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478609发布日期:2023-09-16 19:15阅读:21来源:国知局
电池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电池,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装置。


背景技术:

1、在电动车辆中往往设置有电池装置,电池装置用于为电动车辆提供动力。电池装置包括电池和换热板,换热板可以设于电池的侧部,换热板用于在电池工作时冷却电池。在实际应用中,电池不同的部位发热量不同,因此电池不同部位的温度不同。相关技术中散热板的散热能力较为均匀,导致电池的温度不均衡。

2、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装置,进而至少一定程度上提升电池中温度的均衡性。

2、本公开提供一种电池装置,所述电池装置包括:

3、电池;

4、汇流排,所述汇流排设于所述电池的一端;

5、换热板,所述换热板设于所述电池的侧部,所述换热板中设置有第一介质流道和第二介质流道,所述第一介质流道和所述第二介质流道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并且所述第一介质流道位于所述第二介质流道靠近所述电池和所述汇流排连接的一侧,所述第一介质流道和所述第二介质流道连通,并且所述第一介质流道为进液流道,所述第二介质流道为出液流道;

6、其中,所述第一介质流道的流道面积为s1,所述第二介质流道的流道面积为s2,s1和s2的比值为1.1-1.2。

7、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装置,包括电池、汇流排和换热板,换热板设于电池的侧部,汇流排设于电池的一端,换热板中设置有第一介质流道和第二介质流道,第一介质流道和第二介质流道沿第一方向排列,并且第一介质流道位于第二介质流道靠近电池连接汇流排的一侧,第一介质流道为进液流道,第二介质流道为出液流道,进液流道中换热介质的温度低于出液流道中介质的温度,因此将第一介质流道设为靠近发热量大的连接汇流排的一侧,能够有效地对电池和汇流排进行散热,进而提升电池温度的均匀性,并且第一介质流道的流道面积和第二介质流道的流道面积的比值为1.1-1.2保证了第一介质流道中介质流动的通畅性,也避免了过度压缩第二介质流道。

8、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装置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板上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进液口和所述第一介质流道连通,所述出液口和所述第二介质流道连通,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设于所述换热板的同一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括: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装置还包括: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装置包括至少一列电池,一列电池中包括多个电池;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装置包括多列电池,所述换热板设于相邻的两列电池之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装置还包括: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质流道的高度为h1,所述第二介质流道的高度为h2,h1和h2的比值为1.1-1.2,所述第一介质流道的高度为所述第一介质流道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所述第二介质流道的高度为所述第二介质流道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质流道和所述第二介质流道形成流道组,所述换热板内设置有多个所述流道组,多个所述流道组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为圆柱电池。


技术总结
本公开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是关于一种电池装置,所述电池装置包括电池、汇流排和换热板,所述汇流排设于所述电池的一端;所述换热板设于所述电池的侧部,所述换热板中设置有第一介质流道和第二介质流道,所述第一介质流道和所述第二介质流道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并且所述第一介质流道位于所述第二介质流道靠近所述电池和所述汇流排连接的一侧,所述第一介质流道和所述第二介质流道连通,并且所述第一介质流道为进液流道,所述第二介质流道为出液流道;其中,所述第一介质流道的流道面积为S1,所述第二介质流道的流道面积为S2,S1和S2的比值为1.1‑1.2。能够提升电池温度的均匀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鹏飞,颜廷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创新航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1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