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MIMO米波弹翼共形天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508334发布日期:2023-06-18 03:00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一种MIMO米波弹翼共形天线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天线,尤其涉及一种mimo米波弹翼共形天线。


背景技术:

1、随着微波系统和雷达技术的不断完善,雷达的发展方向在二战后逐步朝微波和毫米波方向发展,然而反辐射导弹、综合电子干扰和隐身技术的发展,使得米波雷达重新进入人们的视线。米波雷达工作在vhf(very high frequency,甚高频)频段,波长一般为1~10米,具有天然的反隐身优势。对于雷达需要探测的目标例如飞机,米波雷达的波长一般来说接近目标被照射部位的尺寸,这样雷达发生的电磁波将该部分产生电磁谐振,从而引起强反射,大大增强了回波信号,有利于雷达探测。

2、(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多输入多输出)雷达系统是由多个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构成,且发射端发射相互正交信号的系统。mimo雷达与相控阵雷达相比具有许多优势。首先mimo雷达利用了目标的rcs(radar cross section,雷达散射截面)统计特性,可使目标对mimo雷达的rcs近似恒定,提高雷达检测性能。另外,mimo雷达发射正交信号,在空间相互叠加不会形成高增益的窄波束,在功率空间均匀分布,因此能够同时完成空间各个方向的探测,无需扫描,可进行长时间的相干积累,提高信噪比,而不像相控阵雷达那样需要进行扫描才能完成对整个空域的探测。此外mimo雷达发射信号设计灵活,系统的可利用自由度增加,大大改善雷达的目标参数的估计能力,提高了雷达目标可分辨的目标数。

3、由于米波雷达工作频率低,传统的米波雷达天线结构尺寸大,波束窄,与雷达载体平台共形难度大,且易受多径效应影响,从而影响米波雷达空域覆盖范围,以及探测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的分析,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mimo米波弹翼共形天线,用以解决现有米波雷达天线结构尺寸大,波束窄,与雷达载体平台共形难度大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mimo米波弹翼共形天线,包括:

3、弹翼结构件,设有弹翼弧形并固定在弹翼上;

4、泡沫板,固定在所述弹翼结构件上;

5、连接器,采用长探针形式连接器,并设置在所述泡沫板内;

6、柔性印制板,为u型结构,并设有回形缝隙结构,所述柔性印制板与所述弹翼结构件贴合连接,并在一侧覆铜;天线罩,加工成弹翼弧度,并固定在所述弹翼结构件上。

7、进一步地,所述弹翼结构件的上表面为第一弧形面,所述第一弧形面与所述弹翼的弧面匹配,所述弹翼结构件的下表面设有与所述第一弧形面圆弧过渡的第二弧形面。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弧形面上设有第一安放槽,所述第一安放槽内设有安装台,所述安装台上设有第二安放槽。

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弧形面上设有减重槽,所述减重槽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减重槽沿所述弹翼结构件的长度方向对称设置。

10、进一步地,所述泡沫板为长方体结构,所述长方体结构的第一侧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安放槽配合的凸起,所述长方体结构的第二侧面上设有矩形槽,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垂直。

11、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器的一端置于所述减重槽中,另一端设于所述矩形槽中。

12、进一步地,所述天线罩上设有与所述柔性印制板配合的第三安放槽。

13、进一步地,所述弹翼结构件采用铝板,所述泡沫板采用pmi材料。

14、进一步地,所述柔性印制板采用聚酰亚胺介质,所述天线罩采用pei介质。

15、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器为50ω同轴探针。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可实现如下有益效果之一:

17、(1)本实用新型的mimo米波弹翼共形天线与弹翼共形的介质采用pei(介电常数为3.75),这种介质密度大,易于加工,使mimo米波弹翼共形天线易于弹翼共形。

18、(2)本实用新型的mimo米波弹翼共形天线,连接器采用一根50ω同轴探针馈电,通过在天线金属腔体表面开缝,形成前向辐射,波束宽。

19、(3)本实用新型的mimo米波弹翼共形天线,腔内使用材质为pmi(介电常数为1.25)的泡沫板填充,增加结构的可靠性。

20、(4)本实用新型的mimo米波弹翼共形天线,采用柔性印制板保证缝隙尺寸精确,mimo米波弹翼共形天线实物指标准确,成本低。

21、本实用新型中,上述各技术方案之间还可以相互组合,以实现更多的优选组合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优点可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内容中来实现和获得。



技术特征:

1.一种mimo米波弹翼共形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mimo米波弹翼共形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翼结构件(1)的上表面为第一弧形面(11),所述第一弧形面(11)与所述弹翼(100)的弧面匹配,所述弹翼结构件(1)的下表面设有与所述第一弧形面(11)圆弧过渡的第二弧形面(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mimo米波弹翼共形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面(11)上设有第一安放槽(13),所述第一安放槽(13)内设有安装台(14),所述安装台(14)上设有第二安放槽(1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mimo米波弹翼共形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弧形面(12)上设有减重槽(16),所述减重槽(16)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减重槽(16)沿所述弹翼结构件(1)的长度方向对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mimo米波弹翼共形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泡沫板(2)为长方体结构,所述长方体结构的第一侧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安放槽(15)配合的凸起(21),所述长方体结构的第二侧面上设有矩形槽(22),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mimo米波弹翼共形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3)的一端置于所述减重槽(16)中,另一端设于所述矩形槽(22)中。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mimo米波弹翼共形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罩(5)上设有与所述柔性印制板(4)配合的第三安放槽(51)。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mimo米波弹翼共形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翼结构件(1)采用铝板,所述泡沫板(2)采用pmi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mimo米波弹翼共形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印制板(4)采用聚酰亚胺介质,所述天线罩(5)采用pei介质。

10.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mimo米波弹翼共形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为50ω同轴探针。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MIMO米波弹翼共形天线,属于天线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米波雷达天线结构尺寸大,波束窄,与雷达载体平台共形难度大的问题。本技术包括:弹翼结构件,设有弹翼弧形并固定在弹翼上;泡沫板,固定在所述弹翼结构件上;连接器,采用长探针形式连接器,并设置在所述泡沫板内;柔性印制板,为U型结构,并设有回形缝隙结构,所述柔性印制板与所述弹翼结构件贴合连接,并在一侧覆铜;天线罩,加工成弹翼弧度,并固定在所述弹翼结构件上。本技术的天线与弹翼共形,波束宽,体积小。

技术研发人员:李灵利,高子健,李力,杨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华航无线电测量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30129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