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体电池及电池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60672发布日期:2023-08-18 10:57阅读:23来源:国知局
单体电池及电池包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电池,特别涉及一种单体电池及电池包。


背景技术:

1、电池包发生热失控通常是由于单体电池中的某个或者部分卷芯率先发生热失控,然后热量快速传递到相邻卷芯,导致单体电池之间相互影响,连续热失控,进而导致整个电池包热失控。

2、为减缓热量在相邻两个卷芯间传递,在一些单体电池中,相邻两个卷芯之间设置有一层隔热层。为了降低相邻的两个卷芯之间的热扩散,一般的隔热层利用具有较低导热系数的材料制成,以降低热传导。但是当电芯热失控时,卷芯产生较高的热量,隔热层的阻隔能力还是不足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单体电池及电池包,在热失控时能够减缓热量在相邻两个卷芯所在区域间扩散,同时,在正常工作时能够减轻对电解液在相邻两个卷芯所在区域间流动的阻碍。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的实施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单体电池,包括:壳体,壳体具有腔体和与腔体连通的开口,腔体内盛装有电解液;至少两个卷芯;隔热件,包括基体和形变部,基体设置在腔体内将腔体分隔成至少两个子腔体,每个子腔体用于容纳至少一个卷芯,相邻的两个子腔体之间的基体开设有至少一个通孔,以使相邻的两个子腔体连通,形变部设置在基体上,形变部能够受热形变以将通孔关闭,阻断相邻的两个子腔体的热量扩散。

4、除了上述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特征之外,或者作为替代,形变部为膨胀型石墨。

5、除了上述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特征之外,或者作为替代,相邻的两个子腔体之间的基体上设置的通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通孔在基体上等间距分布。

6、除了上述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特征之外,或者作为替代,各通孔的面积为0.5mm2至5mm2,和/或基体为板状结构,基体的厚度为5um至500um。

7、除了上述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特征之外,或者作为替代,相邻的两个子腔体之间的基体上设置的所有通孔的总面积和该基体的总面积之比为:1/4-1/2。

8、除了上述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特征之外,或者作为替代,形变部为片层状结构,形变部上开设有开孔,开孔和通孔至少部分重合。

9、除了上述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特征之外,或者作为替代,形变部的厚度为5um至500um。

10、除了上述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特征之外,或者作为替代,通孔的内壁设置有形变部,或者形变部环绕设置在通孔的外周。

11、除了上述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特征之外,或者作为替代,单体电池还包括盖合在壳体开口处的上盖,基体包括分别与上盖和壳体底部对应的两端,基体的两端分别连接上盖和壳体底部,基体用于将热量通过壳体和上盖排走。

12、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池包,电池包包括多个单体电池以及箱体。多个单体电池排列设置,各单体电池为上述任一项的单体电池;多个单体电池设置在箱体内。

13、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14、本技术方案中,在单体电池热失控时,隔热件上的通孔闭合,隔热件挡设于相邻两个卷芯之间,减缓了电解液在相邻两个卷芯所在区域间流动,从而减缓了电解液通过热对流的方式在相邻两个卷芯所在区域间传递热量,进而减缓了热量在相邻两个卷芯所在区域间扩散。在单体电池正常工作时,隔热件上的通孔打开,电解液能够通过通孔在相邻两个卷芯所在区域间流动,减轻了对电解液在相邻两个卷芯所在区域间流动的阻碍。



技术特征:

1.一种单体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单体电池,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单体电池,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3所述单体电池,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4所述单体电池,其特征在于,

6.如权利要求1所述单体电池,其特征在于,

7.如权利要求6所述单体电池,其特征在于,

8.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单体电池,其特征在于,

9.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单体电池,其特征在于,

10.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总结
本申请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单体电池及电池包,单体电池包括壳体、至少两个卷芯以及隔热件。隔热件包括基体和形变部,基体开设有通孔,基体设置在腔体内将腔体分隔成至少两个子腔体,每个子腔体用于容纳至少一个卷芯,形变部设置在基体上且使得通孔贯通任意相邻的两个子腔体以供电解液流过,形变部受热形变以将通孔关闭,阻断相邻的子腔体内的热量扩散。本申请的实施例在热失控时能够减缓热量在相邻两个卷芯所在区域间扩散,同时,在正常工作时能够减轻电解液在相邻两个卷芯所在区域间流动的阻碍。

技术研发人员:王余梁,徐中领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20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