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冷大功率直流快充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44926发布日期:2023-11-17 18:27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一种油冷大功率直流快充电缆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电缆的,尤其涉及一种油冷大功率直流快充电缆。


背景技术:

1、近年来电动汽车和工程、工厂用电动叉车等大规模应用,对续航和充电时长要求越来越高;目前采用普通的电缆进行快速充电会导致电缆急剧发热,很容易烧坏电缆,大大降低了电缆的使用寿命。为了避免电缆的损坏,目前多采用控制功率充电的方式,这样就导致了充电效率低下,无法满足对于快速充电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冷大功率直流快充电缆,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可实现快速充电的同时,有效对电缆实现降温。

2、为达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方面,提供一种油冷大功率直流快充电缆,包括:保护层、填充层、主油管、副油管、直流充电导体、温度感应组件和油控系统,所述保护层包裹于所述填充层的外部,所述主油管和所述副油管均安装于所述填充层的内部,所述主油管通过管道与所述副油管连接,所述副油管通过管道与所述油控系统连接,所述油控系统通过管道与所述主油管连接,所述直流充电导体和所述温度感应组件均设置于所述主油管内,所述温度感应组件与所述油控系统通过信号连接;所述油控系统被设置为:通过所述温度感应组件采集所述主油管内的温度值,当所述主油管内的温度值大于或等于所述温度感应组件预设的温度阈值时,所述主油管内的热载油经管道进入所述副油管内,所述油控系统通过管道往所述主油管内输入新的冷却油。

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油控系统包括冷却油箱和油泵,所述冷却油箱通过管道分别与所述主油管、所述副油管连接,所述油泵安装于所述冷却油箱与所述主油管连接的管道上。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温度感应组件包括第一温度感应器和第二温度感应器,所述第一温度感应器用于检测所述直流充电导体的温度,所述第二温度感应器用于检测所述主油管内油的温度。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油管的横截面呈椭圆状。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直流充电导体至少设置有两个,且对称设置于所述主油管上。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直流充电导体的外表面包裹有绝缘层。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填充层和所述保护层之间设置有加强型绕包。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型绕包和所述保护层之间设置有由若干镀锡铜丝编织形成的编织层。

11、在一些实施例中,各所述管道上均设置有控制阀,且各所述控制阀均与所述油控系统通过信号连接,用于控制各所述管道的导通和封闭。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填充层内部还安装有控制线、承拉线和信号线。

13、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在进行大功率快速充电过程中,通过温度感应组件实时监控主油管内的温度,当温度超过预设值时,发送信号至油控系统,通过油控系统对主油管内的热载油替换成冷却油,冷却油可快速有效对直流充电导体进行降温,保证直流充电导体一直处于较低的工作温度,以达到大功率快速充电的效果;主油管内的热载油经过管道流回副油管内,待副油管内的热载油自然冷却降温后,可通过油控系统循环至主油管内进行降温,实现了资源的合理化循环利用。



技术特征:

1.一种油冷大功率直流快充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护层(1)、填充层(2)、主油管(3)、副油管(4)、直流充电导体(5)、温度感应组件和油控系统,所述保护层(1)包裹于所述填充层(2)的外部,所述主油管(3)和所述副油管(4)均安装于所述填充层(2)的内部,所述主油管(3)通过管道与所述副油管(4)连接,所述副油管(4)通过管道与所述油控系统连接,所述油控系统通过管道与所述主油管(3)连接,所述直流充电导体(5)和所述温度感应组件均设置于所述主油管(3)内,所述温度感应组件与所述油控系统通过信号连接;所述油控系统被设置为:通过所述温度感应组件采集所述主油管(3)内的温度值,当所述主油管(3)内的温度值大于或等于所述温度感应组件预设的温度阈值时,所述主油管(3)内的热载油经管道进入所述副油管(4)内,所述油控系统通过管道往所述主油管(3)内输入新的冷却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冷大功率直流快充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控系统包括冷却油箱和油泵,所述冷却油箱通过管道分别与所述主油管(3)、所述副油管(4)连接,所述油泵安装于所述冷却油箱与所述主油管(3)连接的管道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冷大功率直流快充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感应组件包括第一温度感应器和第二温度感应器,所述第一温度感应器用于检测所述直流充电导体(5)的温度,所述第二温度感应器用于检测所述主油管(3)内油的温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冷大功率直流快充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油管(3)的横截面呈椭圆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冷大功率直流快充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充电导体(5)至少设置有两个,且对称设置于所述主油管(3)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冷大功率直流快充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充电导体(5)的外表面包裹有绝缘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冷大功率直流快充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层(2)和所述保护层(1)之间设置有加强型绕包(7)。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油冷大功率直流快充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型绕包(7)和所述保护层(1)之间设置有由若干镀锡铜丝编织形成的编织层(6)。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冷大功率直流快充电缆,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管道上均设置有控制阀,且各所述控制阀均与所述油控系统通过信号连接,用于控制各所述管道的导通和封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冷大功率直流快充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层(2)内部还安装有控制线(8)、承拉线(9)和信号线(10)。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一种油冷大功率直流快充电缆,包括:保护层、填充层、主油管、副油管、直流充电导体、温度感应组件和油控系统,所述保护层包裹于所述填充层的外部,所述主油管和所述副油管均安装于所述填充层的内部,所述主油管通过管道与所述副油管连接,所述副油管通过管道与所述油控系统连接,所述油控系统通过管道与所述主油管连接,所述直流充电导体和所述温度感应组件均设置于所述主油管内,所述温度感应组件与所述油控系统通过信号连接。本电缆可实现大功率快速充电的同时,有效对电缆实现降温。

技术研发人员:魏豪兵,李奕军,杨绍军,王廷发,何胜男,谭智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番禺电缆集团(新兴)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09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