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电池水冷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21688发布日期:2023-06-01 01:47阅读: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动力电池水冷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动力电池水冷,具体为一种动力电池水冷系统。


背景技术:

1、为了满足用户的用电需求,需要提供高容量的电池模组,这些电池模组在使用过程中,发热量大,具有较大的安全隐患,严重影响了电池模组的安全性,因此需要对动力电池进行降温冷却,保证动力电池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2、常规的动力电池水冷方式为在动力电池的外侧增设冷却板,冷却板的内部铺设冷却管道,冷却管道内部通入冷却水实现对动力电池的水冷,由于管道和隔板的阻隔,冷却水与动力电池之间进行热交换效率较低,且常规的管道冷却板自身结构较厚,导致具备水冷功能的动力电池拥有较大的体积和重量,实用性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电池水冷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动力电池水冷系统,包括动力电池模组,所述动力电池模组的上端安装有上水冷板,所述动力电池模组的下端安装有下水冷板,所述上水冷板和下水冷板的内部均设置有水冷通道,所述上水冷板和下水冷板的外侧面上安装有若干散热片,所述上水冷板和下水冷板的内侧面上安装有导冷板。

3、其中,所述上水冷板和下水冷板均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

4、其中,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面上开设有第一冷却水通道,所述第二壳体的内侧面上开设有第二冷却水通道。

5、其中,所述水冷通道由第一冷却水通道和第二冷却水通道共同构成。

6、其中,所述上水冷板和下水冷板的一端均安装有冷却水进管。

7、其中,所述上水冷板和下水冷板的另一端均安装有冷却水回流管。

8、其中,所述上水冷板和下水冷板上端的边角处均开设有安装孔,且安装孔设置有四个。

9、其中,所述动力电池模组与上水冷板之间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动力电池模组与下水冷板之间通过螺丝固定连接。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1、1、本实用新型在上水冷板和下水冷板的内部开设通道,通道设置为矩形槽结构,依靠该通道通入冷却水实现水冷,通过水冷通道代替冷却水管道,无需进行管道铺设,冷却水流入水冷板后直接与水冷板接触,水冷板又与动力电池模组的表面直接接触,有效地提高了热交换效率。

12、2、本实用新型水冷通道的设置降低了上水冷板和下水冷板自身的厚度和重量,当水冷板水冷系统安装在动力电池模组上时,在保证水冷降温的同时,也保证了动力电池模组结构的紧凑性,体积小且重量轻,更加实用。

13、3、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将水冷板分为两部分,方便了对第一冷却水通道和第二冷却水通道的清洁和维护,即方便了对水冷通道的清洁和维护。



技术特征:

1.一种动力电池水冷系统,包括动力电池模组(1),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电池模组(1)的上端安装有上水冷板(2),所述动力电池模组(1)的下端安装有下水冷板(3),所述上水冷板(2)和下水冷板(3)的内部均设置有水冷通道,所述上水冷板(2)和下水冷板(3)的外侧面上安装有若干散热片(8),所述上水冷板(2)和下水冷板(3)的内侧面上安装有导冷板(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水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水冷板(2)和下水冷板(3)均包括第一壳体(4)和第二壳体(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水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4)的内侧面上开设有第一冷却水通道(6),所述第二壳体(5)的内侧面上开设有第二冷却水通道(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水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通道由第一冷却水通道(6)和第二冷却水通道(7)共同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水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水冷板(2)和下水冷板(3)的一端均安装有冷却水进管(1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水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水冷板(2)和下水冷板(3)的另一端均安装有冷却水回流管(1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水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水冷板(2)和下水冷板(3)上端的边角处均开设有安装孔(12),且安装孔(12)设置有四个。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水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电池模组(1)与上水冷板(2)之间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动力电池模组(1)与下水冷板(3)之间通过螺丝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水冷系统,包括动力电池模组,所述动力电池模组的上端安装有上水冷板,所述动力电池模组的下端安装有下水冷板,所述上水冷板和下水冷板的内部均设置有水冷通道,所述上水冷板和下水冷板的外侧面上安装有若干散热片,所述上水冷板和下水冷板的内侧面上安装有导冷板;本技术在上水冷板和下水冷板的内部开设通道,通道设置为矩形槽结构,依靠该通道通入冷却水实现水冷,通过水冷通道代替冷却水管道,无需进行管道铺设,冷却水流入水冷板后直接与水冷板接触,水冷板又与动力电池模组的表面直接接触,有效地提高了热交换效率,水冷通道的设置降低了上水冷板和下水冷板自身的厚度和重量。

技术研发人员:吴小强,吴田元,董书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池州精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16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