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片顶齿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079985发布日期:2024-02-20 21:35阅读:12来源:国知局
一种插片顶齿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光伏太阳能电池制作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插片顶齿机构。


背景技术:

1、目前在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制造领域,干法镀膜自动化设备大多采用插片方式将晶体硅的硅片均匀放入指定工装夹具内,再进行制程。

2、随着行业成本控制,硅片的厚度极薄,并且厚度不断降低,达到150-90um,而硅片的特性极易碎,故对太阳能电池制造自动化设备碎片率标准崩边逆向要求越来越高,降低崩边碎片率,同时使双插片有效贴合,对产品良率至关重要。

3、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顶齿对来承载转移硅片,顶齿的一端开槽,硅片插入顶齿的槽内。然而,现有技术中所采用的结构,由于顶齿为固定硬结构,硅片无受力缓冲,易出现崩边情况;再者,受顶齿的槽间距限制,双插片无法有效贴合,导致工艺气体进入相邻硅片之间的缝隙中,发生反应,导致出现较大工艺绕镀现象;并且,由于顶齿一般为陶瓷材质,造价较高,在与硅片频繁接触后容易损伤,无法维护。

4、因此,如何提高插片顶齿机构的可靠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插片顶齿机构,该插片顶齿机构能够有效的提高相邻插片的贴合面积,降低工艺绕镀。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插片顶齿机构,包括顶齿本体和缓冲部件,所述顶齿本体的一端设有供插片置入的限位凹槽,所述缓冲部件可拆卸的置入所述限位凹槽底部;

4、所述缓冲部件包括承载部以及位于所述承载部两侧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承载部能够置入所述限位凹槽的底部,且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分别位于所述限位凹槽的两侧;

5、所述承载部的表面设有供所述插片进入的承载凹槽,所述承载凹槽的宽度自上而下逐渐减小。

6、优选地,所述承载部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以及所述第二限位部的高度。

7、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部以及所述第二限位部的中部设有避让凹槽,所述避让凹槽的底部与所述承载凹槽的形状和尺寸相同。

8、优选地,所述承载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之间设有第一台阶,所述承载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设有第二台阶,所述第一台阶与所述第二台阶分别与所述顶齿本体的两侧卡接。

9、优选地,所述缓冲部件为一体成型结构。

10、优选地,所述缓冲部件为硅胶部件。

11、优选地,所述承载凹槽的顶端宽度与所述限位凹槽的宽度相同。

12、优选地,所述承载凹槽为弧形槽。

13、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结构相同,且相对于所述承载部对称布置。

14、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均包括上表面和下表面,且所述上表面在所述承载凹槽延伸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所述下表面在所述承载凹槽延伸方向上的长度。

15、本发明所提供的插片顶齿机构,包括顶齿本体和缓冲部件,所述顶齿本体的一端设有供插片置入的限位凹槽,所述缓冲部件可拆卸的置入所述限位凹槽底部;所述缓冲部件包括承载部以及位于所述承载部两侧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承载部能够置入所述限位凹槽的底部,且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分别位于所述限位凹槽的两侧;所述承载部的表面设有供所述插片进入的承载凹槽,所述承载凹槽的宽度自上而下逐渐减小。本发明所提供的插片顶齿机构,利用通过在所述顶齿本体的限位凹槽底部安装所述缓冲部件,能够有效的减少所述插片与所述顶齿本体的碰撞,减少所述插片崩边问题;同时,通过在所述承载部的表面设置所述承载凹槽,当多个所述插片置入所述限位凹槽后,各所述插片的底部会滑入所述承载凹槽中,使得各所述插片的贴合面积增加,可提高双插或多插时的对准度,缓解所述插片的冲力,有效降低工艺绕镀问题,减少所述插片的损伤;并且,所述缓冲部件可拆卸的置入所述限位凹槽底部,能够方便所述缓冲部件的拆装,从而减少对所述顶齿本体的维护成本。



技术特征:

1.一种插片顶齿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顶齿本体(1)和缓冲部件(2),所述顶齿本体(1)的一端设有供插片(3)置入的限位凹槽(11),所述缓冲部件(2)可拆卸的置入所述限位凹槽(11)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片顶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22)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限位部(21)以及所述第二限位部(23)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片顶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21)以及所述第二限位部(23)的中部设有避让凹槽(27),所述避让凹槽(27)的底部与所述承载凹槽(26)的形状和尺寸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片顶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22)与所述第一限位部(21)之间设有第一台阶(24),所述承载部(22)与所述第二限位部(23)之间设有第二台阶(25),所述第一台阶(24)与所述第二台阶(25)分别与所述顶齿本体(1)的两侧卡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片顶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部件(2)为一体成型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片顶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部件(2)为硅胶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插片顶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凹槽(26)的顶端宽度与所述限位凹槽(11)的宽度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片顶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凹槽(26)为弧形槽。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插片顶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21)与所述第二限位部(23)结构相同,且相对于所述承载部(22)对称布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插片顶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21)与所述第二限位部(23)均包括上表面(28)和下表面(29),且所述上表面(28)在所述承载凹槽(26)延伸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所述下表面(29)在所述承载凹槽(26)延伸方向上的长度。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插片顶齿机构,包括顶齿本体和缓冲部件,顶齿本体的一端设有供插片置入的限位凹槽,缓冲部件可拆卸的置入限位凹槽底部;缓冲部件包括承载部以及位于承载部两侧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承载部能够置入限位凹槽的底部,且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分别位于限位凹槽的两侧;承载部的表面设有供插片进入的承载凹槽,承载凹槽的宽度自上而下逐渐减小。本发明所提供的插片顶齿机构,能够有效的减少插片与顶齿本体的碰撞,减少插片崩边问题;通过在承载部的表面设置承载凹槽,使得各插片的贴合面积增加,可提高双插或多插时的对准度,缓解插片的冲力,有效降低工艺绕镀问题,减少插片的损伤;同时,可以减少对顶齿本体的维护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赵继财,周荣生,宋大田,祝桂庆,王清清,许碧涛,施冬杰,侯杰,闻健杰,杜林立,张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正泰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