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盖板组件及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56389发布日期:2023-09-24 01:06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盖板组件及电池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池,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盖板组件及电池。


背景技术:

1、铝壳电池的盖板上有正负极柱等结构,目前正负极柱设计均为大小一致。在大型铝壳电池中,极柱的过流强度大,正极的过流能力比负极弱,因此正极温度更高,在电池发生短路时,电池更容易熔断正极极柱造成漏液。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盖板组件及电池。可解决电池短路时易熔断正极极柱造成漏液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电池盖板组件,包括顶盖基板,所述顶盖基板具有装配面和与装配面相对的自由面;所述顶盖基板上贯穿装配面和自由面设置有正极孔和负极孔,所述正极孔内装配有正极极柱,所述负极孔内装配有负极极柱,所述正极孔尺寸大于负极孔尺寸,所述正极极柱尺寸大于负极极柱尺寸。

4、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增大正极孔,使适配的正极极柱相比负极极柱面积更大,保证正极极柱过流产热降低,在大功率下减小极柱发生熔断的概率。

5、进一步地,还包括下塑胶,所述下塑胶与所述顶盖基板的装配面连接。

6、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提高顶盖基板的装配稳定性。

7、进一步地,所述顶盖基板的装配面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下塑胶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一一对应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配合以将顶盖基板与下塑胶扣合连接。

8、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提高所述盖基板与下塑胶装配稳定性。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扣合部,所述第一扣合部与正极孔相邻设置;第二扣合部,所述第二扣合部与负极孔相邻设置;所述第一扣合部与第二扣合部在所述顶盖基板长度方向上错位设置。

10、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错位设置,使得所述正极孔和负极孔周围的第一连接部具有防呆作用,在装配时避免将所述下塑胶装配错误,提高装配正确率。

11、进一步地,所述正极孔周围的第一扣合部设置有至少两排,每排所述第一扣合部均与所述顶盖基板长度方向平行,所述负极孔周围的第二扣合部设置有至少两排,每排所述第二扣合部均与所述顶盖基板长度方向平行,每排所述第一扣合部与每排所述第二扣合部之间不共线。

12、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提高正极孔与负极孔处的下塑胶装配稳定性,避免下塑胶脱落。

13、进一步地,所述顶盖基板上还设置有防爆组件,所述防爆组件位于正极极柱与负极极柱之间。

14、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为顶盖基板提供泄压功能。

15、进一步地,所述顶盖基板上还设置有贯穿装配面与自由面的注液孔,所述注液孔与防爆组件间隔设置。

16、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用于为电池添加电解液预留孔位。

17、进一步地,所述防爆组件相邻设置有第三扣合部,所述注液孔相邻设置有第四扣合部,所述第三扣合部与防爆组件之间的距离大于第四扣合部与注液孔之间的距离。

18、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提高所述注液孔处的下塑胶装配稳定性,注液时,该处的下塑胶受到的冲击力较大,所述第三扣合部可以抵消更多的冲击力,防止下塑胶脱落。

19、进一步的,所述正极孔的中心和负极孔的中心关于顶盖基板中心对称。

20、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用于与电池适配安装。

2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中,其中一者为凸起结构,另一者为扣合槽。

22、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实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的卡接效果。

23、一种电池,包括一端开口的电池壳体、电芯以及电池盖板组件,所述电芯位于所述电池壳体内,所述电池盖板组件盖合于所述电池壳体的开口,所述正极极柱与电芯的正极极耳连接,所述负极极柱与电芯的负极极耳连接。

24、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保证极柱差异性在大功率使用下具有保护极柱功能,且所述负极极柱可以制作更小,节约了电池盖板组件的制造成本。

25、进一步地,所述电池壳体呈长方体结构,所述电池壳体的长度与高度比值为2:1-6:5,所述电池壳体的高度与宽度比值为2:1-25:7。

26、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提高所述电池壳体的高度方向上具有较大的散热面,且所述电池壳体内部空间更为合理,有利于提高其内部的活性物质利用率。

27、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池盖板组件有如下技术效果:

28、1.将所述正极孔设计的尺寸大于所述负极孔设计的尺寸,可用于降低负极极柱的尺寸,从而节约电池盖板组件的制造成本,具有降本功能;

29、2.由于所述正极极柱大于所述负极极柱,可保证极柱过流产热低,在大功率下不会发生正极极柱熔断的现象;

30、3.所述正极极柱与负极极柱之间设置有防爆组件,有利于在电池内部气压达到限定值后被气体冲开破裂,从而释放电池内部气压,以达到防止电池由于气压太大而爆炸的目的。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盖基板(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塑胶(2),所述下塑胶(2)与所述顶盖基板(1)的装配面(1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池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基板(1)的装配面(11)设置有第一连接部(3),所述下塑胶(2)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3)一一对应的第二连接部(21),所述第一连接部(3)和第二连接部(21)配合以将顶盖基板(1)与下塑胶(2)扣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池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3)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池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孔(13)周围的第一扣合部(31)设置有至少两排,每排所述第一扣合部(31)均与所述顶盖基板(1)长度方向平行,所述负极孔(14)周围的第二扣合部(32)设置有至少两排,每排所述第二扣合部(32)均与所述顶盖基板(1)长度方向平行,每排所述第一扣合部(31)与每排所述第二扣合部(32)之间不共线。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基板(1)上还设置有防爆组件(7),所述防爆组件(7)位于正极极柱(4)与负极极柱(5)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池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基板(1)上还设置有贯穿装配面(11)与自由面(12)的注液孔(6),所述注液孔(6)与防爆组件(7)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电池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爆组件(7)相邻设置有第三扣合部(33),所述注液孔(6)相邻设置有第四扣合部(34),所述第三扣合部(33)与防爆组件(7)之间的距离大于第四扣合部(34)与注液孔(6)之间的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孔(13)的中心和负极孔(14)的中心关于顶盖基板(1)中心对称。

10.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3)和所述第二连接部(21)中,其中一者为凸起结构,另一者为扣合槽。

1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端开口的电池壳体、电芯以及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盖板组件,所述电芯位于所述电池壳体内,所述电池盖板组件盖合于所述电池壳体的开口,所述正极极柱(4)与电芯的正极极耳连接,所述负极极柱(5)与电芯的负极极耳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壳体呈长方体结构,所述电池壳体的长度与高度比值为6:5-2:1,所述电池壳体的高度与宽度比值为2:1-25:7。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盖板组件及电池,包括顶盖基板,所述顶盖基板具有装配面和与装配面相对的自由面;所述顶盖基板上贯穿装配面和自由面设置有正极孔和负极孔,所述正极孔内装配有正极极柱,所述负极孔内装配有负极极柱,所述正极孔尺寸大于负极孔尺寸,所述正极极柱尺寸大于负极极柱尺寸。本技术通过增大正极孔,使适配的正极极柱相比负极极柱面积更大,保证正极极柱过流产热降低,在大功率下减小极柱发生熔断的概率。

技术研发人员:张钰禄,车丽媛,夏阳,罗丹,仪燕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18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