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05490发布日期:2023-08-14 00:14阅读:49来源:国知局
半导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半导体装置的内连线结构与其形成方法,尤其涉及减少内连线所用的开口中的阻挡层的体积。


背景技术:

1、一般而言,有源装置和无源装置形成在半导体基板之上及之中。一旦形成有源装置与无源装置,可采用一系列导电与绝缘层使有源装置与无源装置彼此连接且连接至外部装置。这些层状物有助于内连线多种有源装置和无源装置,并提供电性连接至外部装置(比如经由接点垫)。

2、为了形成内连线于在这些层状物中,可采用一系列的光刻、蚀刻、沉积、与平坦化技术。然而随着有源装置与无源装置的尺寸缩小,这些技术也越来越复杂,亦需减少内连线的尺寸。如此一来,需改进内连线的形成方法与结构,使装置的整体尺寸更小、更便宜、更有效、且具有更少的缺陷或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半导体结构,以解决上述至少一个问题。

2、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半导体结构,包括:第一导电结构;介电层,位于第一导电结构上;以及第二导电结构,位于介电层中并电性连接至第一导电结构,且第二导电结构包括:导电层;阻挡层,夹设于导电层的侧壁与介电层的侧壁之间,其中阻挡层不延伸于导电层的下表面与第一导电结构的上表面之间;以及黏着层,夹设于导电层的侧壁与阻挡层之间,其中黏着层不延伸于导电层的下表面与第一导电结构的上表面之间。

3、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一个实施方式,该导电层物理接触该介电层的侧壁。

4、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一个实施方式,还包括一盖层位于该第一导电结构与该介电层之间。

5、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一个实施方式,该导电层物理接触该盖层的侧壁。

6、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一个实施方式,该阻挡层物理接触该盖层的侧壁。

7、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一个实施方式,该导电层的一部分夹设于该黏着层的下表面与该第一导电结构的上表面之间。

8、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一个实施方式,该第一导电结构的上表面具有一第一区与一第二区,且该第二区不同于该第一区。

9、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一个实施方式,该介电层覆盖该第一导电结构的上表面的该第一区,且不覆盖该第一导电结构的上表面的该第二区。

10、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一个实施方式,还包括一盖层位于该第一导电结构的上表面的该第一区与该介电层之间。

11、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一个实施方式,还包括一籽晶层位于该导电层与该黏着层之间。



技术特征:

1.一种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导电层物理接触该介电层的侧壁。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盖层位于该第一导电结构与该介电层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导电层物理接触该盖层的侧壁。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阻挡层物理接触该盖层的侧壁。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导电层的一部分夹设于该黏着层的下表面与该第一导电结构的上表面之间。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电结构的上表面具有一第一区与一第二区,且该第二区不同于该第一区。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介电层覆盖该第一导电结构的上表面的该第一区,且不覆盖该第一导电结构的上表面的该第二区。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盖层位于该第一导电结构的上表面的该第一区与该介电层之间。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籽晶层位于该导电层与该黏着层之间。


技术总结
一种半导体结构,包括第一导电结构;介电层,位于第一导电结构上;以及第二导电结构,位于介电层中并电性连接至第一导电结构,且第二导电结构包括:导电层;阻挡层,夹设于导电层的侧壁与介电层的侧壁之间,其中阻挡层不延伸于导电层的下表面与第一导电结构的上表面之间;以及黏着层,夹设于导电层的侧壁与阻挡层之间,其中黏着层不延伸于导电层的下表面与第一导电结构的上表面之间。

技术研发人员:刘耀闵,郭家邦,金书正,纪志坚,翁政辉,苏鸿文,蔡明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10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