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化学储能预制舱及其泄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40759发布日期:2023-11-17 17:42阅读:5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化学储能预制舱及其泄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化学储能,尤其涉及一种电化学储能预制舱及其泄爆装置。


背景技术:

1、电化学储能作为新型电网技术转型和升级的重要支撑,已在电源侧、电网侧和用户侧得到广泛应用。其中,锂离子电池储能预制舱由于能量密度高、布置灵活、技术日趋成熟,成为电化学储能应用的主要形式。但是,锂离子电芯由于如挤压、撞击的机械滥用因素,过充、过放的电滥用,以及热滥用因素导致电芯内部结构破坏等触发因素,会引起热失控。当电芯对外热交换的速率小于热量累积速率,导致电芯内部的放热副反应导致热量不累积,温度持续升高,直至达到着火点温度,可能会引起燃烧和爆炸。锂离子电池在发生热失控时,内部的一系列化学反应会释放出大量易燃有毒气体,这些气体在通过电芯上的安全阀或者电池外壳的缺损处释放到环境中后,一旦遇到点火源,就可能发生火灾甚至是爆炸。在电池热失控产气中,主要成分为co2、co、h2、ch4和c2h4等气体,部分情况下也会释放出电解液蒸汽,同时含有以hf为主的有毒气体。

2、面对如此高危险性、高燃爆风险的易燃易爆组分,从电芯安全阀或者破损处释放后会在电池簇和预制舱内聚集升压。不仅如此,反应产生的高温热烟气对其他电芯、电气设备热量传递迅速,同时也会使舱体内压力上升迅速。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化学储能预制舱及其泄爆装置。

2、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化学储能预制舱用泄爆装置,包括:框架、门板和百叶窗;

3、框架中部具有泄爆窗口,门板位于框架一侧且覆盖所述泄爆窗口布置,门板一端可转动安装在框架上,门板与框架的连接处设有复位弹性件;

4、百叶窗位于框架远离门板一侧且与所述泄爆窗口对应布置。

5、优选地,百叶窗与框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6、优选地,门板上端与框架可转动连接。

7、优选地,框架外周设有围绕所述泄爆窗口延伸的第一安装台阶。

8、优选地,百叶窗外周设有围绕所述泄爆窗口延伸的第二安装台阶。

9、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出的电化学储能预制舱用泄爆装置,框架中部具有泄爆窗口,门板位于框架一侧且覆盖所述泄爆窗口布置,门板一端可转动安装在框架上,门板与框架的连接处设有复位弹性件;百叶窗位于框架远离门板一侧且与所述泄爆窗口对应布置。通过上述优化设计的电化学储能预制舱用泄爆装置,通过门板和泄爆窗口的配合,随压力变化打开/关闭气体通道,以实现气体的快速排放,从而迅速降低预制舱内部压力,防止预制舱可燃气体聚爆炸,并且在压力下降后复位,可以反复使用,维护成本低。

10、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电化学储能预制舱,包括舱体和上述的电化学储能预制舱用泄爆装置;

11、舱体上设有安装开口,框架位于舱体外部且安装在所述安装开口处,门板位于框架远离舱体一侧。

12、优选地,百叶窗位于舱体内,百叶窗、舱体和框架通过螺栓固定。

13、优选地,预制舱内设有多个电池放置腔,每个所述电池放置腔侧壁均设有泄爆装置。

14、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出的电化学储能预制舱,其技术效果与上述泄爆装置类似,因此不再赘述。



技术特征:

1.一种电化学储能预制舱用泄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1)、门板(2)和百叶窗(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储能预制舱用泄爆装置,其特征在于,百叶窗(3)与框架(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储能预制舱用泄爆装置,其特征在于,门板(2)上端与框架(1)可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储能预制舱用泄爆装置,其特征在于,框架(1)外周设有围绕所述泄爆窗口延伸的第一安装台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化学储能预制舱用泄爆装置,其特征在于,百叶窗(3)外周设有围绕所述泄爆窗口延伸的第二安装台阶(31)。

6.一种电化学储能预制舱,其特征在于,包括舱体(10)和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化学储能预制舱用泄爆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化学储能预制舱,其特征在于,百叶窗(3)位于舱体(10)内,百叶窗(3)、舱体(10)和框架(1)通过螺栓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化学储能预制舱,其特征在于,预制舱内设有多个电池放置腔,每个所述电池放置腔侧壁均设有泄爆装置。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化学储能预制舱及其泄爆装置,框架中部具有泄爆窗口,门板位于框架一侧且覆盖所述泄爆窗口布置,门板一端可转动安装在框架上,门板与框架的连接处设有复位弹性件;百叶窗位于框架远离门板一侧且与所述泄爆窗口对应布置。通过上述优化设计的电化学储能预制舱用泄爆装置,通过门板和泄爆窗口的配合,随压力变化打开/关闭气体通道,以实现气体的快速排放,从而迅速降低预制舱内部压力,防止预制舱可燃气体聚爆炸,并且在压力下降后复位,可以反复使用,维护成本低。

技术研发人员:张艺超,李勇琦,陈满,李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中科久安新能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07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