调节件的另一侧贴设在相邻两个电芯中的另一个上;

4、线束安装板,固定设置在电芯排的顶部,线束安装板与电芯的极片相对设置,线束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一安装槽,第一安装槽沿预设方向延伸,相邻两个电芯的极片均与第一安装槽相对设置;

5、连接铝排,安装在第一安装槽内,连接铝排沿预设方向可移动地设置,连接铝排上间隔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用于与相邻两个电芯中的一个的极片相对设置,第二连接部用于与相邻两个电芯中的另一个的极片相对设置,定位调节件穿过线束安装板与连接铝排连接,以通过定位调节件的位置对连接铝排的位置进行调整。

6、进一步地,定位调节件与连接铝排卡接配合;和/或,

7、连接铝排卡设在第一安装槽内;和/或,

8、线束安装板与定位调节件卡接配合。

9、进一步地,连接铝排上设置有第一卡接槽,第一卡接槽位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定位调节件上设置有与第一卡接槽相适配的第一卡接凸起。

10、进一步地,第一安装槽的侧部设置有卡接凸块,卡接凸块位置可调节地设置在第一安装槽的侧部,以使卡接凸块运动至对连接铝排进行阻挡的阻挡位置或对连接铝排进行避让的避让位置。

11、进一步地,线束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二卡接槽,第二卡接槽与第一安装槽间隔设置,定位调节件上还设置有与第二卡接槽相适配的第二卡接凸起,第二卡接槽沿预设方向延伸,第二卡接凸起沿预设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二卡接槽内。

12、进一步地,第二卡接凸起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第二卡接凸起沿定位调节件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二卡接槽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第二卡接槽与至少两个第二卡接凸起一一对应地设置,各个第二卡接槽与对应的第二卡接凸起进行卡接配合;

13、其中,至少两个第二卡接凸起的凸部相对设置,以对线束安装板进行夹设。

14、进一步地,线束安装板上还设置有第二安装槽,第二安装槽位于线束安装板的一端,电芯模组还包括输入铝排和第一端板,输入铝排的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二安装槽内,输入铝排具有间隔设置的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第三连接部用于与位于多个电芯的一端的电芯的极片进行连接,第四连接部用于进行输入连接;第一端板设置在多个电芯的一端,第一端板贴设在位于多个电芯的一端的电芯上,第一端板穿过线束安装板与输入铝排连接,以通过第一端板的位置对输入铝排的位置进行调整;和/或,

15、线束安装板上还设置有第三安装槽,第三安装槽位于线束安装板的另一端,电芯模组还包括输出铝排和第二端板,输出铝排的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三安装槽内,输出铝排具有间隔设置的第五连接部和第六连接部,第五连接部用于与位于多个电芯的另一端的电芯的极片进行连接,第六连接部用于进行输出连接;第二端板设置在多个电芯的另一端,第二端板贴设在位于多个电芯的另一端的电芯上,第二端板穿过线束安装板与输出铝排连接,以通过第二端板的位置对输出铝排的位置进行调整。

16、进一步地,电芯模组还包括:

17、第一连接侧板和第二连接侧板,第一连接侧板的一端与第一端板的一端连接,第一连接侧板的另一端与第二端板的一端连接,第二连接侧板的一端与第一端板的另一端连接,第二连接侧板的另一端与第二端板的另一端连接,以使第一端板、第一连接侧板、第二端板和第二连接侧板围成安装定位腔。

18、进一步地,第一端板的厚度大于定位调节件的厚度;和/或,

19、第二端板的厚度大于定位调节件的厚度;和/或,

20、定位调节件、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均由绝缘材料制成。

21、进一步地,定位调节件包括:

22、主板体;

23、连接筋条,主板体的两侧均设置有多个连接筋条,多个连接筋条均用于与电芯进行贴合,多个连接筋条间隔设置,相邻两个连接筋条之间的间隙形成导流通道,主板体上设置有导流通孔,导流通孔位于相邻两个连接筋条之间,导流通孔贯穿主板体的两侧设置。

24、进一步地,电芯模组还包括:电池管理单元,设置在电芯排的端部,电池管理单元上设置有防护涂层,以通过防护涂层对电池管理单元的电路结构与浸没液进行隔断防护。

25、进一步地,防护涂层由聚酯改性有机硅树脂制成;和/或,防护涂层的折射率为1.54;和/或,防护涂层的透光率大于92%;和/或,防护涂层的硬度在75至80之间。

26、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相邻两个电芯之间设置有定位调节件,并通过定位调节件与对应的连接铝排的连接。这样,当多个电芯进行排布时,多个电芯紧密设置在一起,即使多个电芯之间有误差的累计,但是并不会造成电芯与对应铝排之间错位的情况,从而有效保证了各个电芯能够与对应铝排的对应连接,有效保证了多个电芯的电连接。因此,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芯模组中的电芯易与对应的铝排错位设置的技术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铝排(40)上设置有第一卡接槽(43),所述第一卡接槽(43)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41)和第二连接部(42)之间,所述定位调节件(20)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接槽(43)相适配的第一卡接凸起(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槽(31)的侧部设置有卡接凸块(32),所述卡接凸块(32)位置可调节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槽(31)的侧部,以使所述卡接凸块(32)运动至对所述连接铝排(40)进行阻挡的阻挡位置或对所述连接铝排(40)进行避让的避让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安装板(30)上设置有第二卡接槽(33),所述第二卡接槽(33)与所述第一安装槽(31)间隔设置,所述定位调节件(20)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卡接槽(33)相适配的第二卡接凸起(22),所述第二卡接槽(33)沿所述预设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卡接凸起(22)沿所述预设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卡接槽(33)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接凸起(22)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卡接凸起(22)沿所述定位调节件(2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卡接槽(33)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卡接槽(33)与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卡接凸起(22)一一对应地设置,各个所述第二卡接槽(33)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卡接凸起(22)进行卡接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模组还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调节件(20)包括: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模组还包括: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芯模组,包括:电芯排和定位调节件,相邻两个电芯之间设置有定位调节件;线束安装板,固定设置在电芯排的顶部,线束安装板与电芯的极片相对设置,线束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一安装槽,第一安装槽沿预设方向延伸,相邻两个电芯的极片均与第一安装槽相对设置;连接铝排,安装在第一安装槽内,连接铝排沿预设方向可移动地设置,连接铝排上间隔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用于与相邻两个电芯中的一个的极片相对设置,第二连接部用于与相邻两个电芯中的另一个的极片相对设置,定位调节件穿过线束安装板与连接铝排连接。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芯模组中的电芯易与对应的铝排错位的技术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富,王安国,林仁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珠海科创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