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板结构气溶胶荷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63708发布日期:2023-08-18 12:23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板结构气溶胶荷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气溶胶荷电,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管板结构气溶胶荷电装置。


背景技术:

1、对于基于电学原理的气溶胶收集和测量方法,实现气溶胶准确可靠收集和测量的前提是气溶胶颗粒能够稳定且高效率地荷电。气溶胶的现有荷电方法主要有应用电晕放电的间接荷电和直接荷电方法,结构上主要有针板结构和丝筒结构两种,无论是针板结构还是丝筒结构荷电器,现有方法可实现的对纳米量级气溶胶颗粒的荷电效率普遍较低,一般低于40%。提高纳米气溶胶颗粒荷电效率的根本途径是增大与气溶胶颗粒混合的离子浓度,同时减少纳米颗粒在荷电器件内的损失。传统电晕荷电技术对纳米颗粒荷电效率低的原因是:在间接荷电技术中,离子从放电区输送至荷电区的过程中存在大量的损失,使得荷电区很难获得较高的离子浓度;在直接荷电技术中,离子迁移区并不能覆盖气溶胶颗粒流经的全部截面,使得存在较大比例的荷电盲区。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管板结构气溶胶荷电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管板结构气溶胶荷电装置,它使用管板结构,利用管的边缘与负极板发生气体放电,提高荷电效率。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3、一种管板结构气溶胶荷电装置,包括变径金属管、绝缘盒、变径管,变径金属管为上粗下细的变径结构,变径金属管的细端外壁套设安装有有圆柱状的绝缘物,变径金属管的下端开口处设置有管放电电极。绝缘盒呈圆柱状,包括上绝缘板、绝缘环、下绝缘板,绝缘环的顶面与上绝缘板的底面连接,绝缘环的底面与下绝缘板的顶面连接。上绝缘板的中心处开设有圆孔状进口,变径金属管的下端通过进口贯穿上绝缘板位于绝缘盒的内腔中,变径金属管通过绝缘物与上绝缘板共轴安装,绝缘物的底面与上绝缘板的顶面连接。下绝缘板的顶面中心处设置有平板电极,下绝缘板沿平板电极周向均匀开设有若干圆孔出口。变径管的粗端端头与下绝缘板的底面边缘周向连接。

4、进一步地,绝缘物、上绝缘板、绝缘环、下绝缘板的材质均为聚四氟乙烯。

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6、本实用新型一种管板结构气溶胶荷电装置,在管-板间不但具有传统直接荷电技术中较大的离子浓度,还有效避免了使用传统电晕放电结构时存在荷电盲区;本实用新型避免了存在传统针-板结构荷电器的荷电盲区,显著提高了气溶胶颗粒的荷电效率。

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技术特征:

1.一种管板结构气溶胶荷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变径金属管(1)、绝缘盒、变径管(5),所述变径金属管(1)为上粗下细的变径结构,变径金属管(1)的细端外壁套设安装有有圆柱状的绝缘物(2),变径金属管(1)的下端开口处设置有管放电电极(3),所述绝缘盒呈圆柱状,包括上绝缘板(4)、绝缘环(7)、下绝缘板(8),所述绝缘环(7)的顶面与所述上绝缘板(4)的底面连接,绝缘环(7)的底面与下绝缘板(8)的顶面连接,所述上绝缘板(4)的中心处开设有圆孔状进口,所述变径金属管(1)的下端通过进口贯穿上绝缘板(4)位于所述绝缘盒的内腔中,变径金属管(1)通过所述绝缘物(2)与上绝缘板(4)共轴安装,绝缘物(2)的底面与上绝缘板(4)的顶面连接,所述下绝缘板(8)的顶面中心处设置有平板电极(6),下绝缘板(8)沿所述平板电极(6)周向均匀开设有若干圆孔出口,所述变径管(5)的粗端端头与下绝缘板(8)的底面边缘周向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板结构气溶胶荷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物(2)、上绝缘板(4)、绝缘环(7)、下绝缘板(8)的材质均为聚四氟乙烯。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管板结构气溶胶荷电装置,包括变径金属管、绝缘盒、变径管,变径金属管为上粗下细的变径结构,变径金属管的细端外壁套设安装有有圆柱状的绝缘物,变径金属管的下端开口处设置有管放电电极。绝缘盒呈圆柱状,包括上绝缘板、绝缘环、下绝缘板,绝缘环顶面与上绝缘板底面连接,底面与下绝缘板顶面连接。上绝缘板的中心处开设有进口,变径金属管的下端贯穿进口位于绝缘盒的内腔中,变径金属管通过绝缘物与上绝缘板共轴安装。下绝缘板的顶面中心处设置有平板电极,下绝缘板沿平板电极周向均匀开设有若干圆孔出口。变径管与下绝缘板的底面边缘周向连接。本装置使用管板结构,利用管的边缘与负极板发生气体放电,提高荷电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杨文明,王文玺,张雷,杨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鼎泰昇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23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