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电池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233846发布日期:2023-08-25 02:07阅读:39来源:国知局
储能电池包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蓄电池,尤其是一种储能电池包。


背景技术:

1、随着新能源发电的大力发展,尤其是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对电力储能系统提过了更高的要求。常见的电力储能系统采用化学储能,其中,蓄电池储能系统的使用最为广泛。

2、蓄电池储能系统中的电池模组和壳体成组封装形成储能电池包,其中,极柱位于壳体的内部并连接电池模组和外部设备,极柱与壳体之间需要通过焊接或采用注胶方式进行连接。

3、然而,这样的连接工艺繁杂,降低了储能电池包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储能电池包,能够简化连接工艺,提高储能电池包的生产效率。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本申请提供一种储能电池包,包括电池模组、电池管理单元、上壳体单元和下壳体;上壳体单元包括上壳体本体和极柱,极柱嵌设于上壳体本体,并和上壳体本体一体成型;上壳体本体的开口和下壳体的开口相对,上壳体单元和下壳体固定连接,下壳体具有容置腔,电池模组和电池管理单元连接并设置于容置腔内;

4、极柱的第一端延伸至容置腔内部,并和电池管理单元连接,极柱的第二端被配置为和外部设备连接。

5、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极柱为回转件,极柱的周向外侧壁和上壳体本体连接,极柱包括极柱本体和至少两个凸台,至少两个凸台沿着极柱的轴向间隔分布,凸台沿着极柱的径向向外延伸;

6、凸台沿极柱的径向背离极柱延伸的长度为1-2mm。

7、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凸台的周向外侧壁沿极柱周向均匀分布多个防转齿。

8、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极柱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相对设置,第一连接孔开口朝向极柱的第一端,第二连接孔开口朝向极柱的第二端,第一连接孔和电池管理单元连接,第二连接孔和外部设备连接,第一连接孔的孔底和第二连接孔的孔底之间形成隔断层,隔断层在极柱轴向上的厚度大于或等于1mm。

9、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为螺纹孔,第一连接孔和电池管理单元螺纹连接,第二连接孔用于和外部设备螺纹连接。

10、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电池模组包括电芯和支撑件,电芯包括多个电芯单元,多个电芯单元沿着下壳体的宽度延伸方向依次层叠电连接,以形成电芯的正极耳和负极耳;

11、支撑件盖设于电芯,支撑件包括极耳连接部,正极耳和负极耳分别焊接于极耳连接部,以形成正极耳连接部和负极耳连接部,负极耳连接部和正极耳连接部分别和不同极柱的第一连接孔螺栓连接。

12、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电池管理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电路板,电路板沿着下壳体的高度延伸方向连接于支撑件,电路板分别和支撑件以及极柱电连接。

13、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电路板包括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电连接,第一电路板分别电连接于正极耳连接部和第一连接孔。

14、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电池模组还包括泡棉;其中,泡棉连接于电芯单元的相对两侧;和/或,泡棉连接于电芯单元的底部。

15、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下壳体沿自身宽度延伸方向分布的两个侧面中至少一者的外壁设有加强部,加强部包括多个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第一加强筋垂直于第二加强筋。

16、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下壳体沿自身长度方向分布的两个侧面的外壁设有多个螺栓连接部,螺栓连接部被配置为和外部构件固定连接。

17、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极柱为导电体,上壳体本体为注塑件,并和极柱注塑成型。

18、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极柱还包括绝缘套,绝缘套套设于第二连接孔。

19、本申请提供一种储能电池包,包括电池模组、电池管理单元、上壳体单元和下壳体;上壳体单元包括上壳体本体和极柱,极柱嵌设于上壳体本体,并和上壳体本体一体成型;上壳体本体的开口和下壳体的开口相对,上壳体单元和下壳体固定连接,下壳体具有容置腔,电池模组和电池管理单元连接并设置于容置腔内;极柱的第一端延伸至容置腔内部,并和电池管理单元连接,极柱的第二端被配置为和外部设备连接。通过这样的结构设计,改变了极柱与壳体之间的连接方式,简化了连接工艺,从而提高储能电池包的生产装配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储能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模组、电池管理单元、上壳体单元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单元包括上壳体本体和极柱,所述极柱嵌设于所述上壳体本体,并和所述上壳体本体一体成型;所述上壳体本体的开口和所述下壳体的开口相对,所述上壳体单元和所述下壳体固定连接,所述下壳体具有容置腔,所述电池模组和所述电池管理单元连接并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为回转件,所述极柱的周向外侧壁和所述上壳体本体连接,所述极柱包括极柱本体和至少两个凸台,所述至少两个凸台沿着所述极柱的轴向间隔分布,所述凸台沿着所述极柱的径向向外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的周向外侧壁沿所述极柱周向均匀分布多个防转齿。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储能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连接孔开口朝向所述极柱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连接孔开口朝向所述极柱的第二端,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电池管理单元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孔和所述外部设备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孔底和所述第二连接孔的孔底之间形成隔断层,所述隔断层在所述极柱轴向上的厚度大于或等于1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为螺纹孔,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电池管理单元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孔用于和所述外部设备螺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能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包括电芯和支撑件,所述电芯包括多个电芯单元,所述多个电芯单元沿着所述下壳体的宽度延伸方向依次层叠电连接,以形成所述电芯的正极耳和负极耳;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储能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管理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电路板,所述电路板沿着所述下壳体的高度延伸方向连接于所述支撑件,所述电路板分别和所述支撑件以及所述极柱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储能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包括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第一电路板分别电连接于所述正极耳连接部和所述第一连接孔。

9.根据权利要求6-8中任一项所述的储能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泡棉;其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储能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沿自身宽度延伸方向分布的两个侧面中至少一者的外壁设有加强部,所述加强部包括多个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垂直于所述第二加强筋。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储能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沿自身长度方向分布的两个侧面的外壁设有多个螺栓连接部,所述螺栓连接部被配置为和外部构件固定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储能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为导电体,所述上壳体本体为注塑件,并和所述极柱注塑成型。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储能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还包括绝缘套,所述绝缘套套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孔。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储能电池包,包括电池模组、电池管理单元、上壳体单元和下壳体;上壳体单元包括上壳体本体和极柱,极柱嵌设于上壳体本体,并和上壳体本体一体成型;上壳体本体的开口和下壳体的开口相对,上壳体单元和下壳体固定连接,下壳体具有容置腔,电池模组和电池管理单元连接并设置于容置腔内;极柱的第一端延伸至容置腔内部,并和电池管理单元连接,极柱的第二端被配置为和外部设备连接。通过这样的结构设计,改变了极柱与壳体之间的连接方式,简化了连接工艺,从而提高储能电池包的生产装配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易国高,黄肇淇,吴佳凡,李劳聪,马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珠海冠宇动力电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28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