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topcon硼扩散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786897发布日期:2024-01-23 12:03阅读:68来源:国知局
一种topcon硼扩散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电池制备,具体而言,涉及一种topcon硼扩散工艺。


背景技术:

1、硼扩散工艺是一种常用的半导体工艺,用于在硅晶片表面形成硼掺杂层,这种工艺可以调控晶体的电导率和电阻率,从而实现半导体器件性能的控制和优化。而topcon硼扩散工艺是一种改进的硼扩散工艺,通过在硅晶片表面形成一层薄膜,然后在薄膜上进行硼扩散,这种工艺的特点是可以在硅晶片表面形成均匀的硼掺杂层,并且可以控制硼掺杂的深度和浓度。

2、但是,传统的硼扩高温推进生长氧化层,实在高温下持续通入氧气流量实现,不仅生长速度较慢,需要较高的温度和长时间才能达到理想的厚度,且在此过程中表面氧化层中的硼浓度难以控制,且硼扩散的深结也难以控制,硼扩散工艺的效益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提高硼扩散工艺的效益,本申请提供一种topcon硼扩散工艺。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topcon硼扩散工艺,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topcon硼扩散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将装有硅晶片的小舟放进炉管内,炉管内温度为680℃-730℃;步骤s2:小舟进入炉管后进行加热升温至780℃-830℃;步骤s3:对炉管内部抽真空;步骤s4:检漏;步骤s5:前氧化,通入氮气和氧气,使炉管内压力提升至100mbar-300mbar,温度为780℃-830℃;步骤s6:通源沉积,通入硼源/氧气/氮气进行扩散,炉管内压力为100mbar-300mbar,温度为780℃-830℃;步骤s7:通入氮气,进行无氧推进;步骤s8:通入氮气,同时通入氧气,提升炉管内温度,炉管内压力升高为400mbar-800mbar,进行后氧化工艺;步骤s9:对炉管内降温,降温期间保持通入氧气;步骤s10:通入大氧氧气同时通入小氧,流经纯水瓶携带水汽;步骤s11:停止通入大氧及携带水汽小氧,通入氮气,同时工艺进行降温;步骤s12:通入氮气破真空至常压;步骤s13:出舟。

4、可选的,所述步骤s2中,炉管内加热升温采用斜率升温,斜率升温至780℃-830℃所用时间为10min-15min。

5、可选的,所述步骤s4中,检漏需关闭真空泵进行真空检漏,检漏要求<5mbar/min,完成检漏之后,打开真空泵,调节炉管压力,目标真空度为100-300mbar。

6、可选的,所述步骤s5中,氧气流量2000-5000sccm,氮气流量为0-1000sccm,前氧化工艺时间为7-15min。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前氧化在硅晶片表面生长一层薄膜氧化硅,该薄膜氧化硅起到阻挡层的作用,可以防止硼源气体分解产生的化合物对硅晶片表面造成损伤。

8、可选的,所述步骤s6中,硼源流量为50-200sccm,氮气流量为1200-3000sccm,氧气流量为400-1200sccm,扩散沉积时间为4-10min。

9、可选的,所述步骤s6中,硼源流量为150-350sccm,氮气流量为1200-3000sccm,氧气流量为400-1200sccm,扩散沉积时间为4-10min。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较低的比例会造成硼源无法完全和氧气反应,导致过量的硼源气体自行分解,大量的单质硼沉积在硅片表面,形成损失层,同时分解的化合物极易对硅片表面造成腐蚀,较高的比例会造成硼源气体浓度不足,造成石英炉管内气源分布不均匀,从而导致整管均匀性较差,因此保障一定的比例能够有效的提高硼扩的效益。

11、可选的,所述硼源设置为bcl3或bbr3。

12、可选的,所述步骤s7中,通入氮气流量为4000-8000sccm,升温至830℃-850℃,升温时间为3-5min。

13、可选的,所述步骤s8中,提升炉管内温度值1050℃-1070℃,通入1-2l氮气,同时通入10-20l氧气,管内压力设置为400-800mbar,后氧化工艺时间45-75min。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重复的循环推进可以有效保证较低的表面浓度,较深的pn结深度,同时大幅降低了bsg中b源量,大幅提升b扩散后少子寿命,也降低了后道处理工序的处理难度。

15、可选的,所述步骤s9中,降温期间保持通入10-20l氧气,工艺时间10-15min。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氧气推进可以保证氧化层的不断生长,并不断进行b原子向硅体内推进,保证掺杂浓度,但同时b原子在氧化硅中的固溶度大于在硅中固溶度,持续的氧化硅生长会导致大量b吸入到氧化硅层,造成bsg中硼浓度较高形成富硼层,富硼层与酸反应较慢,不利于后续清洗工作。因此本发明引入n2推进,并与氧气推进交叉进行,同样要避免长时间的n2推进造成硅片体内b原子浓度较高,未激活b比例较高形成死层,造成表面复合严重,降低少子寿命,降低电池效率。

17、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8、1.降低硼源表面浓度提升开压,首先,降低硼源扩散沉积步骤的温度,降低通源的总量,降低无氧推进步骤的温度和时间,均能够降低硼源掺杂的总量来降低其表面浓度,其次增加氧化步骤的温度和时间,增大氧气的流量,利用提升氧化层的厚度来增大氧化层对b原子的冷凝吸附作用,进而起到降低表面浓度的作用,同时提升在高温环境下氧元素的含量可以加速b元素扩散的深入,同时也能起到降低表面氧化层浓度的作用;

19、2.提高后氧化的推进温度至1050℃以上,延长后氧化工艺的时长,并且在一定范围内适当提高通源的表面浓度,较高的表面浓度梯度能够加快b元素扩散的速度,加快深结的推进。



技术特征:

1.一种topcon硼扩散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topcon硼扩散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炉管内加热升温采用斜率升温,斜率升温至780℃-830℃所用时间为10min-15mi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topcon硼扩散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检漏需关闭真空泵进行真空检漏,检漏要求<5mbar/min,完成检漏之后,打开真空泵,调节炉管压力,目标真空度为100-300mbar。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topcon硼扩散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氧气流量2000-5000sccm,氮气流量为0-1000sccm,前氧化工艺时间为7-15min。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topcon硼扩散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6中,硼源流量为50-200sccm,氮气流量为1200-3000sccm,氧气流量为400-1200sccm,扩散沉积时间为4-10min。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topcon硼扩散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6中,硼源流量为150-350sccm,氮气流量为1200-3000sccm,氧气流量为400-1200sccm,扩散沉积时间为4-10min。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一种topcon硼扩散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硼源设置为bcl3或bbr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topcon硼扩散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7中,通入氮气流量为4000-8000sccm,升温至830℃-850℃,升温时间为3-5min。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topcon硼扩散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8中,提升炉管内温度值1050℃-1070℃,通入1-2l氮气,同时通入10-20l氧气,管内压力设置为400-800mbar,后氧化工艺时间45-75min。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topcon硼扩散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9中,降温期间保持通入10-20l氧气,工艺时间10-15min。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topcon硼扩散工艺,涉及电池制备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将装有硅晶片的小舟放进炉管,炉管内温度为680℃‑730℃;小舟进入炉管后进行加热升温至780℃‑830℃;对炉管内部抽真空;检漏;前氧化,通入氮气、氧气,使炉管内压力提升至100mbar‑300mbar,温度780℃‑830℃;通源沉积,通入硼源/氧气/氮气进行扩散,炉管内压力100mbar‑300mbar,温度780℃‑830℃;通入氮气,进行无氧推进;通入氮气,同时通入氧气,提升炉管内温度,炉管内压力升高400mbar‑800mbar,进行后氧化工艺;对炉管内降温,降温期间保持通入氧气;通入大氧同时通入小氧,流经纯水瓶携带水汽;停止通入大氧及携带水汽小氧,通入氮气,同时工艺进行降温;通入氮气破真空至常压;出舟,本申请能够提高硼扩散工艺的效益。

技术研发人员:陈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宜宾英发德耀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