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组结构及变压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042966发布日期:2023-08-06 00:12阅读:22来源:国知局
绕组结构及变压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力设备,特别是涉及绕组结构及变压器。


背景技术:

1、为了提高台架变压器的安全性,杜绝火灾隐患,目前用于户外场所的变压器主要为敞开式立体卷铁心干式变压器(简称户外型干变)。而户外型干变箔绕式低压绕组采取在绕组内部设置气道的方式来帮助绕组散热,将若干数量的工字型撑条、方形撑条或圆柱形撑条放置于两匝铜箔之间,形成匝间隙,而这些匝间隙就是绕组的散热气道。但现有的散热气道散热方向单一,散热效果欠佳。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绕组内部散热方向单一,散热效果欠佳的问题,提供一种绕组结构及变压器。

2、一种绕组结构,包括安装组件和撑条组件,所述撑条组件上形成有散热间隙,所述撑条组件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撑条组件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安装组件上,相邻两个所述撑条组件之间的间隔为第一散热通道,其中一所述撑条组件上的所述散热间隙通过所述第一散热通道与另一所述撑条组件上的所述散热间隙相连通,以形成第二散热通道,所述第一散热通道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散热通道的长度方向相交。

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间隙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散热间隙沿第二方向在所述撑条组件上间隔开设,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相交,其中一所述撑条组件上的每一所述散热间隙均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散热通道与相邻的所述撑条组件上的任一所述散热间隙相连通,以形成所述第二散热通道。

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撑条组件包括至少两个支撑件,至少两个所述支撑件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安装组件上,相邻两个所述支撑件之间的间隔为所述散热间隙。

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撑条组件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两端部分别连接两个所述支撑件,所述连接件和所述安装组件的表面存在间隙,以使所述连接件、所述安装组件的表面和两个所述支撑件共同围成所述散热间隙。

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撑条组件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设置在所述安装组件上,所述连接件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其中一所述连接件的一端部连接在所述固定件上,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部连接在所述支撑件上。

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其中一所述固定件与另一所述固定件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安装组件相远离的两端部上,其它所述固定件与其中一所述固定件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安装组件上。

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为球状结构;所述固定件为矩形块状结构。

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外壳和内壳,所述外壳形成有容纳腔,所述内壳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内壳的外壁和所述容纳腔的内壁间隔形成容纳间隙,所述撑条组件设置在所述容纳间隙内。

1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为筒状结构,所述内壳为筒状结构,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内壳的周向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内壳的轴向方向。

11、一种变压器,所述变压器包括如上所述的绕组结构。

12、上述绕组结构及变压器,两个撑条组件之间存在第一散热通道,能够进行散热。同时,撑条组件上开设有散热间隙,一撑条组件上的散热间隙通过第一散热通道与另一撑条组件上的散热间隙相连通形成第二散热通道,第二散热通道也能够进行散热。而第二散热通道的长度方向和第一散热通道的长度方向相交,使得撑条组件在安装组件上形成了不同方向的散热通道,进而提高散热效果。第二散热通道和第一散热通道相交或相连通,也能够保证气体充分流动换热,进一步提高绕组结构的散热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绕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组结构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间隙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散热间隙沿第二方向在所述撑条组件上间隔开设,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相交,其中一所述撑条组件上的每一所述散热间隙均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散热通道与相邻的所述撑条组件上的任一所述散热间隙相连通,以形成所述第二散热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绕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撑条组件包括至少两个支撑件,至少两个所述支撑件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安装组件上,相邻两个所述支撑件之间的间隔为所述散热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绕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撑条组件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两端部分别连接两个所述支撑件,所述连接件和所述安装组件的表面存在间隙,以使所述连接件、所述安装组件的表面和两个所述支撑件共同围成所述散热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绕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撑条组件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设置在所述安装组件上,所述连接件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其中一所述连接件的一端部连接在所述固定件上,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部连接在所述支撑件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绕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其中一所述固定件与另一所述固定件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安装组件相远离的两端部上,其它所述固定件与其中一所述固定件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安装组件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绕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为球状结构;所述固定件为矩形块状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2-7中任一项所述的绕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外壳和内壳,所述外壳形成有容纳腔,所述内壳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内壳的外壁和所述容纳腔的内壁间隔形成容纳间隙,所述撑条组件设置在所述容纳间隙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绕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为筒状结构,所述内壳为筒状结构,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内壳的周向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内壳的轴向方向。

10.一种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绕组结构。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绕组结构及变压器,绕组结构包括安装组件和撑条组件,撑条组件上形成有散热间隙,撑条组件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撑条组件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在安装组件上,相邻两个撑条组件之间的间隔为第一散热通道,其中一撑条组件上的散热间隙通过第一散热通道与另一撑条组件上的散热间隙相连通,以形成第二散热通道,第一散热通道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散热通道的长度方向相交。两个撑条组件之间存在第一散热通道进行散热。同时一撑条组件上的散热间隙通过第一散热通道与另一撑条组件上的散热间隙相连通形成第二散热通道。而第二散热通道和第一散热通道的长度方向相交,使得撑条组件形成了不同方向的散热通道,进而提高散热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许凯旋,梁庆宁,戚宇祥,宋丹菊,李飞,方文杰,关辉淋,李万欢,周宇成,张学明,王华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敞开电气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22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