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氢气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239129发布日期:2023-08-25 04:32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氢气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氢气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1、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是一种燃料电池,在原理上相当于水电解的“逆”装置。其单电池由阳极、阴极和质子交换膜组成,阳极为氢燃料发生氧化的场所,阴极为氧化剂还原的场所,两极都含有加速电极电化学反应的催化剂,质子交换膜作为电解质。工作时相当于一直流电源,阳极即电源负极,阴极即电源正极。

2、在制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时,通常需要一氢气循环泵。氢气循环泵的作用主要是将燃料电池电堆出口未反应的氢气再循环至燃料电池堆入口,从而提高氢气的利用率以及用氢安全。氢气循环泵在工作时,最高温度约可达到180℃,而电堆内部反应允许的最高温度是90℃,故需对进入燃料电池电堆的氢气进行散热,否则不仅无法起到循环再利用的效果,还有可能对电堆内部反应造成危害。

3、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具有良好散热功能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氢气循环系统,通过对氢气循环泵散热来保证氢气进入燃料电池电堆时温度在90℃以下,从而让燃料电池电堆正常发生化学反应。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氢气循环系统,可同时为氢气循环泵和氢气循环泵的控制器进行散热,集成性高。

2、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氢气循环系统,包括氢气循环泵,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氢气循环系统还包括散热装置,用于承托氢气循环泵,

3、散热装置包括底座、设于底座的安装面上的安装组件、散热通道及盖板,盖板覆于散热通道上,安装组件包括:

4、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设于散热通道的一侧;

5、第三定位孔和第四定位孔,设于散热通道的另一侧;

6、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第三定位孔和第四定位孔的侧壁外表面设有至少一条加强筋,任意加强筋的一端固定在侧壁外表面上,另一端向外延伸至安装面。

7、优选地,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第三定位孔和第四定位孔的轴向高度均等;

8、加强筋包括:

9、固定端,固定端的轴向高度与第一定位孔的轴向高度相同,且固定端的一侧与侧壁外表面贴合,另一侧与安装面贴合,使得固定端的上表面与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第三定位孔和第四定位孔的上表面齐平。

10、优选地,加强筋还包括:

11、延伸端,延伸端的一侧与固定端连接,延伸端的另一侧与安装面贴合,使得加强筋与安装面间无间隙;

12、延伸端的轴向高度沿远离固定端的方向逐渐减小。

13、优选地,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第三定位孔和第四定位孔的侧壁外表面设有两条加强筋;

14、两条加强筋的延伸方向相夹50°-70°。

15、优选地,散热装置还包括安装座,安装座设于安装面的一侧,且与底座基本垂直;

16、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氢气循环系统还包括循环泵控制器,固定安装于安装座上远离于散热通道的端面上。

17、优选地,安装座包括设于内部的镂空部,其中镂空部包括至少一个镂空单元,每一镂空单元沿安装座的径向贯穿安装座。

18、优选地,镂空单元呈4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两两对称分布在安装座上,使得镂空部呈矩形;

19、相邻镂空单元间具有非镂空条,以分隔相邻镂空单元。

20、优选地,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固定座,固定座设于所述安装面的一侧,面向所述氢气循环泵并与所述底座基本垂直;

21、固定座沿径向上开设有一通孔,氢气循环泵的出氢口与通孔连通;

22、通孔背向于出氢口的一侧外接有一接头,接头向远离于出氢口的方向延伸,使得氢气循环泵排出的氢气与接头内降温。

23、优选地,氢气循环泵与盖板间还涂覆有导热硅脂,导热硅脂填充氢气循环泵与盖板间未接触空间。

24、优选地,底座及安装组件由不锈钢制成;

25、底座、安装座、安装组件和散热通道一体成型,或加强筋与安装组件一体成型或由同种材料制成;

26、安装座的面积由循环泵控制器结构限定,且安装座和循环泵控制器通过铆钉或螺栓连接。

27、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8、1.安装孔、定位孔等可根据实际工况需求调整,适应性强;

29、2.定位孔的强度更高,更适应安装有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氢气循环系统的物品在活动时的使用情形;

30、3.安装座的质量更轻,使得整个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氢气循环系统的质量更小。



技术特征:

1.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氢气循环系统,包括氢气循环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氢气循环系统还包括散热装置,用于承托所述氢气循环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氢气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氢气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还包括: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氢气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氢气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设于所述安装面的一侧,且与所述底座基本垂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氢气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包括设于内部的镂空部,其中所述镂空部包括至少一个镂空单元,每一所述镂空单元沿所述安装座的径向贯穿所述安装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氢气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氢气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氢气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氢气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氢气循环系统,包括氢气循环泵,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氢气循环系统还包括散热装置,用于承托氢气循环泵,散热装置包括底座、设于底座的安装面上的安装组件、散热通道及盖板,盖板覆于散热通道上,安装组件包括: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设于散热通道的一侧;第三定位孔和第四定位孔,设于散热通道的另一侧;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第三定位孔和第四定位孔的侧壁外表面设有至少一条加强筋,任意加强筋的一端固定在侧壁外表面上,另一端向外延伸至安装面。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可同时为氢气循环泵和氢气循环泵的控制器进行散热,集成性高。

技术研发人员:王苁,宁景霞,邬智宇,孙远志,陆敏敏,王金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州永安行氢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17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