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航空航天用超轻型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13735发布日期:2023-08-14 05:00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一种航空航天用超轻型电缆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航空航天电缆,特别是一种航空航天用超轻型电缆。


背景技术:

1、随着航空航天领域的飞速发展,对电线电缆的使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满足电性能要求外,还要满足体积小、重量轻、机械强度高、高可靠性、耐高温、耐各种航天航空用油极端复杂的各类恶劣环境的使用要求。

2、现有技术中,在航空航天的环境中,经常也会使用到电缆来进行建设工作,但是由于航空航天所需要的电缆重量轻,因此,急需发明一种超轻型的航空航天电缆。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航空航天用超轻型电缆,实现了相同功能下电缆总重量较常规耐高低温抗电磁干扰控制电缆下降35%~50%。

2、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航空航天用超轻型电缆,包括导体、绝缘层、复合带层、编织层和护套层,多股所述导体外依次包裹有绝缘层、复合带层、编织层和护套层,所述编织层为银层涂覆纤维复合丝,所述编织层为扁形丝,编织层密度为1.20g/cm3。

3、优选的,所述绝缘层由交联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材料经辐照加工而成,所述绝缘层的厚度范围为0.05-0.10mm。

4、优选的,所述复合带层为铜塑复合带绕包形成,铜面朝外。

5、优选的,所述护套层为交联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材料经辐照加工而成,所述护套层的厚度范围为0.10-0.15mm,护套层密度为1.70g/cm3。

6、优选的,所述导体为多股镀银铜包铝绞线紧压绞合而成。

7、优选的,所述导体在连接装配时采用压接工艺。

8、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电缆长期使用环境温度可达到-65℃-200℃,耐高温、低温;编织屏蔽层密度仅为1.2g/cm3,编织层电阻率为0.0254ω.mm2/m,尺寸小,编织间隙均匀,100mhz下屏蔽效能可达60db以上;且电缆屏蔽无方向性,高频环境下屏蔽率仍能达到99.9%以上,避免了外部高中低频强弱电磁场干扰;相同功能下电缆总重量相比常规耐高温低温的抗电磁干扰控制电缆下降35%~50%。



技术特征:

1.一种航空航天用超轻型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导体(1)、绝缘层(2)、复合带层(3)、编织层(4)和护套层(5),多股所述导体(1)外依次包裹有绝缘层(2)、复合带层(3)、编织层(4)和护套层(5),所述编织层(4)为银层涂覆纤维复合丝,所述编织层(4)为扁形丝,编织层(4)密度为1.20g/cm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航空航天用超轻型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2)由交联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材料经辐照加工而成,所述绝缘层(2)的厚度范围为0.05-0.1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航空航天用超轻型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带层(3)为铜塑复合带绕包形成,铜面朝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航空航天用超轻型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层(5)为交联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材料经辐照加工而成,所述护套层(5)的厚度范围为0.10-0.15mm,护套层(5)密度为1.70g/cm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航空航天用超轻型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1)为多股镀银铜包铝绞线紧压绞合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航空航天用超轻型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1)在连接装配时采用压接工艺。


技术总结
一种航空航天用超轻型电缆。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航空航天用超轻型电缆,包括导体、绝缘层、复合带层、编织层和护套层,多股所述导体外依次包裹有绝缘层、复合带层、编织层和护套层,所述编织层为银层涂覆纤维复合丝,所述编织层为扁形丝,编织层密度为1.20g/cm<supgt;3</supgt;,所述一种航空航天用超轻型电缆,实现了相同功能下电缆总重量较常规耐高低温抗电磁干扰控制电缆下降35%~50%。

技术研发人员:柳朝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湘潭市特种线缆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03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