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07722发布日期:2023-09-02 13:55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开关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低压电器,具体涉及一种开关。


背景技术:

1、在电器技术领域里,开关中的动触头往复转动,通过与静触头接触或分离来实现电路的接通或分断。例如,触头以该种形式运动的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简称atse),能够在不同电源间切换,用于为负载提供不间断电源,保证供电的连续性。

2、随着电器技术领域中模块化、小型化发展的不断推进,一些模块化的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操作机构和触头系统之间、触头系统的各个极单元模块之间均采取左右拼装的结构;开关的传动采取相邻凸台和凹槽相配合的设计来实现扭矩的传递,然而,受空间的限制,凸台和凹槽上的受力较大,无法满足较长寿命的设计要求,若通过增加凸台和凹槽等传动件的数量,则不仅会提高传动件配合精度要求,还会增加组装难度。

3、鉴于上述已有技术,有必要对现有开关的传动结构加以改进。为此,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设计,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关,能够改善转矩传递过程中的受力情况,延长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来达到的,一种开关,包括转轴、动触头和静触头,所述动触头由转轴带动作往复转动以实现与静触头的接触和分离,所述转轴包括沿动触头转动平面的轴向布置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上设有沿动触头转动平面的轴向凹陷形成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转轴上设有沿动触头转动平面的轴向凸起形成的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嵌配第二连接部以传递转矩,使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同步转动,所述第一连接部内设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上具有一对垂直于动触头运动方向的侧壁,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有用于嵌配上述凸起部的凹陷部,所述凹陷部上具有一对与上述侧壁配合的内壁。

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开关还包括操作机构和触头系统,所述触头系统包括沿动触头转动平面的轴向布置的各个极单元模块。

4、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轴为操作机构的输出轴,所述第二转轴为靠近操作机构的一个极单元模块的触头支持。

5、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轴为相邻的两个极单元模块中靠近操作机构的一个极单元模块的触头支持,所述第二转轴为上述相邻的两个极单元模块中远离操作机构的一个极单元模块的触头支持。

6、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数量有多个,在以动触头转动中心为圆心的圆周上分散布置;所述第二连接部数量与第一连接部数量相等,且与第一连接部对应地在以动触头转动中心为圆心的圆周上分散布置。

7、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凸起部设置在第一连接部所跨圆弧的中部,所述凹陷部设置在第二连接部所跨圆弧的中部。

8、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凸起部与凹陷部在沿动触头转动平面的轴向进行嵌配时呈过盈配合。

9、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凸起部与凹陷部进行嵌配时,所述的一对侧壁压迫一对内壁,使得一对内壁朝向彼此分离的方向变形。

10、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凸起部上的一对侧壁之间的距离,从第一连接部至第二连接部的方向上逐步缩小;所述凹陷部上的一对内壁之间的距离,从第二连接部至第一连接部的方向上逐步缩小。

11、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在配合传递转矩的一对连接部上,分别对应设置凸起部以及与其嵌配的凹陷部,增加了用于传递转矩的有效受力面积;凸起部与凹陷部在沿动触头转动平面的轴向进行嵌配时,凹陷部受到凸起部的挤压,使凹陷部两侧的凸块向彼此分离的方向轻微移动,填充了一对连接部嵌配后两者之间存在的微小空隙,避免了传动过程中由于空隙而导致的冲击,进一步改善了转矩传递过程中的受力情况,提高了使用寿命;同时,能够不改变现有零件的空间尺寸,不提高配合精度要求,降低对零部件强度的设计要求,避免复杂组装。



技术特征:

1.一种开关,包括转轴、动触头和静触头,所述动触头由转轴带动作往复转动以实现与静触头的接触和分离,所述转轴包括沿动触头转动平面的轴向布置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上设有沿动触头转动平面的轴向凹陷形成的第一连接部(1),所述第二转轴上设有沿动触头转动平面的轴向凸起形成的第二连接部(2),第一连接部(1)嵌配第二连接部(2)以传递转矩,使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同步转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内设有凸起部(11),所述凸起部(11)上具有一对垂直于动触头运动方向的侧壁(111),所述第二连接部(2)上设有用于嵌配上述凸起部(11)的凹陷部(21),所述凹陷部(21)上具有一对与上述侧壁(111)配合的内壁(2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操作机构(10)和触头系统(20),所述触头系统(20)包括沿动触头转动平面的轴向布置的各个极单元模块(20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为操作机构(10)的输出轴(101),所述第二转轴为靠近操作机构(10)的一个极单元模块(200)的触头支持(20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为相邻的两个极单元模块(200)中靠近操作机构(10)的一个极单元模块的触头支持(201),所述第二转轴为上述相邻的两个极单元模块(200)中远离操作机构(10)的一个极单元模块的触头支持(20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的数量有多个,在以动触头转动中心为圆心的圆周上分散布置;所述第二连接部(2)数量与第一连接部(1)数量相等,且与第一连接部(1)对应地在以动触头转动中心为圆心的圆周上分散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11)设置在第一连接部(1)所跨圆弧的中部,所述凹陷部(21)设置在第二连接部(2)所跨圆弧的中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11)与凹陷部(21)在沿动触头转动平面的轴向进行嵌配时呈过盈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开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凸起部(11)与凹陷部(21)进行嵌配时,所述的一对侧壁(111)压迫一对内壁(211),使得一对内壁(211)朝向彼此分离的方向变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11)上的一对侧壁(111)之间的距离,从第一连接部(1)至第二连接部(2)的方向上逐步缩小;所述凹陷部(21)上的一对内壁(211)之间的距离,从第二连接部(2)至第一连接部(1)的方向上逐步缩小。


技术总结
一种开关,属于低压电器技术领域。包括转轴、动触头和静触头,所述动触头由转轴带动作往复转动以实现与静触头的接触和分离,所述转轴包括沿动触头转动平面的轴向布置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上设有沿动触头转动平面的轴向凹陷形成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转轴上设有沿动触头转动平面的轴向凸起形成的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嵌配第二连接部以传递转矩,使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同步转动,所述第一连接部内设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上具有一对垂直于动触头运动方向的侧壁,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有用于嵌配上述凸起部的凹陷部,所述凹陷部上具有一对与上述侧壁配合的内壁。优点:能够改善转矩传递过程中的受力情况,满足较长寿命的使用要求。

技术研发人员:徐晓阳,朱诚,顾怡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原常熟开关厂)
技术研发日:20230331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