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线塔接地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999455发布日期:2023-08-04 00:36阅读:20来源:国知局
终端线塔接地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铁塔接地,具体涉及一种终端线塔接地结构。


背景技术:

1、常规铁塔接地装置一般采用圆钢或扁钢敷设在铁塔周圈一定范围的地表及一定深度的土壤下。常规铁塔接地装置当在高电阻率地区不能满足规范要求时,还采用增加接地模块、换土或采用降阻剂等措施。水电站送出线路终端铁塔所在位置多处于深山峡谷高陡坡地区,该地区一般情况下塔位所处的土壤电阻率高,铁塔接地装置若采用常规接地装置敷设具有以下问题:1.接地电阻通常不能满足规范要求;2.施工困难且还易破坏环境;3.当采用增加接地模块或换土或采用降阻剂等措施时,费用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施工方便,成本低的终端线塔接地结构。

2、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终端线塔接地结构,包括边坡和设置在其上的终端线塔;沿边坡坡面埋设有若干锚索和/或锚杆;终端线塔上电气连接有接地线,接地线还同时和锚索和/或锚杆电气连接。

3、进一步的是:锚杆间间距为1-3米,锚杆长度为3-10米。

4、进一步的是:锚索间距为5-10米,锚索长度为20-40米。

5、进一步的是:锚索和/或锚杆朝向坡面端部焊接有接地导体,锚杆和/或锚索通过接地导体与接地线电气连接。

6、进一步的是:在终端线塔下方的边坡坡面上设置有截水沟。

7、进一步的是:边坡上部坡面设置有挂网,在挂网上设置有混凝土层。

8、进一步的是:在混凝土层上方设置框格梁。

9、进一步的是:在边坡坡面还设置有若干排水孔。

10、进一步的是:排水孔包括浅排水孔和深排水孔,浅排水孔之间的间距为4-6米,深度为4-6米,直径为40-60毫米,仰角为8-12度;深排水孔之间的间距为7-9米,深度为9-11米,直径为90-110毫米,仰角为8-12度。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本实用新型中锚索和锚杆是水电站边坡治理的常用技术手段,本实用新型在利用锚索和/或锚杆治理边坡的同时,还利用边坡上锚索和/或锚杆作为送出线路终端铁塔的接地装置。锚索埋深较深,类似于深井接地装置,锚杆类似于垂直接地极装置。每个锚索或锚杆接地电阻值在几欧姆到几十欧姆之间,接地电阻小,散流好,能满足规范要求的接地电阻。采用本实用新型后,相比与铁塔常规的接地装置,节约了施工工期,降低了施工难度、降低了施工成本且避免了接地装置施工开挖对环境的破坏。



技术特征:

1.终端线塔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边坡(1)和设置在其上的终端线塔(2);沿边坡(1)坡面埋设有若干锚索(3)和/或锚杆(4);终端线塔(2)上电气连接有接地线(5),接地线(5)还同时和锚索(3)和/或锚杆(4)电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线塔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锚杆(4)间间距为1-3米,锚杆(4)长度为3-10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线塔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锚索(3)间距为5-10米,锚索(3)长度为20-40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线塔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锚索(3)和/或锚杆(4)朝向坡面端部焊接有接地导体,锚杆(4)和/或锚索(3)通过接地导体与接地线(5)电气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线塔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终端线塔(2)下方的边坡(1)坡面上设置有截水沟(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终端线塔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边坡(1)上部坡面设置有挂网,在挂网上设置有混凝土层(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线塔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混凝土层(7)上方设置框格梁(8)。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终端线塔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在边坡(1)坡面还设置有若干排水孔(9)。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终端线塔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排水孔(9)包括浅排水孔(91)和深排水孔(92),浅排水孔(91)之间的间距为4-6米,深度为4-6米,直径为40-60毫米,仰角为8-12度;深排水孔(92)之间的间距为7-9米,深度为9-11米,直径为90-110毫米,仰角为8-12度。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铁塔接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终端线塔接地结构。本技术包括边坡和设置在其上的终端线塔;沿边坡坡面埋设有若干锚索和/或锚杆;终端线塔上电气连接有接地线,接地线还同时和锚索和/或锚杆电气连接。本技术在利用锚索和/或锚杆治理边坡的同时,还同时利用边坡上锚索和/或锚杆作为送出线路终端铁塔的接地装置。锚索埋深较深,类似于深井接地装置,锚杆类似于垂直接地极装置。每个锚索或锚杆接地电阻值在几欧姆到几十欧姆之间,接地电阻小,散流好,能满足规范要求的接地电阻。采用本技术后,相比与铁塔常规的接地装置,节约了施工工期,降低了施工难度、降低了施工成本且避免了接地装置施工开挖对环境的破坏。

技术研发人员:毛泽伟,王心琦,何建华,黄凯,李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04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