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盘按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33183发布日期:2023-12-29 22:29阅读:15来源:国知局
键盘按键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键盘,尤其涉及一种键盘按键结构。


背景技术:

1、键盘作为一种常见的输入装置,被广泛运用于电脑及各种不同的电子产品设备的输入。随着电子产品的广泛使用,键盘作为人机交流的手段在整个系统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现有技术提供了很多种电脑键盘按键结构,其中以利用剪刀形状原理结构来实现键盘按键内部组成结构的技术最为流行。

2、如图1-2所示,一种现有键盘按键结构包括键帽21、剪刀脚23、弹性体26、薄膜电路板27及支撑板29。所述剪刀脚23包括内框231及铰接在内框231外周围的外框233,内框231面对键帽21设有内框上凸起(未图示),内框231面对支撑板29设有内框下凸起(未图示),外框233面对键帽21设有外框上凸起(未图示),外框233面对支撑板29设有外框下凸起(未图示),通过内框231的两个中轴2311与外框233的中轴孔2331配合来实现两者间的铰接,从而实现剪刀脚23的开合动作,这是成熟的工艺结构。然而,现有剪刀脚内框231的中轴2311和外框233的中轴孔2331均为圆柱形,内框231与外框233组合时,中轴孔2331上侧/下侧容易被压伤,中轴2311易被挤压变形,进而导致内框231与外框233的配合卡紧,从而造成按键手感不良;并且,现有剪刀脚外框233的外框上凸起为圆柱形,键盘强压时键帽滑槽易被剪刀脚外框233的上凸起压伤,导致键帽21与剪刀脚23配合卡紧,从而造成按键手感不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键盘按键结构,其能减少剪刀脚的内框与外框配合时产生的挤压,避免剪刀脚的内框中轴发生挤压变形,外框中轴孔上下侧发生压伤,预防剪刀脚的内框与外框的配合卡紧,保障键盘整套键帽的配合稳定,提升使用手感,保证键盘质量,且利于组装,提高生产效率,保障良率。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键盘按键结构,包括:键帽、剪刀脚、弹性体、薄膜电路板及支撑板,薄膜电路板位于支撑板上,弹性体设于薄膜电路板上并置于剪刀脚内空处,键帽内侧抵靠在弹性体上,剪刀脚分别连接在键帽内侧与支撑板上,所述剪刀脚包括内框及铰接在内框外周围的外框,所述内框与所述外框通过所述内框的中轴与所述外框的中轴孔配合来实现两者间的铰接;所述内框面对所述键帽的内表面设有内框上凸起,所述内框面对所述支撑板设有内框下凸起,所述外框面对所述键帽的内表面设有外框上凸起,所述外框面对所述支撑板设有外框下凸起;所述内框上凸起和所述外框上凸起抵靠在所述键帽的内表面上,所述内框下凸起和所述外框下凸起穿过所述薄膜电路板抵靠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中轴在与所述中轴孔配合的轴端设有第一导向部;所述外框设有与中轴孔连通的第二导向部,所述中轴的第一导向部通过第二导向部进入中轴孔。

3、在所述中轴的上侧设置第一导向部,在所述中轴孔的下侧设置第二导向部。

4、在所述中轴的下侧设置第一导向部,在所述中轴孔的上侧设置第二导向部。

5、所述外框上凸起还设有与所述键帽配合的第三导向部。

6、所述第一导向部为在所述中轴与中轴孔配合的轴端端面设置的切角,所述第二导向部为所述外框的中轴孔上侧或下侧设置的与中轴配合的斜面,所述斜面与中轴孔的孔面呈钝角。

7、所述第三导向部为所述外框上凸起与键帽接触的端面设置的切角。

8、所述第一导向部为所述中轴与所述中轴孔配合的轴端端面的直径的1/3处设置的切角;所述切角与所述中轴相对所述中轴孔配合的轴端端面呈120-150度。

9、所述切角与所述中轴相对所述中轴孔配合的轴端端面呈135度。

10、所述第三导向部为所述外框上凸起与键帽接触的端面的直径的1/3处设置的切角;所述切角相对所述外框上凸起与键帽接触的端面呈120-150度。

11、所述切角相对所述外框上凸起与键帽接触的端面呈135度。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键盘按键结构通过在剪刀脚内框的中轴与中轴孔配合的轴端设置第一导向部、在外框设置与中轴孔连通的第二导向部,可以防止剪刀脚的内框与外框配合时产生挤压,避免剪刀脚的内框中轴发生挤压变形、外框中轴孔上下侧发生压伤,预防剪刀脚的内框与外框的配合卡紧,保障键盘整套键帽的配合稳定,提升使用手感,保证键盘质量,且利于组装,提高生产效率,保障良率。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键盘按键结构还可在外框上凸起设有与键帽配合的第三导向部,通过设置第三导向部可以防止剪刀脚的外框与键帽配合时产生挤压,避免键帽与外框上凸起配合的滑槽被压伤,预防剪刀脚的外框与键帽的配合卡紧,保障键盘整套键帽的配合稳定,提升使用手感,保证键盘质量,且利于组装,提高生产效率,保障良率。

13、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以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键盘按键结构,包括:键帽(1)、剪刀脚(3)、弹性体(6)、薄膜电路板(7)及支撑板(9),薄膜电路板(7)位于支撑板(9)上,弹性体(6)设于薄膜电路板(7)上并置于剪刀脚(3)内空处,键帽(1)内侧抵靠在弹性体(6)上,剪刀脚(3)分别连接在键帽(1)内侧与支撑板(9)上,所述剪刀脚(3)包括内框(31)及铰接在内框(31)外周围的外框(33),所述内框(31)与所述外框(33)通过所述内框(31)的中轴(311)与所述外框(33)的中轴孔(331)配合来实现两者间的铰接;所述内框(31)面对所述键帽(1)的内表面设有内框上凸起(312),所述内框(31)面对所述支撑板(9)设有内框下凸起(313),所述外框(33)面对所述键帽(1)的内表面设有外框上凸起(332),所述外框(33)面对所述支撑板(9)设有外框下凸起(333);所述内框上凸起(312)和所述外框上凸起(332)抵靠在所述键帽(1)的内表面上,所述内框下凸起(313)和所述外框下凸起(333)穿过所述薄膜电路板(7)抵靠在所述支撑板(9)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盘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轴(311)的上侧设置第一导向部(3111),在所述中轴孔(331)的下侧设置第二导向部(33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盘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轴(311)的下侧设置第一导向部(3111),在所述中轴孔(331)的上侧设置第二导向部(33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盘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上凸起(332)设有与所述键帽(1)配合的第三导向部(3321)。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盘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部(3111)为在所述中轴(311)与中轴孔(331)配合的轴端端面设置的切角,所述第二导向部(335)为所述外框(33)的中轴孔(331)上侧或下侧设置的与中轴(311)配合的斜面,所述斜面与中轴孔(331)的孔面呈钝角。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键盘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导向部(3321)为所述外框上凸起(332)与键帽(1)接触的端面设置的切角。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键盘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部(3111)为所述中轴(311)与所述中轴孔(331)配合的轴端端面的直径的1/3处设置的切角;所述切角与所述中轴(311)相对所述中轴孔(331)配合的轴端端面呈120-150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键盘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切角与所述中轴(311)相对所述中轴孔(331)配合的轴端端面呈135度。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键盘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导向部(3321)为所述外框上凸起(332)与键帽(1)接触的端面的直径的1/3处设置的切角;所述切角相对所述外框上凸起(332)与键帽(1)接触的端面呈120-150度。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键盘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切角相对所述外框上凸起(332)与键帽(1)接触的端面呈135度。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键盘按键结构,包括:键帽、剪刀脚、弹性体、薄膜电路板及支撑板,薄膜电路板位于支撑板上,弹性体设于薄膜电路板上并置于剪刀脚内空处,键帽内侧抵靠在弹性体上,剪刀脚分别连接在键帽内侧与支撑板上;剪刀脚包括内框及外框,内/外框通过内框的中轴与外框的中轴孔配合实现铰接;内框面对键帽的内表面设内框上凸起,面对支撑板设内框下凸起;外框面对键帽的内表面设外框上凸起,面对支撑板设外框下凸起;内框上凸起和外框上凸起抵靠在键帽的内表面上,内框下凸起和外框下凸起穿过薄膜电路板抵靠在支撑板上;中轴在与中轴孔配合的轴端设有第一导向部,外框设有与中轴孔连通的第二导向部,中轴第一导向部通过第二导向部进入中轴孔。

技术研发人员:陈九平,余思蒸,段天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优彩佳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10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