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支架及储能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441674发布日期:2023-09-14 00:51阅读:23来源:国知局
固定支架及储能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储能设备,尤其涉及固定支架及储能设备。


背景技术:

1、储能设备中可以设有多个模组,例如,逆变模组、电池模组、显示模组等等,各个模组之间通常需要建立电连接关系。现有技术中,往往通过导线或铜排实现电连接;其中,使用铜排进行电连接在导电效率及连接稳定性等方面均具有优势。但是,由于铜排本身具有预定的形状及硬度,使铜排不如导线一般可以在安装过程中较为便捷地调整其摆放姿态。因此,在使用铜排进行电连接时,需要充分考虑铜排各端部的摆放位置,需精确对位后再进行安装,导致铜排的安装过程费时费事。再者,铜排自身具有一定的体积及重量,若安装方式不合适,也可能导致铜排的安装不稳固。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提升铜排装配便捷性及安装稳定性的固定支架及储能设备。

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固定支架,其应用于储能设备,所述储能设备包括电气模组和铜排,所述电气模组具有电气装配位,所述铜排用于装配于所述电气装配位,并与所述电气模组电性连接。所述固定支架包括支架主体和限位部。支架主体包括相背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支架主体还开设有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及所述第二表面的通孔,所述第一表面被构造为朝向所述电气模组,所述通孔被构造为正对所述电气装配位,并用于容许所述铜排穿过,以将所述铜排装配于所述电气装配位。限位部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所述限位部形成有装配槽,所述装配槽用于和所述铜排配合以固定所述铜排。

3、本申请的固定支架,通过在支架主体开设有贯穿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的通孔,使铜排能够穿过固定支架设置,固定支架通过限位部对铜排进行固定,进而提升铜排的安装稳定性。同时,通孔被构造为正对所述电气装配位,铜排穿过通孔即可正对所述电气装配位,以将所述铜排装配于所述电气装配位,提升铜排装配便捷性。

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气模组具有两个所述电气装配位,所述支架主体开设有两个所述通孔,两个所述通孔被构造为分别正对两个所述电气装配位,且其中一个所述通孔用于容许所述铜排的一端穿过并装配于其中一个所述电气装配位,另一个所述通孔用于容许所述铜排的另一端穿过并装配于另一个所述电气装配位。

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部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夹片,两个所述夹片之间限定形成所述装配槽。

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部还包括抵持座,所述抵持座与所述支架主体连接,两个所述夹片分别设于所述抵持座相背的两侧,所述抵持座用于承载所述铜排并与所述夹片配合以限位所述铜排。

7、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支架还包括导向部,所述导向部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导向部包括导向壁,所述导向壁围设于所述通孔的外周并形成导向孔,所述导向孔与所述通孔连通,所述导向孔用于容许所述铜排穿过,所述导向壁用于对所述铜排进行限位。

8、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储能设备,所述储能设备包括电气模组、铜排以及如前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固定支架,所述电气模组具有电气装配位,所述铜排装配于所述电气装配位,并与所述电气模组电性连接,所述铜排固定于所述固定支架。

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气模组包括电池模块和逆变模块,所述电池模块和所述逆变模块分别具有所述电气装配位;所述通孔包括两个,其中一个所述通孔正对所述逆变模块对应的所述电气装配位,另外一个所述通孔正对所述电池模块对应的所述电气装配位;

10、所述铜排包括第一连接段、第一导电端及第二导电端,所述第一导电端及所述第二导电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段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段限位于所述限位部,所述第一导电端装配于所述逆变模块对应的所述电气装配位,所述第二导电端装配于所述电池模块对应的所述电气装配位。

1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架主体固定连接于所述电池模块和所述逆变模块。

1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储能设备还包括插座模组,所述插座模组设于所述支架主体背离所述电气模组的一侧,所述插座模组背离所述支架主体的一侧具有所述电气装配位;

13、所述铜排包括第二连接段、第三导电端及第四导电端,所述第三导电端及所述第四导电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段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段限位于所述限位部,所述第三导电端装配于所述电气模组对应的所述电气装配位,所述第四导电端装配于所述插座模组对应的所述电气装配位。

1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插座模组还包括电路板和锁紧件,所述电路板固定于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电路板背离所述第二表面的一侧具有所述电气装配位,所述锁紧件与所述电路板可拆卸地连接,用于将所述铜排夹设于所述锁紧件和所述电路板之间。

15、本申请的储能设备,通过在支架主体开设有贯穿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的通孔,使铜排能够穿过固定支架设置,固定支架通过限位部对铜排进行固定,进而提升铜排的安装稳定性。同时,通孔被构造为正对所述电气装配位,铜排穿过通孔即可正对所述电气装配位,以将所述铜排装配于所述电气装配位,提升铜排装配便捷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固定支架,其应用于储能设备,所述储能设备包括电气模组和铜排,所述电气模组具有电气装配位,所述铜排用于装配于所述电气装配位,并与所述电气模组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模组具有两个所述电气装配位,所述支架主体开设有两个所述通孔,两个所述通孔被构造为分别正对两个所述电气装配位,且其中一个所述通孔用于容许所述铜排的一端穿过并装配于其中一个所述电气装配位,另一个所述通孔用于容许所述铜排的另一端穿过并装配于另一个所述电气装配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夹片,两个所述夹片之间限定形成所述装配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还包括抵持座,所述抵持座与所述支架主体连接,两个所述夹片分别设于所述抵持座相背的两侧,所述抵持座用于承载所述铜排并与所述夹片配合以限位所述铜排。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还包括导向部,所述导向部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导向部包括导向壁,所述导向壁围设于所述通孔的外周并形成导向孔,所述导向孔与所述通孔连通,所述导向孔用于容许所述铜排穿过,所述导向壁用于对所述铜排进行限位。

6.一种储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设备包括电气模组、铜排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固定支架,所述电气模组具有电气装配位,所述铜排装配于所述电气装配位,并与所述电气模组电性连接,所述铜排固定于所述固定支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储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模组包括电池模块和逆变模块,所述电池模块和所述逆变模块分别具有所述电气装配位;所述通孔包括两个,其中一个所述通孔正对所述逆变模块对应的所述电气装配位,另外一个所述通孔正对所述电池模块对应的所述电气装配位;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储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主体固定连接于所述电池模块和所述逆变模块。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储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设备还包括插座模组,所述插座模组设于所述支架主体背离所述电气模组的一侧,所述插座模组背离所述支架主体的一侧具有电气装配位;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储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模组还包括电路板和锁紧件,所述电路板固定于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电路板背离所述第二表面的一侧具有所述电气装配位,所述锁紧件与所述电路板可拆卸地连接,用于将所述铜排夹设于所述锁紧件和所述电路板之间。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一种固定支架及储能设备。固定支架应用于储能设备,储能设备包括电气模组和铜排,电气模组具有电气装配位,铜排用于装配于电气装配位,并与电气模组电性连接。固定支架包括支架主体和限位部。支架主体包括相背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支架主体还开设有贯穿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的通孔,第一表面被构造为朝向电气模组,通孔被构造为正对电气装配位,并用于容许铜排穿过,以将铜排装配于电气装配位。限位部设置于第二表面,限位部形成有装配槽,装配槽用于和铜排配合以固定铜排。铜排穿过固定支架设置,固定支架通过限位部对铜排进行固定,且通孔被构造为正对电气模组的电气装配位,提升铜排的安装稳定性及装配便捷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洁,吴东,陈熙,王雷,段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正浩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24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