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体电池及一种电池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73260发布日期:2023-08-18 17:00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单体电池及一种电池包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池,特别是涉及一种单体电池及一种电池包。


背景技术:

1、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及能量来源,动力电池更是现在研究的重点。动力电池的存储能力决定了汽车的续航里程。动力电池的存储单元即为单体电池,单体电池中的大圆柱电芯大多为壳体带负电,负极侧通过极耳与负极集流盘焊接,负极集流盘与壳体焊接连接实现壳体带负电。现有技术方案中的集流盘作为中间转接载体,实现壳体带负电,同时由于负极集流盘需要使用焊接两次,焊接空间有限,尤其是第二次焊接,既要保证焊接强度,也要保证过流能力,不得已会出现同一区域二次焊接情况,造成焊接不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单体电池,该单体电池可以解决集流盘焊接两次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单体电池,该单体电池包括壳体、电芯、集流盘和端盖,壳体开设有容置腔和与容置腔连通的开口,壳体具有内周面和顶端面,内周面围设形成容置腔,顶端面与内周面的边沿连接且位于开口处;电芯装配于容置腔中;集流盘装配于容置腔中,集流盘包括相互连接的集流部和搭接部,集流部与电芯电性连接,搭接部与顶端面连接;端盖封盖开口,且与搭接部远离顶端面的一侧连接,端盖、搭接部和位于顶端面处的壳体焊接连接。

3、可选地,在开口的轴线方向上,搭接部的厚度小于集流部的厚度。

4、可选地,集流盘还包括凸台,凸台设置在集流部远离电芯的一侧,凸台与端盖朝向电芯的一侧连接。

5、可选地,凸台朝向端盖的侧面不高于搭接部与端盖接触的侧面。

6、可选地,凸台远离端盖的一侧设置有减料槽。

7、可选地,集流盘还包括缓冲部,集流部通过缓冲部与搭接部连接,缓冲部呈弯折状态。

8、可选地,缓冲部呈波浪形或者u型。

9、可选地,缓冲部的厚度小于集流部的厚度。

10、可选地,集流部设置有排气孔,排气孔与开口连通。

11、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包,该电池包包括:箱体和多个如上述任一项的单体电池,多个单体电池电性连接在一起装配于箱体中。

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单体电池及一种电池包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13、该单体电池包括壳体、电芯、集流盘和端盖,壳体开设有容置腔和与容置腔连通的开口,壳体具有内周面和顶端面,内周面围设形成容置腔,顶端面与内周面的边沿连接且位于开口处;电芯装配于容置腔中;集流盘装配于容置腔中,集流盘包括相互连接的集流部和搭接部,集流部与电芯电性连接,搭接部与顶端面连接;端盖封盖开口,且与搭接部远离顶端面的一侧连接,端盖、搭接部和位于顶端面处的壳体焊接连接。集流盘和电芯容置在壳体中,集流盘分别与壳体和电芯连接,电芯通过集流盘和壳体电性导通在一起。位于顶端面处的壳体、搭接部、端盖依次叠放连接在一起,然后可以通过一道连接工序将三者连接在一起,连接方式可以是焊接,从而相对于壳体和端盖连接以及端盖和集流盘连接的加工方式减少了一道连接工序,降低了制造成本。



技术特征:

1.一种单体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体电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开口的轴线方向上,所述搭接部的厚度小于所述集流部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体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盘还包括凸台,所述凸台设置在所述集流部远离所述电芯的一侧,所述凸台与所述端盖朝向所述电芯的一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体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朝向所述端盖的侧面不高于所述搭接部与所述端盖接触的侧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体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远离所述端盖的一侧设置有减料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体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盘还包括缓冲部,所述集流部通过所述缓冲部与所述搭接部连接,所述缓冲部呈弯折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单体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部呈波浪形或者u型。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单体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部的厚度小于所述集流部的厚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体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部设置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与所述开口连通。

10.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和多个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单体电池,所述多个单体电池电性连接在一起装配于所述箱体中。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电池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单体电池及一种电池包,该单体电池包括壳体、电芯、集流盘和端盖,壳体开设有容置腔和与容置腔连通的开口,壳体具有内周面和顶端面,内周面围设形成容置腔,顶端面与内周面的边沿连接且位于开口处;电芯装配于容置腔中;集流盘装配于容置腔中,集流盘包括相互连接的集流部和搭接部,集流部与电芯电性连接,搭接部与顶端面连接;端盖封盖开口,且与搭接部远离顶端面的一侧连接,端盖、搭接部和位于顶端面处的壳体焊接连接。本技术位于开口处的壳体边沿、搭接部、端盖依次叠放连接在一起,然后可以通过一道连接工序将三者焊接连接在一起。

技术研发人员:袁铖,杨伟,林永翔,陈辉,张耀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16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