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电层状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36959780发布日期:2024-02-07 13:03阅读:20来源:国知局
钠电层状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特别是涉及钠电层状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1、近几年,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钠离子电池因为具备低成本、制备方法简单、性能优异等特点备受关注,其中镍锌铁锰钠层状氧化物作为钠电层状正极材料,由于成本低廉、加工性能和循环性能优异,备受关注,但是其电导率偏低,12mpa下的粉末电阻在50000ω·cm以上,对应制得的钠离子电池的电芯内阻大,产热严重,导致工业化放大时风险较大。鉴于此,改善镍锌铁锰钠层状氧化物的电子电导率,从而降低电芯内阻,显得极为迫切。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钠电层状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钠电层状正极材料在12mpa下的粉末电阻降低到30000ω·cm以下,极大的减少了对应制得的钠离子电池中电芯的产热,有效的提高了安全性。

2、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钠电层状正极材料,所述钠电层状正极材料由内而外包括内核、惰性包覆层以及碳包覆层;

3、其中,所述内核的化学通式为naanibzncfedmneo2,0.80≤a≤0.90,0.20≤b≤0.50,0.05≤c≤0.20,0.20≤d≤0.40,0.20≤e≤0.40,所述内核表面co32-含量小于或等于1wt%,oh-含量小于或等于0.12wt%,所述惰性包覆层包括x元素的氧化物和/或所述氧化物与所述内核表面的碱反应生成的盐,所述惰性包覆层与所述碳包覆层之间的剥离强度大于或等于0.01n/m。

4、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x元素包括al、si、mg、ca、ti、y或w中的至少一种。

5、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惰性包覆层的厚度小于或等于50nm。

6、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碳包覆层的材料包括炭黑、碳纳米管或石墨烯中的至少一种。

7、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碳包覆层在所述钠电层状正极材料中的质量分数为0.5%-1.5%。

8、一种如上述的钠电层状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9、将na源与通式为nibzncfedmne(oh)2的前驱体按照a:1的摩尔比混合得到混合料,对所述混合料进行第一次烧结,粉碎烧结的产物,得到第一中间体,其中,0.80≤a≤0.90,0.20≤b≤0.50,0.05≤c≤0.20,0.20≤d≤0.40,0.20≤e≤0.40;

10、水洗所述第一中间体直至ph小于10,得到内核;

11、将x元素的氧化物与所述内核混合进行第二次烧结,在所述内核的表面形成惰性包覆层,得到第二中间体,其中,所述x元素的氧化物能够与所述内核表面的碱反应;

12、将碳源与所述第二中间体混合,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进行第三次烧结,在所述第二中间体的表面形成碳包覆层,得到钠电层状正极材料,其中,所述碳源与所述第二中间体的质量比大于0.2:100,且小于2.0:100,所述第三次烧结的温度为100℃-300℃。

13、在一实施方式中,水洗所述第一中间体的步骤中,水与所述第一中间体的质量比为0.6:1-1:1。

14、在一实施方式中,将x元素的氧化物与所述内核混合进行第二次烧结的步骤,还满足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个:

15、(1)所述x元素的氧化物与所述内核的摩尔比为0.05:100-0.5:100;

16、(2)所述第二次烧结的温度为400℃-600℃。

17、在一实施方式中,将碳源与所述第二中间体混合进而第三次烧结的步骤,所述碳源与所述第二中间体的质量比为0.5:100-1.5:100。

18、一种钠离子电池正极片,包括如上述的钠电层状正极材料。

19、一种钠离子电池,包括如上述的钠离子电池正极片。

20、一种用电设备,包括如上述的钠离子电池。

21、本发明提供的钠电层状正极材料,通过控制内核的钠含量以及内核表面的co32-以及oh-含量,不仅能够提高钠电层状正极材料的导电性,还能够使惰性包覆层更完整的包覆于内核表面;惰性包覆层不仅能够与内核表面的碱反应,进一步降低内核表面的碱含量,还能够在不降低电子隧道效应的同时,改善界面稳定性;另外,惰性包覆层中的x元素能够提高惰性包覆层与碳包覆层的结合强度和润湿性,从而使碳包覆层与惰性包覆层之间的剥离强度能够达到0.01n/m以上,使碳包覆层牢固的包覆于惰性包覆层上;与此同时,碳包覆层进一步提高了钠电层状正极材料的电导率;最终,使钠电层状正极材料在12mpa下的粉末电阻降低到30000ω·cm以下,极大的减少了对应制得的钠离子电池中电芯的产热,有效的提高了安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钠电层状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钠电层状正极材料由内而外包括内核、惰性包覆层以及碳包覆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钠电层状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x元素包括al、si、mg、ca、ti、y或w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钠电层状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惰性包覆层的厚度小于或等于50nm。

4.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任一项所述的钠电层状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包覆层的材料包括炭黑、碳纳米管或石墨烯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任一项所述的钠电层状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包覆层在所述钠电层状正极材料中的质量分数为0.5%-1.5%。

6.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5任一项所述的钠电层状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钠电层状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水洗所述第一中间体的步骤中,水与所述第一中间体的质量比为0.6:1-1:1。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钠电层状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x元素的氧化物与所述内核混合进行第二次烧结的步骤,还满足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个: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钠电层状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碳源与所述第二中间体混合进而第三次烧结的步骤,所述碳源与所述第二中间体的质量比为0.5:100-1.5:100。

10.一种钠离子电池正极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5任一项所述的钠电层状正极材料。

11.一种钠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钠离子电池正极片。

12.一种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钠离子电池。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钠电层状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钠电层状正极材料由内而外包括内核、惰性包覆层以及碳包覆层;其中,内核的化学通式为Na<subgt;a</subgt;Ni<subgt;b</subgt;Zn<subgt;c</subgt;Fe<subgt;d</subgt;Mn<subgt;e</subgt;O<subgt;2</subgt;,0.80≤a≤0.90,0.20≤b≤0.50,0.05≤c≤0.20,0.20≤d≤0.40,0.20≤e≤0.40,内核表面CO<subgt;3</subgt;<supgt;2‑</supgt;含量小于或等于1wt%,OH<supgt;‑</supgt;含量小于或等于0.12wt%,惰性包覆层包括X元素的氧化物和/或氧化物与内核表面的碱反应生成的盐,惰性包覆层与碳包覆层之间的剥离强度大于或等于0.01N/m。该钠电层状正极材料在12Mpa下的粉末电阻降低到30000Ω·cm以下,极大的减少了对应制得的钠离子电池中电芯的产热,有效的提高了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国征,张文飞,徐建康,王尊志,于建,刘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容百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