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端子及背板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91189发布日期:2023-08-20 18:51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一种端子及背板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连接器,特别是涉及一种端子及背板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1、在现有技术中,通常要求背板连接器组件能实现高速传输信号,背板连接器组件一般包括相互配合的公端连接器和母端连接器,公端连接器和母端连接器分别包括若干个端子组件,每个端子组件包括若干个端子。公端连接器和母端连接器插接后,公端连接器的端子和母端连接器的端子连在一起,从而实现信号传输。若公端连接器的端子和母端连接器的端子连接不良,则会导致背板连接器组件传输信号不稳定甚至无法传输信号。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公端连接器的端子和母端连接器的端子难以保证既能有效稳定连接,又能实现高速传输信号。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端子,其包括:抵接臂,所述抵接臂具有相对设置的插入端和固定端,所述抵接臂包括沿其固定端至插入端方向依次相连的配合段、连接段和插入段,所述连接段和所述插入段的连接处折弯形成凸状部,所述连接段上设置有凹状部;两个所述端子相配合时,各所述端子的凸状部分别与相配合的所述端子的配合段相抵,所述两个端子的连接段相向设置且两个端子的连接段相向设置的表面之间具有间隙,且两个端子的凹状部相向设置。

2、进一步地,所述插入段的长度为0.5~0.95mm。

3、进一步地,所述两个端子的连接段相向设置的表面相互平行,且所述两个端子的连接段相向设置的表面之间的距离为0.1~0.5mm。

4、进一步地,所述凹状部具有相对于所述抵接臂向内凹陷的凹陷面,所述两个端子的凹状部的凹陷面相互平行,且所述两个端子的凹状部的凹陷面之间的距离为0.3~1.5mm。

5、进一步地,所述凹状部的宽度小于所述凸状部的宽度,且所述凹状部的宽度小于所述连接段的宽度。

6、优选地,每个所述抵接臂具有一个所述凹状部;所述凹状部位于所述连接段宽度方向的一侧,或,所述凹状部位于所述连接段宽度方向的中部。

7、进一步地,所述插入段和所述连接段的连接处设置有加强部,所述加强部朝向所述插入段和连接段的连接处折弯内延伸。

8、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背板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相互配合的公端连接器和母端连接器,所述公端连接器和母端连接器分别包括塑胶基座及层叠间隔固定于所述塑胶基座内的多个端子组件,所述公端连接器的端子组件和所述母端连接器的端子组件一一对应配合;每个所述端子组件分别包括塑胶固定座及多个如上所述的端子,所述端子沿所述端子宽度方向间隔固定于所述塑胶固定座内,且每个所述端子的抵接臂分别延伸至所述塑胶固定座外;所述公端连接器的端子组件的端子和母端连接器的端子组件的端子一一对应配合。

9、进一步地,所述端子通过连接部依次相连成端子组,所述端子组作为镶件与所述塑胶固定座通过模内注塑一体成型,一体成型后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塑胶固定座外,所述塑胶固定座上形成有与所述连接部一一对应设置的切料让位槽。

10、进一步地,所述抵接臂的配合段具有相对设置的配合面和非配合面,两个所述端子相配合时,各所述端子的凸状部分别与相配合的所述端子的配合段的配合面相抵,所述塑胶固定座上具有与所述抵接臂的配合段根部对应设置的支撑部,各所述支撑部分别抵接于对应的所述抵接臂的配合段根部的所述非配合面上。

11、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特点为:该端子及背板连接器组件,两个端子相配合时,各端子的凸状部分别与相配合的端子的配合段相抵,抵接更牢靠,避免相配合的两个端子断开连接,保证了相配合两个端子能稳定、有效地连接;而且,两个端子相配合时,两个端子的连接段相向设置且两个端子的连接段相向设置的表面之间具有间隙,且两个端子的凹状部相向设置,两个端子凹状部之间的距离大于两个端子的连接段相向设置的表面之间的距离,既不影响端子抵接臂和相配合的端子抵接臂之间的有效抵接,保证相配合的两个端子能有效稳定连接,同时又能实现更高的信号传输速度,避免了为了提高信号传输速度而增加两个端子的连接段相向设置的表面之间的距离导致的无法保证两个端子抵接臂能有效抵接。



技术特征:

1.一种端子,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抵接臂,所述抵接臂具有相对设置的插入端和固定端,所述抵接臂包括沿其固定端至插入端方向依次相连的配合段、连接段和插入段,所述连接段和所述插入段的连接处折弯形成凸状部,所述连接段上设置有凹状部;两个所述端子相配合时,各所述端子的凸状部分别与相配合的所述端子的配合段相抵,所述两个端子的连接段相向设置且两个端子的连接段相向设置的表面之间具有间隙,且两个端子的凹状部相向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段的长度为0.5~0.95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端子的连接段相向设置的表面相互平行,且所述两个端子的连接段相向设置的表面之间的距离为0.1~0.5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凹状部具有相对于所述抵接臂向内凹陷的凹陷面,所述两个端子的凹状部的凹陷面相互平行,且所述两个端子的凹状部的凹陷面之间的距离为0.3~1.5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凹状部的宽度小于所述凸状部的宽度,且所述凹状部的宽度小于所述连接段的宽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抵接臂具有一个所述凹状部;所述凹状部位于所述连接段宽度方向的一侧,或,所述凹状部位于所述连接段宽度方向的中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段和所述连接段的连接处设置有加强部,所述加强部朝向所述插入段和连接段的连接处折弯内延伸。

8.一种背板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相互配合的公端连接器和母端连接器,所述公端连接器和母端连接器分别包括塑胶基座及层叠间隔固定于所述塑胶基座内的多个端子组件,所述公端连接器的端子组件和所述母端连接器的端子组件一一对应配合;每个所述端子组件分别包括塑胶固定座及多个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端子,所述端子沿所述端子宽度方向间隔固定于所述塑胶固定座内,且每个所述端子的抵接臂分别延伸至所述塑胶固定座外;所述公端连接器的端子组件的端子和母端连接器的端子组件的端子一一对应配合。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板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通过连接部依次相连成端子组,所述端子组作为镶件与所述塑胶固定座通过模内注塑一体成型,一体成型后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塑胶固定座外,所述塑胶固定座上形成有与所述连接部一一对应设置的切料让位槽。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板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臂的配合段具有相对设置的配合面和非配合面,两个所述端子相配合时,各所述端子的凸状部分别与相配合的所述端子的配合段的配合面相抵,所述塑胶固定座上具有与所述抵接臂的配合段根部对应设置的支撑部,各所述支撑部分别抵接于对应的所述抵接臂的配合段根部的所述非配合面上。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端子及背板连接器组件,端子包括:抵接臂,抵接臂具有相对设置的插入端和固定端,抵接臂包括沿其固定端至插入端方向依次相连的配合段、连接段和插入段,连接段和插入段的连接处折弯形成凸状部,连接段上设置有凹状部;两个端子相配合时,各端子的凸状部分别与相配合的端子的配合段相抵,两个端子的连接段相向设置且两个端子的连接段相向设置的表面之间具有间隙,且两个端子的凹状部相向设置,两个端子凹状部之间的距离大于两个端子的连接段相向设置的表面之间的距离。本技术保证相配合的两个端子能有效稳定连接,同时又能实现更高的信号传输速度。

技术研发人员:陈小硕,顾海山,踪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18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