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冷散热锂电池模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03839发布日期:2023-11-30 04:10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直冷散热锂电池模组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具体涉及锂电池散热,具体是一种直冷散热锂电池模组结构。


背景技术:

1、锂电池广泛应用于水里、火力、风力和太阳能电站等储能电源系统,邮电通讯的不间断电源,以及电动工具、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汽车、军事装备、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伴随着锂电池的使用时长,往往会使得锂电池发热,进而会导致锂电池发生鼓包的问题,时间过久会使得装置内的电子元件受损,因此在使用锂电池的过程中就需要锂电池散热结构。

2、目前市面上的锂电池,大多都是在电池的外部包裹绝缘皮,这类操作会导致锂电池加速升温,导致锂电池不易散热,此外现有的一些电动车上使用的锂电池组大多都是被动散热,利用自然冷却来时的锂电池进行自然降温,但是一些电动工具需要进行大功率且长时间使用,被动散热很难保障锂电池的使用寿命,为此我们提出了锂电池散热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冷散热锂电池模组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直冷散热锂电池模组结构,包括锂电池本体、风冷机构和供水机构,所述风冷机构和供水机构固定安装在所述电池本体上,风冷机构位于供水机构的下方,所述供水机构的内部存储有用于进行水冷散热的冷却水,所述锂电池本体上还设置有控制供水机构的排水口打开的散热控制机构,所述散热控制机构用于在锂电池本体发热时打开所述排水口,以使冷却水从供水机构流向锂电池本体,对锂电池本体进行降温。

4、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风冷机构的内部开设有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的内部转动安装有驱动叶片,所述第二腔体的内部转动安装有散热叶片,所述驱动叶片和所述散热叶片同轴运动,所述第一腔体的上侧通过进水管与所述供水机构连通,第一腔体的下侧通过排水管与锂电池本体内部连通。

5、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排水口开设与供水机构的底部,所述进水管与排水口连通,以使冷却水流入风冷机构第一腔体内部;所述供水机构的顶部开设有进水口。

6、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锂电池本体包括壳体和安装于所述壳体内部的电池组件;所述散热控制机构包括顶杆、齿轮箱以及热敏连接件,所述壳体上固定安装有套筒,所述顶杆滑动安装在套筒内部,且顶杆的底部通过所述热敏连接件与所述电池组件连接;所述齿轮箱的内部转动安装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啮合,所述第一锥齿轮的外侧固定安装有齿圈,齿轮箱的内部还滑动安装有驱动齿条,所述驱动齿条与所述顶杆的上端固定连接,且驱动齿条与齿圈啮合。

7、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供水机构的底部滑动安装有遮挡所述排水口的挡水板,挡水板连接有连接齿条,所述齿轮箱的上部还转动安装有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第二锥齿轮同轴设置,且驱动齿轮与连接齿条啮合。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壳体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循环水泵,所述循环水泵的进水端与所述壳体内部连通,循环水泵的排水端通过循环管与供水机构连通。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设置有风冷机构和供水机构以及控制供水机构的排水口打开的散热控制机构,散热控制机构在锂电池本体发热时打开所述排水口,使冷却水从供水机构流向锂电池本体,对锂电池本体进行降温,并且在水冷散热的同时利用散热叶片旋转对锂电池本体进行风冷散热,从而采用水冷散热结合风冷散热的方式有效提高锂电池的散热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直冷散热锂电池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锂电池本体(10)、风冷机构(20)和供水机构(30),所述风冷机构(20)和供水机构(30)固定安装在所述电池本体(10)上,风冷机构(20)位于供水机构(30)的下方,所述供水机构(30)的内部存储有用于进行水冷散热的冷却水,所述锂电池本体(10)上还设置有控制供水机构(30)的排水口(35)打开的散热控制机构(40),所述散热控制机构(40)用于在锂电池本体(10)发热时打开所述排水口(35),以使冷却水从供水机构(30)流向锂电池本体(10),对锂电池本体(10)进行降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冷散热锂电池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机构(20)的内部开设有第一腔体(23)和第二腔体(24),所述第一腔体(23)的内部转动安装有驱动叶片(25),所述第二腔体(24)的内部转动安装有散热叶片(26),所述驱动叶片(25)和所述散热叶片(26)同轴运动,所述第一腔体(23)的上侧通过进水管(33)与所述供水机构(30)连通,第一腔体(23)的下侧通过排水管(21)与锂电池本体(10)内部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冷散热锂电池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口(35)开设与供水机构(30)的底部,所述进水管(33)与排水口(35)连通,以使冷却水流入风冷机构(20)第一腔体(23)内部;所述供水机构(30)的顶部开设有进水口(3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冷散热锂电池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电池本体(10)包括壳体(11)和安装于所述壳体(11)内部的电池组件(12);所述散热控制机构(40)包括顶杆(41)、齿轮箱(42)以及热敏连接件(43),所述壳体(11)上固定安装有套筒,所述顶杆(41)滑动安装在套筒内部,且顶杆(41)的底部通过所述热敏连接件(43)与所述电池组件(12)连接;所述齿轮箱(42)的内部转动安装第一锥齿轮(422)和第二锥齿轮(423),第一锥齿轮(422)和第二锥齿轮(423)啮合,所述第一锥齿轮(422)的外侧固定安装有齿圈(425),齿轮箱(42)的内部还滑动安装有驱动齿条(421),所述驱动齿条(421)与所述顶杆(41)的上端固定连接,且驱动齿条(421)与齿圈(425)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冷散热锂电池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机构(30)的底部滑动安装有遮挡所述排水口(35)的挡水板(36),挡水板(36)连接有连接齿条(37),所述齿轮箱(42)的上部还转动安装有驱动齿轮(424),所述驱动齿轮(424)与所述第二锥齿轮(423)同轴设置,且驱动齿轮(424)与连接齿条(37)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冷散热锂电池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1)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循环水泵(34),所述循环水泵(34)的进水端与所述壳体(11)内部连通,循环水泵(34)的排水端通过循环管(32)与供水机构(30)连通。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直冷散热锂电池模组结构,包括锂电池本体、风冷机构和供水机构,所述风冷机构和供水机构固定安装在所述电池本体上,风冷机构位于供水机构的下方,所述供水机构的内部存储有用于进行水冷散热的冷却水,所述锂电池本体上还设置有控制供水机构的排水口打开的散热控制机构。本技术设置有风冷机构和供水机构以及控制供水机构的排水口打开的散热控制机构,散热控制机构在锂电池本体发热时打开所述排水口,使冷却水从供水机构流向锂电池本体,对锂电池本体进行降温,并且在水冷散热的同时利用散热叶片旋转对锂电池本体进行风冷散热,从而采用水冷散热结合风冷散热的方式有效提高锂电池的散热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贾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鸿昊升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31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