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收线排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29888发布日期:2023-06-10 00:56阅读:43来源:国知局
旋转收线排插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具体涉及一种旋转收线排插。


背景技术:

1、旋转收线排插是一种通过旋转进行自动收线的排插,其已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的便利。

2、旋转收线排插通常包括有底座和排插本体,排插本体可相对底座转动,排插本体的电源线可收纳于底座内。使用时,用户手拉电源线的插头一端,以将电源线从底座内拉出,直至电源线的长度满足使用需求。收线时,用户转动排插本体,即可带动电源线转动并盘绕在底座内。

3、然而,由于电源线盘绕在底座内,因此,在电源线的长度较长的情况下,需要将底座设计的足够大,以使得底座能够完全收纳电源线。如此,则会导致旋转收线排插的体积过大,使用时会占用较大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旋转收线排插,旨在解决现有的旋转收线排插体积过大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旋转收线排插,包括:

3、底座,所述底座内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绕线件;

4、排插本体,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底座上并与所述绕线件连接,所述排插本体的电源线经所述绕线件后伸出所述底座的外部;

5、调节组件,设于所述底座内,用于在所述排插本体转动过程中沿所述绕线件的转动轴线方向调节所述电源线在所述绕线件上的盘绕位置,以使得所述电源线在所述绕线件的转动轴线方向上逐层盘绕。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节组件包括:

7、第一传动轮,与所述绕线件连接;

8、第二传动轮,转动安装在所述底座内并与所述第一传动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轮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传动轮的直径;

9、支撑件,相对于所述底座可活动地设于所述第二传动轮的上方,所述支撑件包括第一通孔,所述电源线穿过所述第一通孔;

10、弧形凸台,设于所述第二传动轮面向所述支撑件的一侧,用于在所述第二传动轮转动的过程中沿所述绕线件的转动轴线方向推动所述支撑件,以抬升所述支撑件和电源线。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弧形凸台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凸段、过渡段和第二凸段,所述第一凸段的高度沿所述第二传动轮的转动方向逐渐递增,所述第二凸段的高度沿所述第二传动轮的转动方向逐渐递减,所述过渡段的高度保持不变。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旋转收线排插还包括复位组件,所述复位组件设置在所述底座内,用于对所述支撑件进行复位。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复位组件包括:

14、两安装柱,间隔凸设在所述底座的内顶壁上,所述支撑件的两侧分别滑动套设于两所述安装柱上;

15、两弹性件,分别套设在两所述安装柱上,每一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底座的顶壁抵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件的一侧抵接。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绕线件包括:

17、转动盘,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

18、绕线柱,凸设于所述转动盘上,用于盘绕所述电源线;

19、连接柱,一端与所述转动盘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传动轮连接。

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动盘上设有第一走线孔,所述排插本体面向所述底座的一端设有第二走线孔,所述电源线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走线孔和第二走线孔后伸入至所述排插本体的内部。

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绕线件还包括压线板,所述压线板与所述转动盘连接以夹持所述电源线。

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动轮包括设于其周侧的第一传动齿,所述第二传动轮包括设于其周侧的第二传动齿,所述第一传动轮与第二传动轮通过所述第一传动齿和第二传动齿啮合,且所述第二传动齿的齿数大于所述第一传动齿的齿数。

2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的侧壁上构造有第二通孔,所述电源线穿过所述第二通孔。

24、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中,在需要收纳电源线时,转动排插本体,以带动电源线盘绕于绕线件上。排插本体转动的过程中,电源线先在绕线件的同一高度位置上进行盘绕,待电源线在该高度位置上盘绕预设圈数后,调节组件开始调节电源线的位置,使得电源线从当前高度位置上升至另一高度位置,而后电源线在该另一高度位置上进行盘绕。也即,通过调节组件,可使得电源线在绕线件上分层盘绕,如此,可减小电源线在其径向空间上的占用,从而减小底座的体积,进而减小旋转排插的体积。并且,由于电源线在绕线件上进行有序的分层盘绕,因此,还可避免电源线盘绕时出现打结、卡死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旋转收线排插,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收线排插,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收线排插,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凸台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凸段、过渡段和第二凸段,所述第一凸段的高度沿所述第二传动轮的转动方向逐渐递增,所述第二凸段的高度沿所述第二传动轮的转动方向逐渐递减,所述过渡段的高度保持不变。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收线排插,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收线排插还包括复位组件,所述复位组件设置在所述底座内,用于对所述支撑件进行复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收线排插,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组件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收线排插,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件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转收线排插,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盘上设有第一走线孔,所述排插本体面向所述底座的一端设有第二走线孔,所述电源线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走线孔和第二走线孔后伸入至所述排插本体的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转收线排插,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件还包括压线板,所述压线板与所述转动盘连接以夹持所述电源线。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收线排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轮包括设于其周侧的第一传动齿,所述第二传动轮包括设于其周侧的第二传动齿,所述第一传动轮与所述第二传动轮通过所述第一传动齿和第二传动齿啮合,且所述第二传动齿的齿数大于所述第一传动齿的齿数。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旋转收线排插,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侧壁上构造有第二通孔,所述电源线穿过所述第二通孔。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旋转收线排插,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内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绕线件;排插本体,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底座上并与所述绕线件连接,所述排插本体的电源线经所述绕线件后伸出所述底座的外部;调节组件,设于所述底座内,用于在所述排插本体转动过程中沿所述绕线件的转动轴线方向调节所述电源线在所述绕线件上的盘绕位置,以使得所述电源线在所述绕线件的转动轴线方向上逐层盘绕。本技术技术方案中,通过调节组件,可使得电源线在绕线件上分层盘绕,如此,可减小电源线在其径向空间上的占用,从而减小底座的体积,进而减小旋转排插的体积。并且,由于电源线在绕线件上进行有序的分层盘绕,因此,还可避免电源线盘绕时出现打结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朱艳青,王桂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珠海市钛芯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05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