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警按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725603发布日期:2023-10-14 15:59阅读:37来源:国知局
报警按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火灾报警,尤其涉及一种报警按钮。


背景技术:

1、手动火灾报警按钮是火灾报警系统的组成部分,当有火灾发生时可人为按下报告火灾信号及时通知相关人员。近年来火灾报警系统应用越来越广泛,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在现有技术中,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按压复位机构通常使用弹簧、扭簧等部件或硬连接的行径阻断装置实现。这些结构往往导致整个手动火灾报警结构复杂,进而使得装配过程也较为复杂,使用寿命方面也相对较短。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报警按钮,包括:

2、下壳;

3、按压板,所述按压板的一端铰接于所述下壳;

4、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下壳,并且所述电路板在靠近所述按压板的一侧面上设置有触发开关;

5、其中,所述按压板的另一端设置有弹性件,所述下壳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限位件;

6、在自然状态下,所述弹性件与所述限位件相配合,使得所述按压板与触发开关相隔预设距离;所述按压板受压时,所述弹性件发生形变,使得所述按压板向靠近所述下壳方向枢转并触发所述触发开关。

7、如此设置,弹性件和限位件组成的按压复位机构相对于使用弹簧、扭簧等部件的按压复位机构更加简单,使得整个报警按钮结构相对简单,装配时,只需先将电路板装配到下壳上,再将装配好的下壳与设置有弹性件的按压板铰接即可完成装配。并且,弹性件和限位件组成的按压复位机构相对于使用硬连接的行径阻断装置的按压复位机构在使用寿命方面也有很大提升。

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在自然状态下,所述弹性件与所述限位件抵接配合。

9、如此设置,抵接的配合方式更易实现,并且使得弹性件和限位件的结构也相对更加简单。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按压板受压而向靠近所述下壳方向枢转后,所述弹性件与所述限位件弹性卡接。

11、如此设置,弹性卡接的设置可以使按压板再受压后能够实现软限位,即既能使得按压板实现限位,又能轻松实现复位。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壳在靠近所述按压板的表面设有定位部,当所述弹性件与所述限位件弹性卡接,所述按压板与所述定位部相抵接以限制所述按压板的进一步转动。

13、如此设置,定位部可对受压后的按压板进行定位,防止过大的压力使得触发开关损坏,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寿命,并且对按压板实现了刚性限位,从而在弹性件和限位件弹性软限位的基础上实现了双限位。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部自所述下壳靠近所述按压板的表面向所述按压板的方向凸起,并与所述按压板一体成型。

15、如此设置,定位部的结构简单,一体成型的设计使得定位部不需另行组装,使产品的组装更加方便。

1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在远离所述按压板的一端设有朝所述限位件方向凸出的第一限位部,所述限位件在远离所述下壳的一端设有朝所述弹性件方向凸出的第二限位部。

17、如此设置,凸出方向相反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可以在弹性件变形前实现弹性件和限位件相互抵接,并且,由于二者凸出方向相反,加工时二者均无需凸出过多,降低了加工难度。

1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远离所述按压板一侧的第一抵接斜面,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远离所述下壳一侧的第二抵接斜面,所述第一抵接斜面和所述第二抵接斜面的倾斜方向相同。

19、如此设置,第一抵接斜面和第二抵接斜面相互配合,使得自然状态下弹性件和限位件能够实现相互抵接,而按压板受压时,弹性件轻微变形就能相对轻松的滑出第二抵接斜面,进一步提高了弹性件的使用寿命

2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靠近所述按压板一侧的第一卡接斜面,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靠近所述下壳一侧的第二卡接斜面,所述第一卡接斜面和所述第二卡接斜面的倾斜方向相同。

21、如此设置,第一卡接斜面和第二卡接斜面相互配合,使得按压板受压后,弹性件和限位件能够实现弹性卡接,而手动复位或借助其他装置复位时,弹性件轻微变形就能相对轻松的滑出第二卡接斜面,进一步提高了弹性件的使用寿命。

2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设有第一u形力臂,所述限位件设有第二u形力臂。

23、如此设置,第一u型力臂为弹性件发生变形提供空间,第二u型力臂也使得限位件能发生微小程度的变形,使得按压板受压时,改变弹性件与限位件的配合状态更加容易,报警按钮更加灵敏。

2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u形力臂开口朝向所述下壳,所述第二u形力臂开口朝向所述按压板。

25、如此设置,第一u形力臂和第二u形力臂开口方向相反,使得整个报警按钮布局更加合理,弹性件和限位件均不会占用较大空间。

2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按压板在靠近所述下壳的表面设有与所述触发开关相配合使用的触发部。

27、如此设置,触发部的设置使得按压更短的行程即可开启报警,提高了报警灵敏度。

2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发部与所述弹性件一体成型。

29、如此设置,使得触发部与触发开关位置产生偏差时更加容易调整,降低了按压板的工艺难度。

3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报警按钮还包括辅助复位件,所述辅助复位件能使所述报警按钮复位至自然状态。

31、如此设置,辅助复位件降低了复位难度,使得无需使用手将按压板扳回原位,使得整个报警按钮更加简单易用。

3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辅助复位件包括导向槽、支顶部和插入钥匙,所述导向槽设置在所述下壳远离铰接一端,所述支顶部设置在所述按压板上与所述导向槽的对应位置处,所述导向槽与所述支顶部相隔预设距离,所述插入钥匙能够插入所述导向槽以通过顶起所述支顶部而将所述按压板复位至距离所述触发开关预设距离处。

33、如此设置,辅助复位件结构相对简单,无需在报警按钮上增加较多部件,且操作较为方便。



技术特征:

1.一种报警按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报警按钮,其特征在于,在自然状态下,所述弹性件(21)与所述限位件(12)抵接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报警按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板(2)受压而向靠近所述下壳(1)方向枢转后,所述弹性件(21)与所述限位件(12)弹性卡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报警按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1)在靠近所述按压板(2)的表面设有定位部(11),当所述弹性件(21)与所述限位件(12)弹性卡接,所述按压板(2)与所述定位部(11)相抵接以限制所述按压板(2)的进一步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报警按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11)自所述下壳(1)靠近所述按压板(2)的表面向所述按压板(2)的方向凸起,并与所述按压板(2)一体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报警按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21)在远离所述按压板(2)的一端设有朝所述限位件(12)方向凸出的第一限位部(211),所述限位件(12)在远离所述下壳(1)的一端设有朝所述弹性件(21)方向凸出的第二限位部(12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报警按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211)包括远离所述按压板(2)一侧的第一抵接斜面(2111),所述第二限位部(121)包括远离所述下壳(1)一侧的第二抵接斜面(1211),所述第一抵接斜面(2111)和所述第二抵接斜面(1211)的倾斜方向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报警按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211)包括靠近所述按压板(2)一侧的第一卡接斜面(2112),所述第二限位部(121)包括靠近所述下壳(1)一侧的第二卡接斜面(1212),所述第一卡接斜面(2112)和所述第二卡接斜面(1212)的倾斜方向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报警按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21)设有第一u形力臂(212),所述限位件(12)设有第二u形力臂(12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报警按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形力臂(212)开口朝向所述下壳(1),所述第二u形力臂(122)开口朝向所述按压板(2)。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报警按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板(2)在靠近所述下壳(1)的表面设有与所述触发开关(31)相配合使用的触发部(22)。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报警按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部(22)与所述弹性件(21)一体成型。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报警按钮,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按钮还包括辅助复位件,所述辅助复位件能使所述报警按钮复位至自然状态。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报警按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复位件包括导向槽(13)、支顶部(23)和插入钥匙(4),所述导向槽(13)设置在所述下壳(1)远离铰接一端,所述支顶部(23)设置在所述按压板(2)上与所述导向槽(13)的对应位置处,所述导向槽(13)与所述支顶部(23)相隔预设距离,所述插入钥匙(4)能够插入所述导向槽(13)以通过顶起所述支顶部(23)而将所述按压板(2)复位至距离所述触发开关(31)预设距离处。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报警按钮,包括:包括下壳、按压和电路板,按压板的一端铰接于下壳,电路板设置于下壳,按压板的另一端设置有弹性件,下壳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限位件,该报警按钮结构相对简单,在使用寿命方面也有很大提升。

技术研发人员:周迪,王四华,王智,刘雪锋,林子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华消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1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