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支路流量分配的电池液冷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714578发布日期:2023-10-14 09:42阅读: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支路流量分配的电池液冷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池液冷板,具体为一种多支路流量分配的电池液冷板结构。


背景技术:

1、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电池热管理系统负责将热量及时散发到环境中,保持电池工作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以延长电池寿命和保证电池使用安全,此外,电池的温度均匀性对电池的一致性具有重要影响,在热管理系统设计中,需要电池组、电池单体的温度保持一致,最高温和最低温只差保持在5℃以内,在动力热管理方法中,液冷方式由于冷却介质热容大、冷却效果佳而在新能源汽车上大范围应用。

2、市场上的电池液冷板在使用中通常为单循环管体结构,常常会因为冷却时分流不均导致全局的温差较大,造成局部高温,由此影响电池包的使用寿命,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多支路流量分配的电池液冷板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支路流量分配的电池液冷板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电池液冷板在使用中通常为单循环管体结构,常常会因为冷却时分流不均导致全局的温差较大,造成局部高温,由此影响电池包的使用寿命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支路流量分配的电池液冷板结构,包括外框架、内框架、第一液冷机构、第二液冷机构,所述外框架的内部设置有内框架,且内框架的内部一侧设置有第一液冷机构,所述内框架的内部另一侧设置有第二液冷机构,所述第一液冷机构包括第一液冷管、第一连接管、第一分流道、阀门和管接头,且第一液冷管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分流道,且第一分流道的中部设置有阀门,所述第一分流道的一端设置有管接头。

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液冷管与第一连接管之间相连通,且第一分流道与第一液冷管之间相配合。

4、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液冷机构包括第二分流道、第二连接管和第二液冷管,且第二分流道的两侧设置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的末端设置有第二液冷管。

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液冷机构与第二液冷管形状结构相同,且第一液冷机构与第二液冷管呈对称分布。

6、进一步的,所述内框架包括基槽、密封条、限位板和通孔,且基槽的顶部设置有密封条,所述基槽的内部中端设置有限位板,所述基槽的一侧设置有通孔。

7、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板与基槽之间为一体,且限位板与第一液冷机构和第二液冷机构之间相配合。

8、进一步的,所述外框架包括基板、螺孔、盖板和螺栓,且基板的四角设置有螺孔,所述基板的边侧设置有盖板,且盖板的四角设置有螺栓。

9、进一步的,所述盖板通过螺栓与基板构成螺纹结构,且盖板与基板之间相互贴合。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多支路流量分配的电池液冷板结构,液冷管放置在限位板处,由管接头将第一液冷管和第二液冷管进行密封连接,通过阀门对分流道进行控制开启闭合,而阀门的设置便于液冷介质对第一液冷管和第二液冷管的位置进行传输循环,确保冷却介质均匀填充,来对电池进行均匀降温。

11、第一分流道的设置便于对第一液冷管和第二液冷管进行相连通,而阀门的设置便于液冷介质对第一液冷管和第二液冷管的位置进行传输循环,确保冷却介质均匀填充第一液冷管与第二液冷管,来对电池进行均匀降温,降低电池包内各个电池模组之间的温差,提高冷却效率。

12、液冷机构通过管接头将第一液冷管和第二液冷管进行密封连接,通过阀门对分流道进行控制开启闭合,确保液冷介质填充至第一液冷管与第二液冷管,对电池的放热进行均匀降温处理,提高液冷介质的循环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多支路流量分配的电池液冷板结构,包括外框架(1)、内框架(2)、第一液冷机构(3)、第二液冷机构(4),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架(1)的内部设置有内框架(2),且内框架(2)的内部一侧设置有第一液冷机构(3),所述内框架(2)的内部另一侧设置有第二液冷机构(4),所述第一液冷机构(3)包括第一液冷管(301)、第一连接管(302)、第一分流道(303)、阀门(304)和管接头(305),且第一液冷管(30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管(302),所述第一连接管(30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分流道(303),且第一分流道(303)的中部设置有阀门(304),所述第一分流道(303)的一端设置有管接头(30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支路流量分配的电池液冷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冷管(301)与第一连接管(302)之间相连通,且第一分流道(303)与第一液冷管(301)之间相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支路流量分配的电池液冷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液冷机构(4)包括第二分流道(401)、第二连接管(402)和第二液冷管(403),且第二分流道(401)的两侧设置有第二连接管(402),所述第二连接管(402)的末端设置有第二液冷管(40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支路流量分配的电池液冷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冷机构(3)与第二液冷管(403)形状结构相同,且第一液冷机构(3)与第二液冷管(403)呈对称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支路流量分配的电池液冷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框架(2)包括基槽(201)、密封条(202)、限位板(203)和通孔(204),且基槽(201)的顶部设置有密封条(202),所述基槽(201)的内部中端设置有限位板(203),所述基槽(201)的一侧设置有通孔(20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支路流量分配的电池液冷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203)与基槽(201)之间为一体,且限位板(203)与第一液冷机构(3)和第二液冷机构(4)之间相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支路流量分配的电池液冷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架(1)包括基板(101)、螺孔(102)、盖板(103)和螺栓(104),且基板(101)的四角设置有螺孔(102),所述基板(101)的边侧设置有盖板(103),且盖板(103)的四角设置有螺栓(10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多支路流量分配的电池液冷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103)通过螺栓(104)与基板(101)构成螺纹结构,且盖板(103)与基板(101)之间相互贴合。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多支路流量分配的电池液冷板结构,包括外框架、内框架、第一液冷机构、第二液冷机构,所述外框架的内部设置有内框架,且内框架的内部一侧设置有第一液冷机构,所述内框架的内部另一侧设置有第二液冷机构,所述第一液冷机构包括第一液冷管、第一连接管、第一分流道、阀门和管接头,且第一液冷管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管。该多支路流量分配的电池液冷板结构,液冷管放置在限位板处,由管接头将第一液冷管和第二液冷管进行密封连接,通过阀门对分流道进行控制开启闭合,而阀门的设置便于液冷介质对第一液冷管和第二液冷管的位置进行传输循环,确保冷却介质均匀填充,来对电池进行均匀降温。

技术研发人员:张全成,潘梦洁,吴永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常铝新能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09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