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711841发布日期:2023-07-07 14:35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属于电池,具体涉及一种电池。


背景技术:

1、随着当前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为更好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对电池包的能量密度及充电速度都提出了新的技术要求。为了满足此项需求,亟需开发内阻较低、充电能力较高、能量密度较高的电池。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电池。

2、第一方面,解决本公开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池,包括电芯、第一外极耳和第二外极耳;所述电芯包括第一极片、第二极片、第一内极耳和第二内极耳;所述第一极片和所述第二极片层叠交替设置,且一个所述第一极片电连接一个所述第一内极耳,一个所述第二极片电连接一个所述第二内极耳;其中,

3、各所述第一内极耳位于所述电芯的同一侧,且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内极耳交错设置,以将所述第一内极耳划分为多组;所述第一外极耳包括多个第一连接部和一个第二连接部,且每个所述第一连接部均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各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一端,以形成一体成型结构;每个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二端各连接独自一组所述第一内极耳;

4、各所述第二内极耳位于所述电芯的同一侧,且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内极耳交错设置,以将所述第二内极耳划分为多组;所述第二外极耳包括多个第三连接部和一个第四连接部,且每个所述第三连接部均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四连接部连接各所述第三连接部的第一端,以形成一体成型结构;每个所述第三连接部的第二端各连接独自一组所述第二内极耳。

5、在一些实施例中,两相邻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形成一u型开口;两相邻所述第三连接部和所述第四连接部形成一u型开口。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内极耳和所述第二内极耳分别位于所述电池相对设置的两侧。

7、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任意两相邻所述第一极片和与其各自连接的所述第一内极耳,其中一者在其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另一者沿两者所述第一内极耳之间的中间轴翻转180°后在所述第一极片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重叠;

8、对于任意两相邻所述第二极片和与其各自连接的所述第二内极耳,其中一者在其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另一者沿两者所述第二内极耳之间的中间轴翻转180°后在所述第二极片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重叠。

9、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两所述第一极片上的第一内极耳交错设置;相邻两所述第二极片上的第二内极耳交错设置。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极片和所述第一内极耳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二极片和所述第二内极耳为一体成型结构。

11、在一些实施例中,位于同一组的所述第一内极耳在所述第一极片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完全重叠;位于同一组的所述第二内极耳在所述第二极片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完全重叠。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极耳还包括第一密封结构,所述第一密封结构包括多个第一开口,每个所述第一开口各嵌套在独自一个所述第一连接部;

13、所述第二外极耳还包括第二密封结构,所述第二密封结构包括多个第二开口,每个所述第二开口各嵌套在独自一个所述第三连接部。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结构和所述第二密封结构的宽度均在10mm~20mm之间,所述第一密封结构和所述第二密封结构的厚度均在0.3mm~0.8mm之间。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内极耳和所述第二内极耳的宽度均在60mm~120mm之间。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的宽度均在40mm~100mm之间。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四连接部的宽度均在120mm~300mm之间,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四连接部的厚度均在0.4mm~1.2mm之间。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极片和所述第二极片之间设置有隔膜。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芯、第一外极耳和第二外极耳;所述电芯包括第一极片、第二极片、第一内极耳和第二内极耳;所述第一极片和所述第二极片层叠交替设置,且一个所述第一极片电连接一个所述第一内极耳,一个所述第二极片电连接一个所述第二内极耳;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两相邻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形成一u型开口;两相邻所述第三连接部和所述第四连接部形成一u型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极耳和所述第二内极耳分别位于所述电池相对设置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对于任意两相邻所述第一极片和与其各自连接的所述第一内极耳,其中一者在其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另一者沿两者所述第一内极耳之间的中间轴翻转180°后在所述第一极片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重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所述第一极片上的第一内极耳交错设置;相邻两所述第二极片上的第二内极耳交错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片和所述第一内极耳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二极片和所述第二内极耳为一体成型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位于同一组的所述第一内极耳在所述第一极片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完全重叠;位于同一组的所述第二内极耳在所述第二极片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完全重叠。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极耳还包括第一密封结构,所述第一密封结构包括多个第一开口,每个所述第一开口各嵌套在独自一个所述第一连接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结构和所述第二密封结构的宽度均在10mm~20mm之间,所述第一密封结构和所述第二密封结构的厚度均在0.3mm~0.8mm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极耳和所述第二内极耳的宽度均在60mm~120mm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的宽度均在40mm~100mm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四连接部的宽度均在120mm~300mm之间,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四连接部的厚度均在0.4mm~1.2mm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片和所述第二极片之间设置有隔膜。


技术总结
本公开提供一种电池,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其中,电池包括电芯、第一外极耳和第二外极耳;电芯包括第一极片、第二极片、第一内极耳和第二内极耳;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层叠交替设置;其中,各第一内极耳位于电芯的同一侧,且至少部分第一内极耳交错设置,以将第一内极耳划分为多组;第一外极耳包括多个第一连接部和与之一体成型的一个第二连接部;每个第一连接部的第二端各连接独自一组第一内极耳;各第二内极耳位于电芯的同一侧,且至少部分第二内极耳交错设置,以将第二内极耳划分为多组;第二外极耳包括多个第三连接部和与之一体成型的一个第四连接部;每个第三连接部的第二端各连接独自一组第二内极耳。

技术研发人员:谭建朋,廖章金,金恺,熊得军,梁景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孚能科技(赣州)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17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