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79164发布日期:2023-08-20 11:59阅读:38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0、
背景技术:

1、中国发明专利cn107492727b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及其组合,包括电连接器及与之对接的对接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一对平板部,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凹设有收容空间,所述收容空间具有相对的两个分别固持所述平板部的侧壁,所述平板部的相对两端错位延伸有一对弹性臂,所述弹性臂具有突伸入所述收容空间的接触部。藉此使电连接器与对接电连接器之间具备可靠的电性性能。然而,此结构需要不同结构的公端和母端以实现相互配合,增加了模具开发成本。

2、因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改良结构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
技术实现要素: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具有插头端和插座端。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以及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的插座端子和插头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一本体部以及自所述第一本体部一侧横向延伸出的第二本体部;所述第一本体部设有沿竖直方向贯通的对接腔,所述插座端子收容于所述对接腔内而形成插座端,所述插头端子固持于所述第二本体部而形成插头端,所述插头端子具有暴露在所述第二本体部旁侧的接触部。

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电连接器同时设置插头端和插座端,使其能与另一相同电连接器对接,减少模具开发成本。



技术特征: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以及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的插座端子和插头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一本体部以及自所述第一本体部一侧横向延伸出的第二本体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部设有沿竖直方向贯通的对接腔,所述插座端子收容于所述对接腔内而形成插座端,所述插头端子固持于所述第二本体部而形成插头端,所述插头端子具有暴露在所述第一本体部旁侧的接触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包括包覆所述绝缘本体的金属外壳,所述金属外壳包括贴覆所述第一本体部的第一侧壁,以及贴覆所述第二本体部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围绕所述插头端子的接触部而形成收容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部设有顶面,所述对接腔贯穿所述顶面;所述第二侧壁的顶缘低于所述插头端子的接触部的顶缘。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壁的顶缘低于所述第一侧壁的顶缘,所述第一侧壁与第一本体部的顶面平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端子的接触部顶缘高于所述第一本体部的顶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端子的接触部为竖直片状结构,其接触部的顶缘向上凸伸而超过所述第一本体部的顶面。

7.如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端子由两个端子片构成,每一端子片包括固持于所述对接腔的框体、自所述框体内缘沿竖直方向延伸的两个弹性臂以及自所述框体底缘向外延伸而形成的接脚,两个所述弹性臂彼此沿相对方向延伸。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外壳由金属板弯折而形成,所述金属板弯折后的连接缝位于所述第一本体部之背对所述第二本体部的一侧。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第一侧壁高于所述第二侧壁的部分为第三侧壁,所述第二侧壁具有沿垂直于所述竖直方向与横向方向的纵向方向上相对的两第三侧壁,两所述第三侧壁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收容腔在纵向方向上的尺寸。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部与所述第二本体部彼此一体相连,且呈l型。


技术总结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以及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的插座端子和插头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一本体部以及自所述第一本体部一侧横向延伸出的第二本体部;所述第一本体部设有沿竖直方向贯通的对接腔,所述插座端子收容于所述对接腔内而形成插座端,所述插头端子固持于所述第二本体部而形成插头端,所述插头端子具有暴露在所述第一本体部旁侧的接触部。通过在绝缘本体上同时设置插头端和插座端实现公母同体,减少模具开发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林士凯,徐国峻,吴明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09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