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芯和包含该电芯的用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087503发布日期:2023-08-10 00:46阅读:3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芯和包含该电芯的用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池,具体涉及一种电芯和包含该电芯的用电装置。


背景技术:

1、全极耳圆柱电芯因其特有的绝佳导电性能,超低内阻受到众多新能源厂家追捧。由于圆柱电芯的壳体通常采用铝壳或者钢壳等导电材料作为外壳,全极耳圆柱电芯的极耳处绝缘成为重中之中。现有极耳与壳体之间的绝缘层,通常为pet材质的绝缘胶带。通过将绝缘胶带包住正极极耳和/或负极极耳,然后对绝缘胶带进行下压,从而使绝缘胶带粘附在极耳朝向壳体的端面上,以绝缘隔离极耳和壳体的侧壁。然而此过程中由于需要将套装至电极组件外壁的胶带下压至端面上,所以通常会造成绝缘胶带褶皱,不仅容易形成入壳干涉,并且在电芯长期使用后,由于胶带浸泡电解液,胶带下压处的褶皱容易翘起形成绝缘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以上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芯和包含该电芯的用电装置,以改善现有电芯中极耳绝缘胶带褶皱容易翘起,引发绝缘失效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它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电芯,该电芯包括:壳体、第一电极端子、电极组件和绝缘热缩膜。所述壳体包括端壁和围绕所述端壁的侧壁;第一电极端子绝缘地贯穿所述端壁安装;电极组件密封安装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电极组件的第一端包括第一极耳,且所述第一极耳与所述第一电极端子电连接;绝缘热缩膜至少包裹在所述电极组件的靠近第一端的周面上,将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侧壁绝缘隔离;其中,所述绝缘热缩膜呈闭环状连接,且所述绝缘热缩膜的周面上设有对接区。

3、在本实用新型电芯一示例中,所述对接区包括热压连接区和/或粘接连接区。

4、在本实用新型电芯一示例中,所述对接区包括重合区,所述重合区的重叠宽度小于等于3mm;所述重合区以外的所述绝缘热缩膜的厚度为0.03-0.06mm。

5、在本实用新型电芯一示例中,所述热缩膜的材质为pet或者petg。

6、在本实用新型电芯一示例中,所述绝缘热缩膜包括侧壁部和端面部,所述侧壁部至少包覆在所述电极组件的靠近所述第一端的周面上,所述端面部至少部分覆盖在所述第一端的端面边缘。

7、在本实用新型电芯一示例中,所述侧壁部与所述电极组件的接触面上,至少部分设置有粘接层。

8、在本实用新型电芯一示例中,所述粘接层设置在所述侧壁部的内表面上,并沿所述侧壁部的周向环绕设置。

9、在本实用新型电芯一示例中,所述侧壁部包裹所述电极组件的整个周面,所述粘接层覆盖在所述侧壁部对应所述电极组件整个周向侧壁的区域。

10、在本实用新型电芯一示例中,所述第一极耳为正极极耳,所述正极极耳包括多个金属导电片。

11、在本实用新型电芯一示例中,所述第一极耳通过集流盘与所述第一电极端子电连接,所述绝缘热缩膜包裹在所述集流盘的盘周端面上,并在对应所述第一电极端子的部位形成有通孔,所述集流盘上的电接体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电极端子电连接。

12、在本实用新型电芯一示例中,所述绝缘热缩膜覆盖所述电极组件端面的长度和所述绝缘热缩膜覆盖所述电极组件周向侧壁的长度比值为1/3~2/3。

13、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是还提供一种用电装置,该用电装置包括工作部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电芯,所述工作部与所述电芯电连接,以获取电能支持。

14、本实用新型电芯的绝缘热缩膜周面上设置有对接区,因此可以采用带状的绝缘热缩膜首尾连接形成,并进一步通过加热热缩包裹在所述电极组件的第一端的周面上,并将第一极耳和壳体的侧壁绝缘隔离。该种结构形式不仅可以在第一极耳所在的周面上形成较为平整的包覆层,而且采用该种结构绝缘热缩膜可以直接采用带状的膜体制作,不受筒状热缩套脱模工艺的影响,因此可以获得更薄的厚度,不仅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热缩膜厚度较厚的问题,而且不容易翘起,绝缘可靠性好,可行性较高。本实用新型用电装置采用本实用新型电芯供电,可靠性较高。



技术特征:

1.一种电芯,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区包括热压连接区和/或粘接连接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区包括重合区,所述重合区的重叠宽度小于等于3mm;所述重合区以外的所述绝缘热缩膜的厚度为0.03-0.06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缩膜的材质为pet或者petg。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热缩膜包括侧壁部和端面部,所述侧壁部至少包覆在所述电极组件的靠近所述第一端的周面上,所述端面部至少部分覆盖在所述第一端的端面边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部与所述电极组件的接触面上,至少部分设置有粘接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层设置在所述侧壁部的内表面上,并沿所述侧壁部的周向环绕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部包裹所述电极组件的整个周面,所述粘接层覆盖在所述侧壁部对应所述电极组件整个周向侧壁的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耳为正极极耳,所述正极极耳包括多个金属导电片。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耳通过集流盘与所述第一电极端子电连接,所述绝缘热缩膜包裹在所述集流盘的盘周端面上,并在对应所述第一电极端子的部位形成有通孔,所述集流盘上的电接体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电极端子电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热缩膜覆盖所述电极组件端面的长度和所述绝缘热缩膜覆盖所述电极组件周向侧壁的长度比值为1/3~2/3。

12.一种用电装置,包括工作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电芯,所述工作部与所述电芯电连接,以获取电能支持。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芯和包含该电芯的用电装置,该电芯包括:壳体、第一电极端子、电极组件和绝缘热缩膜。所述壳体包括端壁和围绕所述端壁的侧壁;第一电极端子绝缘地贯穿所述端壁安装;电极组件密封安装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电极组件的第一端包括第一极耳,且所述第一极耳与所述第一电极端子电连接;绝缘热缩膜至少包裹在所述电极组件的靠近第一端的周面上,将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侧壁绝缘隔离;其中,所述绝缘热缩膜呈闭环状连接,且所述绝缘热缩膜的周面上设有对接区。该电芯结构可以改善现有电芯中极耳绝缘胶带褶皱容易翘起,引发绝缘失效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单雪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远景动力技术(江苏)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10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