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跷板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32909发布日期:2023-09-04 16:03阅读:18来源:国知局
直流跷板开关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中涉及一种跷板开关,尤其涉及一种直流跷板开关。


背景技术:

1、目前市场上的该类跷板开关功能基本相似,但有以下功能缺陷:

2、1、现有的跷板开关结构简单,没有任何防护功能,灰尘或水进入开关后容易引发开关内部短路,严重时会引起火灾,不符合国家安全标准要求,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3、2、现有的跷板开关内部通过支架为平板机构,接触面积少,当使用于高压大电流情况下时,容易发生触点粘连情况,严重时容易引起工具或电器不能正常关闭,不符合国家安全标准要求,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4、3、现有的跷板板开关是直接将二极管焊接在外部脚片上,焊接二极管后就不能再插快接端子,另外还要焊接导线,容易造成二极管或者导线虚焊和假焊,容易造成导线脱落造成局部短路,严重时容易引起工具或电器烧毁,不符合国家安全标准要求,同样存在安全隐患。

5、为此,设计一种新的直流跷板开关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中的开关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直流跷板开关。

2、本公开中的直流跷板开关,包括基座体、以及与所述基座体活动连接的按钮,所述按钮上靠近所述基座体的一侧设置有摆动子组件;

3、所述摆动子组件的下方设置有与所述摆动子组件接触的动触臂组件、支撑所述动触臂组件的动触臂支架组件、以及与所述动触臂组件配合的边脚组件;

4、所述动触臂支架组件包括支架组、中脚组、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架组与所述中脚组之间的弹片组,所述中脚组设置于所述基座体上,所述支架组与弹片组均设置于所述中脚组上;

5、所述动触臂组件包括动触臂组、以及设置于所述动触臂组上的动触点组,所述边脚组件包括边脚组、以及设置于所述边脚组上的静触点组,所述边脚组设置于所述基座体上。

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摆动子组件包括摆动子组和摆动子弹簧组,所述摆动子弹簧组的一端套装于所述摆动子组上;

7、所述按钮上靠近所述基座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安装台组,所述第一安装台组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组,所述第一安装孔组的内壁上设置有卡接块组,所述摆动子弹簧组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卡接块组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组内。

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关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基座体底部外侧的二极管、二极管支架a和二极管支架b,所述二极管的一端设置于所述二极管支架a上,所述二极管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二极管支架b上,所述二极管支架a设置于所述边脚组上,所述二极管支架b设置于所述中脚组上。

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座体上靠近所述边脚组的位置设置有基座体凹槽组,所述基座体凹槽组内设置有磁铁组。

1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触臂组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动触点组,所述边脚组包括第一边脚组和第二边脚组,所述第一边脚组上设置有第一静触点组,所述第二边脚组上设置有第二静触点组,所述第一静触点组与所述动触臂组一端的所述动触点组配合,所述第二静触点组与所述动触臂组另一端的所述动触点组配合;

11、所述摆动子组上靠近所述动触臂组件的一端设置为圆锥状结构,所述动触臂组靠近所述摆动子组一面的中部设置为凹形曲面结构,所述圆锥状结构顶靠于所述凹形曲面结构内;

12、所述支架组的前后臂上均设置有支架凹槽组,所述动触臂组的两侧设置有与所述支架凹槽组配合的动触臂卡槽组,所述动触臂组以所述支架凹槽组为支点带动所述动触臂组转动。

1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触臂组的一端设置有所述动触点组,所述边脚组包括第三边脚组,所述第三边脚组上设置有第三静触点组,所述第三静触点组与所述动触臂组上的所述动触点组配合;

14、所述摆动子组上靠近所述动触臂组件的一端设置为圆锥状结构,所述动触臂上靠近所述摆动子组一面的两端均设置为凸形曲面结构,所述圆锥状结构顶靠于所述凸形曲面结构内;

15、所述支架组的两侧臂上均设置有支架卡槽组,所述支架卡槽组的底壁上设置有支架突起组,所述动触臂组的两侧均设置有动触臂卡块组,所述动触臂卡块组设置于所述支架卡槽组内并与所述支架突起组接触,所述动触臂组以所述支架突起组为支点转动。

1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脚组上设置有卡接头组,所述支架组和弹片组上均设置有卡接孔组,所述中脚组上的所述卡接头组依次穿过所述中脚组和支架组上的所述卡接孔组将所述弹片组和支架组设置于所述中脚组上。

1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关还包括复位弹簧组;

18、所述按钮上靠近所述基座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安装台组,所述第二安装台组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组,所述第二安装孔组内设置有第一安装柱组,所述第一安装柱组的两侧均设置有筋板组;

19、所述基座体上设置有第三安装台组,所述第三安装台组上设置有第三安装孔组,所述第三安装孔组内设置有第二安装柱组;

20、所述复位弹簧组的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柱组上,所述复位弹簧组的另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柱组上。

2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关还包括防护罩,所述防护罩套接于所述按钮远离所述基座体的一端;

22、所述基座体的顶部外壁上设置有外沿,所述防护罩的底部内壁上设置有若干卡块,通过所述卡块与所述外沿的配合将所述防护罩设置于所述基座体上。

2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座体的底壁上设置有第一基座体卡槽组和第二基座体卡槽组,所述第一基座体卡槽组与所述第二基座体卡槽组之间设置有隔离板;

24、所述边脚组通过所述第一基座体卡槽组设置于所述基座体上并延伸出基座体,所述中脚组通过所述第二基座体卡槽组设置于所述基座体上并延伸出基座体;

25、所述基座体的两侧壁上均设置有连接孔组,所述按钮的两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孔组配合的卡接柱组。

26、本公开中的直流跷板开关实施包括以下技术效果:

27、本公开中的直流跷板开关,通过将动触臂支架组件设置成包括支架组、中脚组、以及设置于支架组与中脚组之间的弹片组,并将中脚组设置于基座体上,将支架组与弹片组均设置于中脚组上,以使得动触臂支架与动触臂组件接触的部位为加厚材料的支架组,从而可以增加动触臂组件与动触臂支架组件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可以增加电流载流量,以使得开关的接触部位不容易发热;并通过设置弹片组将动触臂组夹住,以防止开关在动作过程中因跳动而导致接触不可靠的问题的发生。



技术特征:

1.一种直流跷板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体、以及与所述基座体活动连接的按钮,所述按钮上靠近所述基座体的一侧设置有摆动子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跷板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子组件包括摆动子组和摆动子弹簧组,所述摆动子弹簧组的一端套装于所述摆动子组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直流跷板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基座体底部外侧的二极管、二极管支架a和二极管支架b,所述二极管的一端设置于所述二极管支架a上,所述二极管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二极管支架b上,所述二极管支架a设置于所述边脚组上,所述二极管支架b设置于所述中脚组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直流跷板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体上靠近所述边脚组的位置设置有基座体凹槽组,所述基座体凹槽组内设置有磁铁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流跷板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臂组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动触点组,所述边脚组包括第一边脚组和第二边脚组,所述第一边脚组上设置有第一静触点组,所述第二边脚组上设置有第二静触点组,所述第一静触点组与所述动触臂组一端的所述动触点组配合,所述第二静触点组与所述动触臂组另一端的所述动触点组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流跷板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臂组的一端设置有所述动触点组,所述边脚组包括第三边脚组,所述第三边脚组上设置有第三静触点组,所述第三静触点组与所述动触臂组上的所述动触点组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直流跷板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脚组上设置有卡接头组,所述支架组和弹片组上均设置有卡接孔组,所述中脚组上的所述卡接头组依次穿过所述中脚组和支架组上的所述卡接孔组将所述弹片组和支架组设置于所述中脚组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直流跷板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还包括复位弹簧组;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直流跷板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还包括防护罩,所述防护罩套接于所述按钮远离所述基座体的一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直流跷板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体的底壁上设置有第一基座体卡槽组和第二基座体卡槽组,所述第一基座体卡槽组与所述第二基座体卡槽组之间设置有隔离板;


技术总结
本公开中的直流跷板开关,包括基座体、以及与基座体活动连接的按钮,按钮上靠近基座体的一侧设置有摆动子组件;摆动子组件的下方设有与摆动子组件接触的动触臂组件、支撑动触臂组件的动触臂支架组件、以及与动触臂组件配合的边脚组件;动触臂支架组件包括支架组、中脚组、以及设置于支架组与中脚组之间的弹片组,中脚组设置于基座体上,支架组与弹片组均设置于中脚组上;动触臂组件包括动触臂组、以及设置于动触臂组上的动触点组,边脚组件包括边脚组、以及于边脚组上的静触点组,边脚组设置于基座体上。本公开中的开关能够增加电流载流量,从而使得开关的接触部位不容易发热,且能够防止开关在动作过程中因跳动而导致接触不可靠的问题的发生。

技术研发人员:倪圣珑,黄良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佳奔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24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