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线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221814发布日期:2023-08-24 20:11阅读: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导线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力工程工具,尤其涉及一种电力工程用的导线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1、导线连接装置主要用以将用电产品电性连接于外部电源,使得用电产品通过电性连接装置能暂时性电性连接或永久性电性连接于外部电源。

2、现有的导向连接装置一般使用如螺栓,铆钉等实现导线连接在连接器上,安装连接较为复杂,增加接线的工序和降低接线的效率,当需要把导线从连接器上拆除,又要重新拆开连接器,十分不便。

3、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导线连接装置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线连接装置,解决了现有导线连接装置在连接和拆除导线时不够便利的技术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导线连接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通过连接柱连接有传动箱,所述传动箱内设置有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两侧连接均连接有一个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顶部均连接有一个抵块,所述抵块上设置有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滑动连接在抵块上的丝杆,所述丝杆的一端分别连接有左夹持块和右夹持块,两个所述丝杆均螺纹连接有一个限位块。

3、优选的,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设置在传动箱内壁顶部的弹簧,所述弹簧下方设置有蜗杆,所述蜗杆两侧均啮合连接有一个涡轮,所述涡轮的下方通过调节杆连接有一个手柄。

4、优选的,所述弹簧内圈中设置一个导向块与蜗杆固定连接,为蜗杆的移动提供导向。

5、优选的,所述连接柱的一侧开设有一个活动槽,所述调节杆连接手柄的形状为t状,所述手柄设置在活动槽内部。

6、优选的,所述左夹持块和右夹持块形状均为半椭圆。

7、优选的,两个所述抵块内均开设有一个适配抵块活动的通孔,所述丝杆与抵块滑动连接。

8、优选的,所述抵块、左夹持块和右夹持块的内壁表面设置有一层绝缘层。

9、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导线连接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0、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施工人员转动手柄可以带动蜗杆进行转动从而带动涡轮进行转动,从而带动涡轮两侧的连接杆进行调节,从而使抵块向外侧打开,这时左夹持块和右夹持块也会产生缝隙,从而将导线放置于左夹持块和右夹持块之间进行夹持,通过转动手柄即可完成对导线进行夹持和拆卸,提升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11、2、本实用新型中,在夹持直径较为粗的导线时,通过转动限位块带动限位块在丝杆上进行移动,使得丝杆露出在抵块外部的部分增加,从而调节左夹持块和右夹持块之间的距离,达到可以夹持不同大小的导线,使其具有更强的通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导线连接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通过连接柱(2)连接有传动箱(3),所述传动箱(3)内设置有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两侧连接均连接有一个连接杆(4),所述连接杆(4)的顶部均连接有一个抵块(41),所述抵块(41)上设置有夹持组件(5),所述夹持组件(5)包括滑动连接在抵块(41)上的丝杆(51),所述丝杆(51)的一端分别连接有左夹持块(53)和右夹持块(54),两个所述丝杆(51)均螺纹连接有一个限位块(5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线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设置在传动箱(3)内壁顶部的弹簧(31),所述弹簧(31)下方设置有蜗杆(33),所述蜗杆(33)两侧均啮合连接有一个涡轮(34),所述涡轮(34)的下方通过调节杆(35)连接有一个手柄(3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导线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31)内圈中设置一个导向块(32)与蜗杆(33)固定连接,为蜗杆(33)的移动提供导向。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导线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2)的一侧开设有一个活动槽,所述调节杆(35)连接手柄(36)的形状为t状,所述手柄(36)设置在活动槽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线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夹持块(53)和右夹持块(54)形状均为半椭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线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抵块(41)内均开设有一个抵块(41)活动的通孔,所述丝杆(51)与抵块(41)滑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线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抵块(41)、左夹持块(53)和右夹持块(54)的内壁表面设置有一层绝缘层。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导线连接装置,涉及电力工程工具技术领域,包括底座,底座的顶部通过连接柱连接有传动箱,传动箱内设置有传动组件,传动组件包括设置在传动箱内壁顶部的弹簧,弹簧可被压缩,弹簧下方设置有蜗杆,弹簧内圈中设置一个导向块与蜗杆固定连接,为蜗杆的移动提供导向作用,蜗杆两侧均啮合连接有一个涡轮,涡轮的下方通过调节杆连接有一个手柄,连接柱的一侧开设有一个活动槽,调节杆连接手柄的形状为T状,手柄设置在活动槽内部。本技术解决了现有导线连接装置在连接和拆除导线时不够便利的技术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刘培培,李朝花,王哲,马成龙,刘赞,陈良栋,陆艳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鑫瑜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22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