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60761发布日期:2023-09-08 01:53阅读:21来源:国知局
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子控制器件,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继电器。


背景技术:

1、继电器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继电器实际上是用较小的电流去控制较大电流的一种“自动开关”。因此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

2、现有技术中,继电器通常设有辅助接触部分,辅助接触部分包括辅助动簧和辅助静簧,通过辅助动簧和辅助静簧的接触或分离,来监测主触点的断开/闭合状态。然而,现有技术的辅助接触部分与原继电器的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合理,导致辅助接触部分容易晃动,影响辅助触点闭合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继电器,通过铆接方式提高辅助接触部分与轭铁之间的连接可靠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辅助接触部分容易晃动,影响触点闭合精度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继电器,包括:

3、辅助接触部分,包括辅助动簧组件、辅助静簧组件和第一绝缘件,所述第一绝缘件连接于所述辅助动簧组件和所述辅助静簧组件;所述第一绝缘件设有铆接孔,在所述铆接孔的轴向方向上,所述铆接孔的孔壁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二段的孔壁自所述第一段沿所述铆接孔的轴向和径向,向远离所述铆接孔轴线的方向延伸;

4、磁路部分,包括设有铆接头的轭铁;所述铆接头包括插入部和扩张部,所述插入部插入所述第一段,所述扩张部自所述插入部沿所述铆接孔的轴向和径向,向远离所述铆接孔的轴线方向延伸,且所述扩张部与所述铆接孔的第二段的孔壁抵接;以及

5、衔铁组件,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轭铁;所述辅助动簧组件联动于所述衔铁组件。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辅助静簧组件与所述辅助动簧组件为常开式或常闭式。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辅助静簧组件包括第一辅助静簧组件和第二辅助静簧组件,所述第一辅助静簧组件和所述第二辅助静簧组件均包括辅助静簧片和辅助静触点,所述辅助静触点设于所述辅助静簧片上;

8、所述辅助动簧组件包括辅助动簧片和辅助动触点,所述辅助动触点设于所述辅助动簧片上;所述辅助动触点位于两个所述辅助静触点之间,且在所述磁路部分断电时,所述辅助动触点与其中一个所述辅助静触点接触;在所述磁路部分通电时,所述辅助动触点与另一个所述辅助静触点接触。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插入部与所述第一段的孔壁间隙配合。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轭铁包括相反设置的第一侧表面和第二侧表面,所述铆接头凸设于所述第一侧表面,所述第二侧表面与所述铆接头对应的位置设有凹槽。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段的孔壁与所述铆接孔的轴线平行。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段的孔壁围成圆柱形,所述第二段的孔壁围成圆台型。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辅助动簧组件包括辅助动簧片和辅助动触点,所述辅助动触点设于所述辅助动簧片上;

14、所述辅助动簧片设有所述辅助动触点的区域设有镂空结构。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镂空结构绕设于所述辅助动触点的外周。

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继电器还包括基座;

17、所述辅助动簧组件包括固定支架、辅助动簧片和辅助动触点,所述固定支架固定连接于所述基座,所述辅助动簧片连接于所述固定支架,所述辅助动触点设于所述辅助动簧片上;所述第一绝缘件连接于所述固定支架和所述辅助静簧组件。

1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衔铁组件包括:

19、衔铁,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轭铁;以及

20、第二绝缘件,与所述衔铁固定连接,用于推抵所述辅助动簧组件。

2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继电器还包括主接触部分,所述主接触部分包括主动簧和主静簧;

22、所述衔铁连接于所述第二绝缘件朝向所述磁路部分的一侧表面,所述主动簧连接于所述第二绝缘件背向所述磁路部分的另一侧表面。

23、上述实用新型中的一个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2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继电器,通过将辅助接触部分的第一绝缘件与轭铁铆接固定,一方面,能够消除辅助接触部分与轭铁之间的间隙所带来的运动误差,提高辅助触点的可靠性;另一方面,通过铆接头插入铆接孔内实现铆接,使得第一绝缘件与轭铁之间的固定连接方式不需要增加额外的零件;再一方面,铆接孔的第二段的孔壁是沿铆接孔的轴向和径向,向远离铆接孔的轴线方向倾斜延伸,这样第二段的孔壁能够给铆接头受压变形后形成的扩张部提供足够的变形空间,避免扩张部在扩张变形时撑裂第一绝缘件,提高了第一绝缘件和轭铁之间连接的可靠性。



技术特征:

1.一种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静簧组件与所述辅助动簧组件为常开式或常闭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静簧组件包括第一辅助静簧组件和第二辅助静簧组件,所述第一辅助静簧组件和所述第二辅助静簧组件均包括辅助静簧片和辅助静触点,所述辅助静触点设于所述辅助静簧片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部与所述第一段的孔壁间隙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轭铁包括相反设置的第一侧表面和第二侧表面,所述铆接头凸设于所述第一侧表面,所述第二侧表面与所述铆接头对应的位置设有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的孔壁与所述铆接孔的轴线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的孔壁围成圆柱形,所述第二段的孔壁围成圆台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动簧组件包括辅助动簧片和辅助动触点,所述辅助动触点设于所述辅助动簧片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镂空结构绕设于所述辅助动触点的外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还包括基座;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衔铁组件包括: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还包括主接触部分,所述主接触部分包括主动簧和主静簧;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继电器,继电器包括辅助接触部分、磁路部分、衔铁组件和主接触部分,辅助接触部分包括辅助动簧组件、辅助静簧组件和第一绝缘件,第一绝缘件连接于辅助动簧组件和辅助静簧组件;第一绝缘件设有铆接孔,在铆接孔的轴向方向上,铆接孔的孔壁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二段的孔壁自所述第一段沿铆接孔的轴向和径向,向远离铆接孔轴线的方向延伸;磁路部分包括设有铆接头的轭铁;铆接头包括插入部和扩张部,插入部插入第一段,扩张部自插入部沿铆接孔的轴向和径向,向远离铆接孔的轴线方向延伸,扩张部与铆接孔的第二段的孔壁抵接;衔铁组件可转动地连接于轭铁;辅助动簧组件联动于衔铁组件。

技术研发人员:钟叔明,代文广,王智颖,陈松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宏发电力电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3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