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储能电池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98733发布日期:2024-01-06 23:08阅读:14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储能电池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动力电池,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储能电池结构。


背景技术:

1、由于市场的需求,随着社会发展,便携式储能电源的需求也逐渐显露。户外用电问题、设备备电问题、停电问题,地域限制户外等偏远地区没电导致无法作业问题,都会影响我们的生活。

2、目前的便携式储能电池组的镍片设计都是常规设计,直接连接到总正极和总负极,汇流不均匀,使得电芯组的总正极、总负极的电流过大,电芯组容易产生过载,电芯和镍片的温度超出电芯的最大温度,容易影响电芯性能和循环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储能电池结构,防止电芯过载,延长电芯寿命。

2、鉴于此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储能电池结构,包括上支架、下支架以及嵌设在所述上支架和所述下支架内的电芯机构,所述电芯机构包括位于两侧的侧电芯组和位于中间的若干个中间电芯组;

3、两侧的所述侧电芯组通过第一镍片分别连接所述电芯机构的总正极或者总负极,所述第一镍片为折弯双层结构,所述电芯机构的若干个所述中间电芯组分别和第二镍片连接。

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镍片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和侧面的若干电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片和总正极或者总负极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片和所述第二连接片的连接处形成一个缺口结构,所述第一镍片沿所述缺口结构的延长线折弯。

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片和所述第二连接片之间设置有pc绝缘片,所述pc绝缘片粘贴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片上,当所述第一镍片处于折弯状态时,所述第二连接片的内侧面和所述pc绝缘片远离所述第一连接片的一面贴合固定。

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片和所述第二连接片的连接处的缺口结构呈v字形。

7、进一步的,两两所述中间电芯组之间设置有用于固定ntc线的ntc线卡。

8、进一步的,每一所述ntc线用于检测一所述电芯组。

9、进一步的,所述上支架和上pc绝缘片固接,所述下支架和下pc绝缘片固接。

10、进一步的,所述下支架和所述下pc绝缘片通过滚花筒螺母固定连接。

11、进一步的,所述电芯机构的长边一侧面固接有bms保护板。

12、进一步的,所述电芯机构的短边一侧面设有排风扇。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便携式储能电池结构,包括上支架、下支架以及嵌设在所述上支架和所述下支架内的电芯机构,所述电芯机构包括位于两侧的侧电芯组和位于中间的若干个中间电芯组;两侧的所述侧电芯组通过第一镍片分别连接所述电芯机构的总正极或者总负极,所述第一镍片为折弯双层结构,所述电芯机构的若干个所述中间电芯组分别和第二镍片连接。通过将第一镍片的结构设计为折弯双层结构,镍片汇流均匀,使得总正极或者总负极的电流往第一镍片的折弯处汇流,该弯折双层工艺确保电芯不会过载,电芯和镍片的温度不超电芯的最大温度,确保整个电池系统的可靠性。



技术特征:

1.一种便携式储能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支架(1)、下支架(2)以及嵌设在所述上支架(1)和所述下支架(2)内的电芯机构(3),所述电芯机构(3)包括位于两侧的侧电芯组(30)和位于中间的若干个中间电芯组(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储能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镍片(4)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连接片(40)和第二连接片(41),所述第一连接片(40)和侧面的若干电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片(41)和总正极或者总负极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片(40)和所述第二连接片(41)的连接处形成一个缺口结构(42),所述第一镍片(4)沿所述缺口结构(42)的延长线折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储能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片(40)和所述第二连接片(41)之间设置有pc绝缘片(6),所述pc绝缘片(6)粘贴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片(40)上,当所述第一镍片(4)处于折弯状态时,所述第二连接片(41)的内侧面和所述pc绝缘片(6)远离所述第一连接片(40)的一面贴合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储能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片(40)和所述第二连接片(41)的连接处的缺口结构(42)呈v字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储能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两所述中间电芯组(31)之间设置有用于固定ntc线(70)的ntc线卡(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储能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ntc线(70)用于检测一所述电芯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储能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架(1)和上pc绝缘片(8)固接,所述下支架(2)和下pc绝缘片(9)固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携式储能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架(2)和所述下pc绝缘片(9)通过滚花筒螺母(10)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储能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机构(3)的长边一侧面固接有bms保护板(1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储能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机构(3)的短边一侧面设有排风扇(12)。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储能电池结构,包括上支架、下支架以及嵌设在所述上支架和所述下支架内的电芯机构,所述电芯机构包括位于两侧的侧电芯组和位于中间的若干个中间电芯组;两侧的所述侧电芯组通过第一镍片分别连接所述电芯机构的总正极或者总负极,所述第一镍片为折弯双层结构,所述电芯机构的若干个所述中间电芯组分别和第二镍片连接。通过将第一镍片的结构设计为折弯双层结构,镍片汇流均匀,使得总正极或者总负极的电流往第一镍片的折弯处汇流,该弯折双层工艺确保电芯不会过载,电芯和镍片的温度不超电芯的最大温度,确保整个电池系统的可靠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小阳,边映枚,张泉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力科新能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03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