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隔膜和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39187发布日期:2024-03-18 18:07阅读:10来源:国知局
电池隔膜和电池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池隔膜,具体为一种电池隔膜和电池。


背景技术:

1、锂电池行业为了改善电池正负极极片满充界面效果时会采用涂胶隔膜,在相关技术中,电池在使用双面涂胶隔膜时,电芯的正负极片贴合效果好,但是电池整体的吸液能力会减弱,从而使得电池保液能力变差,进而影响电池的电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电池隔膜和电池,所述电池隔膜能够吸收较多的电解液从而提高电池的电性能。

2、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池隔膜,包括:隔膜基材层,吸液层和涂胶层,所述吸液层夹设于所述隔膜基材层和所述涂胶层之间,其中,所述吸液层包括吸液结构层,所述吸液结构层设有多个吸液孔,且至少一个所述吸液孔内填充有成膜剂。

3、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池隔膜,通过在吸液层的吸液结构层上设置多个吸液孔,这样能使吸液层能够吸收较多的电解液,从而提高电池隔膜的吸液能力以提高其保液能力,进而提高电池的电性能,同时在至少一个吸液孔中填充有成膜剂,这样设有成膜剂的电池隔膜在电池的循环过程中能形成更稳定的固体电解质界面膜和正极电解质界面膜。

4、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电池隔膜,所述吸液层还包括吸液材料层,所述吸液材料层包覆在所述吸液结构层的外侧,且适于遮挡所述吸液孔的开口。

5、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电池隔膜,所述吸液材料层的厚度为d1,且满足:1μm≤d1≤2μm。

6、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电池隔膜,所述吸液结构层为多孔陶瓷材料。

7、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电池隔膜,所述多孔陶瓷材料的粒径大小为0.1-10μm。

8、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电池隔膜,多个所述吸液孔的容积之和与所述多孔陶瓷材料的体积的比值为20%-80%。

9、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电池隔膜,所述吸液层粘接于所述隔膜基材层。

10、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电池隔膜,所述隔膜基材层的厚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别为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均设有所述吸液层和所述涂胶层。

11、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电池隔膜,还包括:涂层,所述涂层夹设于所述吸液层背离所述隔膜基材层的一侧与相应的所述涂胶层之间。

12、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电池。

13、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池,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隔膜。

14、所述电池与上述电池隔膜相较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15、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隔膜(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隔膜(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层(30)还包括吸液材料层(32),所述吸液材料层(32)包覆在所述吸液结构层(31)的外侧,且适于遮挡所述吸液孔(311)的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隔膜(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材料层(32)的厚度为d1,且满足:1μm≤d1≤2μ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隔膜(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结构层(31)为多孔陶瓷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隔膜(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陶瓷材料的粒径大小为0.1-10μ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隔膜(100),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吸液孔(311)的容积之和与所述多孔陶瓷材料的体积的比值为20%-8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隔膜(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层(30)粘接于所述隔膜基材层(10)。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隔膜(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隔膜基材层(10)的厚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别为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均设有所述吸液层(30)和所述涂胶层(2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隔膜(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涂层(40),所述涂层(40)夹设于所述吸液层(30)背离所述隔膜基材层(10)的一侧与相应的所述涂胶层(20)之间。

10.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隔膜(100)。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隔膜和电池,所述电池隔膜,包括:隔膜基材层,吸液层和涂胶层,所述吸液层夹设于所述隔膜基材层和所述涂胶层之间,其中,所述吸液层包括吸液结构层,所述吸液结构层设有多个吸液孔,且至少一个所述吸液孔内填充有成膜剂。本发明的电池隔膜,通过在吸液层的吸液结构层上设置多个吸液孔,这样能使吸液层能够吸收较多的电解液,从而提高电池隔膜的吸液能力以提高其保液能力,进而提高电池的电性能,同时在至少一个吸液孔中填充有成膜剂,这样设有成膜剂的电池隔膜在电池的循环过程中能形成更稳定的固体电解质界面膜和正极电解质界面膜。

技术研发人员:何欢,张传健,王沁茹,赵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得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