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开关限位结构及控制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434685发布日期:2023-09-13 21:30阅读:21来源:国知局
控制开关限位结构及控制开关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特别涉及控制开关限位结构及控制开关。


背景技术:

1、随着汽车发展,人们对汽车品质追求越来越高,对组合开关(控制开关)操作舒适性要求也在提高,特别是在手柄操作手感及声音,以往组合开关仅局限于满足功能需求即可。

2、本发明人发现现有的手柄操作档位均为硬限位结构,即手柄在一定范围内转动时,手柄与限制手柄转动范围的限位点通常采用面配合设计,并且通过硬性接触进行限制,导致操作到限位点时易产生撞击声音较大,同时操作档位感较硬,操作手感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而提供一种控制开关限位结构以及一种应用此限位结构的控制开关。

2、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控制开关限位结构,包括有壳体与转动设置于壳体的手柄总成,所述手柄总成连接有转向支架,所述转向支架与手柄总成同步转动,所述转向支架在转动方向上的两侧设置有硬性限位结构,所述壳体内壁相对应硬性限位结构设置有用于限制转向支架转动范围的限位部,所述转向支架在转动方向上的两侧设置有柔性限位结构,所述转向支架转动时,所述限位部依次接触柔性限位结构与硬性限位结构。

3、所述柔性限位结构为设置于转向支架在转动方向上两侧且向外张开设置的弹性臂。

4、所述弹性臂的末端设置有弧形抵接面。

5、所述硬性限位结构为设置于转向支架外侧壁的第一弧形面。

6、所述限位部包括有与硬性限位结构限位配合的第一限位部和与柔性限位结构限位配合的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为设置于壳体内壁且与第一弧形面相适配的第二弧形面,所述第二限位部为设置于壳体内壁抵接平面。

7、控制开关,其包括有所述的控制开关限位结构,其还包括有设置在壳体内的线路板,所述转向支架联动有触片总成,所述转向支架与手柄总成同步转动,并且可带动触片总成相对线路板滑动。

8、所述壳体包括有上盖与底盖,所述上盖与底盖之间设置有轨道体,所述手柄总成包括有手柄部与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内设置有弹簧与顶销,所述顶销一端伸出连接部,所述顶销一端与弹簧相抵接,另一端配合于轨道体,所述顶销伸出连接部一端为弧形顶,所述轨道体朝向顶销的设置有与弧形顶相适配的转动轨道。

9、所述转向支架包括有铰接于壳体的框体部和摆盘部,所述连接部穿过框体部,并且在穿过框体部的部分设置有拨杆,所述拨杆与连接部同步转动,所述框体部与摆盘部之间设置有通槽,所述拨杆一端穿过通槽与触片总成连接,所述摆盘部与触片总成连接。

10、所述触片总成包括有设置于底盖内的限位座和设置于摆盘部的上触片,所述限位座一侧设置有供拨杆穿过的弧形限位槽,另一侧安装有下触片,所述线路板位于上触片与下触片之间。

11、所述连接部两侧外壁设置有连接凹槽,所述框体部内壁对应连接凹槽设置有连接凸起,所述拨杆两侧外壁设置有限位柱,所述框体部内壁对应限位柱设置有限位孔。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硬性限位结构与柔性限位结构两档限位结构,使手柄操作到限位部时先接触到柔性限位结构,使撞击声音提前释放,再用力操作时才碰到硬性限位结构,从而满足手柄操作强度并且撞击声音得到消除,操作档位手感更佳且档位更加清晰。



技术特征:

1.控制开关限位结构,包括有壳体(1)与转动设置于壳体(1)的手柄总成(2),所述手柄总成(2)连接有转向支架(3),所述转向支架(3)与手柄总成(2)同步转动,所述转向支架(3)在转动方向上的两侧设置有硬性限位结构(4),所述壳体(1)内壁相对应硬性限位结构(4)设置有用于限制转向支架(3)转动范围的限位部(5),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支架(3)在转动方向上的两侧设置有柔性限位结构(6),所述转向支架(3)转动时,所述限位部(5)依次接触柔性限位结构(6)与硬性限位结构(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开关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限位结构(6)为设置于转向支架(3)在转动方向上两侧且向外张开设置的弹性臂(6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开关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臂(61)的末端设置有弧形抵接面(6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开关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硬性限位结构(4)为设置于转向支架(3)外侧壁的第一弧形面(4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开关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5)包括有与硬性限位结构(4)限位配合的第一限位部和与柔性限位结构(6)限位配合的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为设置于壳体(1)内壁且与第一弧形面(41)相适配的第二弧形面(51),所述第二限位部为设置于壳体(1)内壁抵接平面(52)。

6.控制开关,其包括有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控制开关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有设置在壳体(1)内的线路板(7),所述转向支架(3)联动有触片总成(8),所述转向支架(3)与手柄总成(2)同步转动,并且可带动触片总成(8)相对线路板(7)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包括有上盖(101)与底盖(102),所述上盖(101)与底盖(102)之间设置有轨道体(9),所述手柄总成(2)包括有手柄部(21)与连接部(22),所述连接部(22)内设置有弹簧(23)与顶销(24),所述顶销(24)一端伸出连接部(22),所述顶销(24)一端与弹簧(23)相抵接,另一端配合于轨道体(9),所述顶销(24)伸出连接部(22)一端为弧形顶(241),所述轨道体(9)朝向顶销(24)的设置有与弧形顶(241)相适配的转动轨道(9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支架(3)包括有铰接于壳体(1)的框体部(31)和摆盘部(32),所述连接部(22)穿过框体部(31),并且在穿过框体部(31)的部分设置有拨杆(10),所述拨杆(10)与连接部(22)同步转动,所述框体部(31)与摆盘部(32)之间设置有通槽(33),所述拨杆(10)一端穿过通槽(33)与触片总成(8)连接,所述摆盘部(32)与触片总成(8)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触片总成(8)包括有设置于底盖(102)内的限位座(81)和设置于摆盘部(32)的上触片(82),所述限位座(81)一侧设置有供拨杆(10)穿过的弧形限位槽(811),另一侧安装有下触片(83),所述线路板(7)位于上触片(82)与下触片(83)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22)两侧外壁设置有连接凹槽(221),所述框体部(31)内壁对应连接凹槽(221)设置有连接凸起(311),所述拨杆(10)两侧外壁设置有限位柱(1001),所述框体部(31)内壁对应限位柱(1001)设置有限位孔(312)。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控制开关限位结构及控制开关,属于汽车配件技术领域,本限位结构包括有壳体与转动设置于壳体的手柄总成,手柄总成连接有转向支架,转向支架与手柄总成同步转动,转向支架在转动方向上的两侧设置有硬性限位结构,壳体内壁相对应硬性限位结构设置有用于限制转向支架转动范围的限位部,转向支架在转动方向上的两侧设置有柔性限位结构,转向支架转动时,限位部依次接触柔性限位结构与硬性限位结构;本技术中通过柔硬两档限位结构,使手柄操作到限位部时先接触到柔性限位结构,使撞击声音提前释放,再用力操作时才碰到硬性限位结构,从而满足手柄操作强度并且撞击声音得到消除,操作档位手感更佳且档位更加清晰。

技术研发人员:杨通亮,王伟,郭庆铁,林良丰,黄文武,黄庆达,郭小卫,韩后继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长江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11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