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性接口的转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513220发布日期:2023-06-21 11:12阅读:1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性接口的转接头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电气产品检测,具体涉及一种电性接口的转接头。


背景技术:

1、随着社会的发展,用户接触的电气产品也越来越多,例如人们日常生活中接触的pos机、pda、手机等终端产品,电脑等智能产品,以及电视机等家用电器产品。

2、其中,此类电气产品都需要与外部实现电连接,故而当前电气产品上都设有电性接口。

3、当前,常见的电性接口如串口、uart口、com口、usb口等,都分为公接头和母接口,且通常母接口是固定设置于电气产品上,例如,人们日常所用的手机,一大部分是usb口中的type-c口。

4、上述接口,其母接口端由于固定设置于电气产品上,故一方面外部设备需要通过type-c口和被测机建立通讯连接,传输并发出指令,另一方面type-c具有多种功能(比如充电,数据传输,耳机,otg等等)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检测,以确定相关电气产品能够通过对应接口与外部构成电连接,例如,在手机出厂前,需要对诸如type-c口等进行电连接的性能测试。

5、然而,上述接口中,由于电触点位于接口内部而不易接触,同时排列还很紧密,故而直接对其进行检测时极为不便;当前,通常是采用和设于电气产品上的电性接口相匹配的柔性接头线去进行检测,然而,接头线的插拔寿命也就3000次左右,频繁插拔,内部导线也容易损坏,故而极易出现误判。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性接口的转接头,以解决对电气产品进行检测时电性接口检测不便以及检测用接头线使用寿命短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电性接口的转接头,包括

4、与待检测电气产品的电性接口相适配的插头,所述插头包括壳体和与电性接口电连接的导体,导体连接于壳体内;

5、线路板,固设于所述插头上,所述线路板与所述导体电连接;

6、其中,所述线路板的板面间距排列的设有多个导电端子,多个导电端子与线路板电连接;

7、其中,与电性接口相适配的插头,也即根据电性接口的不同,插头也对应不同,在本实用新型中,电性接口包括但不限于串口、uart口、com口、usb口,对应的,插头也包括但不限于串口插头、uart口插头、com口插头、usb口插头;

8、且每个导电端子均能通过所述线路板、插头与待检测电气产品实现电连接,也即将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电性接口的转接头与电性接口相连接后,导电端子与电性接口上的电触点一一对应的构成电连接,其中,在电性接口上,有多个电触点的定义相同时,可以只设置一个导电端子与之电连接;也即,线路板和插头内设有电导线或电导体。

9、优选地,所述导电端子为所述线路板板面上的凹陷和/或凸起;当导电端子为凹陷所述线路板板面上的凹陷和/或凸起时,检测时,更容易实现对位,且不易打滑。

10、优选地,所述导电端子为贴附和/或嵌设于所述线路板板面的导电圆片,且所述导电圆片的直径不小于0.8mm,且不大于2mm;导电圆片的直径不大于2mm,更利于将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电性接口的转接头小型化或微型化,不小于0.8mm,更利于检测时对准相应的导电端子。

11、优选地,所述导电圆片的直径为1.5mm。

12、优选地,所述导电端子表面设有镀层。

13、优选地,所述镀层为镀金层。

14、优选地,相邻两个导电端子间的间距不小于0.5mm,且不大于2mm;当相邻两个导电端子间的间距不大于2mm时,不仅能够更加紧凑地将导电端子集成于线路板上,还能够使线路板尽量的小型化或微型化,相应的,当间距不小于0.5mm时,在检测时更加容易区分不同的导电端子。

15、优选地,相邻两个导电端子间的间距为1mm。

16、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一种电性接口的转接头还包括加强部,所述加强部的一端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线路板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加强部,使线路板与插头间的连接更加可靠,且经久耐用。

17、优选地,所述加强部与所述壳体一体连接;其中,一体连接包括焊接、一体成型,其中,一体成型是指加强部由壳体延伸构成。

18、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性接口的转接头,其有益效果是:对电性接口进行检测时更为方便,经久耐用、成本低廉且稳定可靠;具体体现在:

19、第一、巧妙地在插头的尾部连接一块线路板,在所述线路板的板面间距排列的设有多个导电端子,也就是实现了将电性接口处的电触点间距放大,且接触面积同样也被放大,从而在对电性接口进行检测时更为方便,同时由于插头和线路板间的连接也比接头线中的导线更难以损坏,故而不仅经久耐用,而且由于电连接可靠从而检测更为稳定可靠。

20、第二、将导电端子设置为线路板板面的凸起和/或凹陷,从而在进行检测时,不仅有利于检测工具去接触,还能起到位置限定作用,防止检测工具打滑,也即进一步地确保了检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1、第三、导电端子表面为镀金层,提升了导电性能,也即进一步地确保了检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2、第四、所述导电端子的直径不小于0.8mm,且不大于2mm,同时,相邻两个导电端子间的间距不小于0.5mm,且不大于2mm;从而使线路板不仅更为紧凑小巧,同时还能确保检测时能准确地对准各个导电端子。

23、第五、经久耐用且成本低廉,由于本实施例所提出的转接头中各部件均为固态材质,且均为固定连接,如果规避了现有的柔性连接线中导线断裂而造成的使用寿命不长的问题,并且由于当前生产线路板的技术成熟,也使得本实施例所提出的转接头相比较现有的柔性连接线在成本上也具有明显的优势。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性接口的转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性接口的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为所述线路板板面上的凹陷和/或凸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性接口的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为贴附和/或嵌设于所述线路板板面的导电圆片,且所述导电圆片的直径不小于0.8mm,且不大于2mm。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性接口的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圆片的直径为1.5mm。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性接口的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表面设有镀层。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性接口的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镀层为镀金层。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性接口的转接头,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导电端子间的间距不小于0.5mm,且不大于2mm。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性接口的转接头,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导电端子间的间距为1mm。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性接口的转接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强部,所述加强部的一端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线路板固定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性接口的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与所述壳体一体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电性接口的转接头,包括与待检测电气产品的电性接口相适配的插头,所述插头包括壳体和与电性接口电连接的导体;线路板,固设于所述插头上,所述线路板与所述导体电连接,导体连接于壳体内;其中,所述线路板的板面间距排列的设有多个导电端子,多个导电端子与线路板电连接。其有益效果是:对电性接口进行检测时更为方便,且稳定可靠;巧妙地在插头的尾部连接一块线路板,在所述线路板的板面间距排列的设有多个导电端子,也就是实现了将电性接口处的电触点间距放大,且接触面积同样也被放大,从而在对电性接口进行检测时更为方便,同时由于插头和线路板间的连接也比接头线中的导线更难以损坏,故而检测更为稳定可靠。

技术研发人员:余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祥承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17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