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890149发布日期:2024-02-02 21:23阅读:17来源:国知局
换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换热器,特别是涉及一种换热装置。


背景技术:

1、目前,锂电池作为电车市场目前的主力蓄能部件,存在膨胀的风险,该风险限制了电车性能和品质的提升。锂电池膨胀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正负极材料变化造成的可逆形变(即锂电池在充放电过程时,锂离子在负极、电解液或者正极等之间来回穿梭,锂离子在正负极上的嵌入与脱嵌均会使电池发生一定程度的可恢复鼓胀变形);另一种是由于锂电池内部产生气体引起的不可逆形变。锂电池的膨胀往往会导致锂电池外侧的散热腔受压而发生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换热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换热器无法有效抵抗锂电池的膨胀形变的问题。

2、本申请提供的换热装置包括扁管和吸能导热结构,扁管的内壁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内壁和第二内壁,吸能导热结构包括滑移板和折弯板,折弯板相对于扁管的内壁呈倾斜设置,折弯板一端连接第一内壁,另一端连接滑移板,且滑移板抵接于第二内壁;吸能导热结构还包括第一锥形凸起,第一锥形凸起的底端连接于第二内壁,第一锥形凸起的尖端朝向靠近第一内壁的方向延伸并与折弯板间隔设置,折弯板对应第一锥形凸起设有第一锥形卡口,第一锥形卡口的锥角大于第一锥形凸起的锥角;当第一内壁或者第二内壁受到的压力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值时,折弯板能够推动滑移板沿着第二内壁移动,直至第一锥形凸起插置于第一锥形卡口内;当压力大于第一预设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时,第一锥形卡口相对设置的内壁能够朝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直至第一锥形卡口相对设置的内壁分别与第一锥形凸起相对设置的外壁相贴合;当压力大于第二预设值时,折弯板设有第一锥形卡口的位置能够发生断裂。

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吸能导热结构还包括第二锥形凸起,第二锥形凸起的底端连接于第一内壁,第二锥形凸起的尖端朝向靠近第二内壁的方向延伸并与折弯板间隔设置,折弯板对应第二锥形凸起设有第二锥形卡口,第二锥形卡口的锥角大于第二锥形凸起的锥角。

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内壁和第二内壁平行设置,第一锥形凸起和第二锥形凸起在垂直于第一内壁的方向上错位设置。

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锥形卡口的尖端设有第一圆角,第二锥形卡口的尖端设有第二圆角。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换热装置还包括报警机构,报警机构的电路穿过折弯板,当折弯板断裂时,报警机构能够发生断路并发生报警信号。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锥形卡口的锥角a和第一锥形凸起的锥角b的差值满足,10°≤(a-b)≤60°。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a和b的差值为45°。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10°≤a≤150°,20°≤b≤90°。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折弯板和滑移板为一体成型设置。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换热装置还包括芯板,折弯板一端连接芯板并通过芯板抵接于第一内壁。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换热装置,当压力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值时,吸能导热结构能够通过折弯板连接处的弯曲形变吸收并储存电池的膨胀能,当压力大于第一预设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时,吸能导热结构能够通过折弯板第一锥形卡口处的形变吸收并储存电池的膨胀能,当压力大于第二预设值时,吸能导热结构能够通过折弯板设有第一锥形卡口的一侧发生断裂,消耗并释放大量的电池膨胀能。如此,通过吸能导热结构三个阶段的变形,能够大量吸收电池的膨胀能,并且,由于吸能导热结构位于扁管内,因此,即使吸能导热结构发生破坏性形变,发生破坏的吸能导热结构也不会导致换热装置发生漏液,以及,不会对电池产生破坏。



技术特征:

1.一种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扁管(300)和吸能导热结构(400),所述扁管(300)的内壁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内壁(310)和第二内壁(320),所述吸能导热结构(400)包括滑移板(410)和折弯板(420),所述折弯板(420)相对于所述扁管(300)的内壁呈倾斜设置,所述折弯板(420)一端连接第一内壁(310),另一端连接所述滑移板(410),且所述滑移板(410)抵接于所述第二内壁(3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导热结构(400)还包括第二锥形凸起(440),所述第二锥形凸起(440)的底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内壁(310),所述第二锥形凸起(440)的尖端朝向靠近所述第二内壁(320)的方向延伸并与所述折弯板(420)间隔设置,所述折弯板(420)对应所述第二锥形凸起(440)设有第二锥形卡口(441),所述第二锥形卡口(441)的锥角大于所述第二锥形凸起(440)的锥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壁(310)和所述第二内壁(320)平行设置,所述第一锥形凸起(430)和所述第二锥形凸起(440)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内壁(310)的方向上错位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锥形卡口(431)的尖端设有第一圆角(432),所述第二锥形卡口(441)的尖端设有第二圆角(44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报警机构,所述报警机构的电路穿过所述折弯板(420),当所述折弯板(420)断裂时,所述报警机构能够发生断路并发生报警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锥形卡口(431)的锥角a和所述第一锥形凸起(430)的锥角b的差值满足,10°≤(a-b)≤6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a和b的差值为45°。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10°≤a≤150°,20°≤b≤9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板(420)和所述滑移板(410)为一体成型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芯板(500),所述折弯板(420)一端连接所述芯板(500)并通过所述芯板(500)抵接于所述第一内壁(310)。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换热装置,换热装置包括扁管和吸能导热结构,扁管的内壁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内壁和第二内壁,吸能导热结构包括滑移板和折弯板,折弯板相对于扁管的内壁呈倾斜设置,折弯板一端连接第一内壁,另一端连接滑移板,且滑移板抵接于第二内壁;吸能导热结构还包括第一锥形凸起,第一锥形凸起的底端连接于第二内壁,第一锥形凸起的尖端朝向靠近第一内壁的方向延伸并与折弯板间隔设置,折弯板对应第一锥形凸起设有第一锥形卡口,第一锥形卡口的锥角大于第一锥形凸起的锥角。本申请提供的换热装置,解决了换热器无法有效抵抗锂电池的膨胀形变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张凌志,孙煜,鲜明,朱江辉,陈亚健,何雨生,许斌,茅康伦,谭正桥,杨开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银轮新能源热管理系统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