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旋加速器扩散泵接线柱保护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403058发布日期:2023-09-09 18:42阅读:16来源:国知局
回旋加速器扩散泵接线柱保护罩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接线柱,具体涉及回旋加速器扩散泵接线柱保护罩。


背景技术:

1、在回旋加速器扩散泵的使用中,接线柱的运用十分常见。而在使用接线柱的过程中,接线端子要是不注意,容易产生碰线,从而对使用者造成伤害,现有的回旋加速器扩散泵接线柱使用前都会想方设法给接线柱加上防护隔离罩,比如接线盒,接线箱等。可是仍然有不少的场合因为位置或空间的限制,难以设置接线盒或接线箱。

2、在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230067791.1中公布了一种保护罩,可以用于保护连接线输出,但其存在保护罩在保护连接线时容易脱落,从而丧失保护作用的问题。

3、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2122119915.2中公布了一种带保护罩的接线柱,通过与绝缘法兰拆卸连接的保护罩对外接头形成保护,但其结构较为复杂,且安装,拆卸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保护罩易脱落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回旋加速器扩散泵接线柱保护罩。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回旋加速器扩散泵接线柱保护罩,用于隔离接线柱,包括罩体及连接件,所述罩体包括隔离部,所述隔离部一端连接有一容纳部,所述容纳部另一端连接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上设有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与所述连接件相配合,所述容纳部与所述回旋加速器扩散泵接线柱配合。

4、进一步的,所述容纳部侧面设有开口槽。

5、进一步的,所述开口槽一端与所述隔离部内表面相连,所述开口槽另一端贯穿所述固定部的外表面。

6、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部上设置有与所述容纳部配合的开口。

7、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部上的开口及所述开口槽边缘设有圆角。

8、进一步的,所述容纳部呈筒状。

9、进一步的,所述定位结构为自所述固定部的外部侧面向内部凹陷贯穿内部侧面的通孔。

10、进一步的,所述通孔为螺纹孔,所述连接件为顶丝。

11、进一步的,所述回旋加速器扩散泵接线柱保护罩材质为氧化铝陶瓷。

12、进一步的,所述隔离部,所述容纳部,所述固定部一体成型。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的回旋加速器扩散泵接线柱保护罩,通过设置固定部与连接件配合从而将回旋加速器扩散泵接线柱保护罩固定于回旋加速器扩散泵接线柱外,在对回旋加速器扩散泵接线柱进行保护的同时,防止使用者触电,并有效避免了保护罩脱落,并且通过定位结构与连接件配合,方便拆卸与安装。



技术特征:

1.回旋加速器扩散泵接线柱保护罩,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旋加速器扩散泵接线柱保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部(12)侧面设有开口槽(1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旋加速器扩散泵接线柱保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槽(121)一端与所述隔离部(11)内表面相连,所述开口槽(121)另一端贯穿所述固定部(13)的外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回旋加速器扩散泵接线柱保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13)上设置有与所述容纳部(12)配合的开口(13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回旋加速器扩散泵接线柱保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13)上的开口(132)及所述开口槽(121)边缘设有圆弧角。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回旋加速器扩散泵接线柱保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部(12)呈筒状。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回旋加速器扩散泵接线柱保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131)为自所述固定部(13)的外部侧面向内部凹陷贯穿内部侧面的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回旋加速器扩散泵接线柱保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为螺纹孔,所述连接件(2)为顶丝。

9.根据权利要求1-5、8任一项所述的回旋加速器扩散泵接线柱保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1)材质为氧化铝陶瓷。

10.根据权利要求1-5、8任一项所述的回旋加速器扩散泵接线柱保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部(11),所述容纳部(12),所述固定部(13)一体成型。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接线柱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回旋加速器扩散泵接线柱保护罩,其包括罩体及连接件,该罩体包括隔离部、容纳部及固定端,容纳部设置在隔离部及固定端之间,固定部上设有定位结构,定位结构与连接件相配合,容纳部与回旋加速器扩散泵接线柱配合。本技术的回旋加速器扩散泵接线柱保护罩,通过设置固定部与连接件配合从而将回旋加速器扩散泵接线柱保护罩固定于回旋加速器扩散泵接线柱外,在对回旋加速器扩散泵接线柱进行保护的同时,防止使用者触电,并有效避免了保护罩脱落,并且通过定位结构与连接件配合,方便拆卸与安装。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邵亚辉,王博,吕霁桐,刘静,高俊锋,杨志康,吕阳阳,严新强,梁都胜,宁宽,刘杨,王全福,韩璐琳,刘大治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正泽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12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