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用压矫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633511发布日期:2023-10-06 04:05阅读:2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用压矫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池矫正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电池用压矫器。


背景技术:

1、在电池生产过程中,例如注液后、出货过程中等情况,常会出现电池表面鼓胀、凸起等形变问题,该问题会造成电池装配尺寸超标导致不必要的报废。

2、目前,工作人员会采用滚轮对异常电池进行人工形状矫正,然而,该方式的矫正效果一般,不能精准控制矫正量,且人工干预成分大易引发过度矫正等问题,故亟需一种精准矫形的装置以填补技术空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电池用压矫器。

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用压矫器,包括平行布置的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所述上支撑板和所述下支撑板通过多个支撑柱连接,所述上支撑板上滑动连接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的一端穿过所述上支撑板并连接有压板,所述压板平行设置在所述上支撑板和所述下支撑板之间,所述压板上开设有滑孔,所述支撑柱通过所述滑孔穿过所述压板,所述上支撑板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升降杆沿垂直于所述上支撑板移动的驱动机构。

3、通过驱动升降杆可改变压板与下支撑板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得压板能够挤压位于压板和下支撑板之间的电池;相对于人工矫正,通过驱动机构控制升降杆的升降,便于控制压杆的升降精度以及压板向电池施加的压力,不易发生过度矫正的情况,且压板会使得电池受力较为均匀。

4、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杆包括丝杆,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转动轮环和轮环座,所述轮环座固定在上支撑板上表面,所述转动轮环包括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轮环座转动连接,所述转轴呈中空圆柱形,其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升降杆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转轴和所述上支撑板。

5、通过转动转动轮环,转动轮环的转轴会控制丝杆上升或下降,从而实现压板对电池的挤压,转动轮环和丝杆的组合对压板的控制精度较高。

6、进一步地,所述压板上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升降杆的端部通过焊接与固定座连接。

7、升降杆与固定座不采用螺纹连接,而是通过焊接固定,保证了转动轮环转动时升降杆不会相对于固定座发生转动,从而保证了压板挤压电池时的稳定性。

8、进一步地,所述转动轮环包括环轮和辐条,所述环轮设置在所述转轴外,所述环轮和所述转轴通过辐条连接。

9、通过辐条将环轮和转轴连接,转动环轮即可转动转轴实现升降杆的升降。

10、进一步地,所述环轮上设置有垂直于所述上支撑板的垂直把手。

11、通过设置垂直把手方便工作人员旋转操作。

12、进一步地,所述压板和所述下支撑板相对的表面呈中心凸起的弧面。

13、将压板和下支撑板相对的表面设置为中心凸起的弧面,能够针对鼓起的电池,从电池中心向四周进行挤压矫正,矫正效果好。

14、进一步地,所述电池用压矫器包括平行于支撑柱的刻度尺,所述刻度尺设置在所述上支撑板和所述下支撑板的侧面。

15、刻度尺能够提高工作人员的矫正精度,也能避免过度矫正。

16、进一步地,所述刻度尺布置在所述上支撑板和所述下支撑板的每个边角处。

17、通过在该装置的每一侧都设置刻度尺,便于工作人员观察刻度。

18、进一步地,多个所述支撑柱沿压板中心对称布置。

19、支撑柱沿压板中心对称布置,有利于压板对电池进行均匀挤压。

20、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杆的直径大于支撑柱的直径。

21、使用较大直径的升降杆能够保持压矫操作时给力稳定。

2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驱动升降杆可改变压板与下支撑板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得压板能够挤压位于压板和下支撑板之间的电池;相对于人工矫正,通过驱动机构控制升降杆的升降,便于控制压杆的升降精度以及压板向电池施加的压力,不易发生过度矫正的情况,且压板会使得电池受力较为均匀。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用压矫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行布置的上支撑板(1)和下支撑板(2),所述上支撑板(1)和所述下支撑板(2)通过多个支撑柱(4)连接,所述上支撑板(1)上滑动连接有升降杆(5),所述升降杆(5)的一端穿过所述上支撑板(1)并连接有压板(3),所述压板(3)平行设置在所述上支撑板(1)和所述下支撑板(2)之间,所述压板(3)上开设有滑孔(6),所述支撑柱(4)通过所述滑孔(6)穿过所述压板(3),所述上支撑板(1)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升降杆(5)沿垂直于所述上支撑板(1)移动的驱动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用压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杆(5)包括丝杆,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转动轮环(8)和轮环座(12),所述轮环座(12)固定在上支撑板(1)上表面,所述转动轮环(8)包括转轴(9),所述转轴(9)与所述轮环座(12)转动连接,所述转轴(9)呈中空圆柱形,其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升降杆(5)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转轴(9)和所述上支撑板(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用压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3)上设置有固定座(13),所述升降杆(5)的端部通过焊接与固定座(13)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用压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轮环(8)包括环轮(10)和辐条(11),所述环轮(10)设置在所述转轴(9)外,所述环轮(10)和所述转轴(9)通过辐条(11)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用压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轮(10)上设置有垂直于所述上支撑板(1)的垂直把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用压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3)和所述下支撑板(2)相对的表面呈中心凸起的弧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用压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用压矫器包括平行于支撑柱(4)的刻度尺(14),所述刻度尺(14)设置在所述上支撑板(1)和所述下支撑板(2)的侧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用压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刻度尺(14)布置在所述上支撑板(1)和所述下支撑板(2)的每个边角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用压矫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支撑柱(4)沿压板(3)中心对称布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用压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杆(5)的直径大于支撑柱(4)的直径。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用压矫器,包括平行布置的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所述上支撑板和所述下支撑板通过多个支撑柱连接,所述上支撑板上滑动连接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的一端穿过所述上支撑板并连接有压板,所述压板平行设置在所述上支撑板和所述下支撑板之间,所述压板上开设有滑孔,所述支撑柱通过所述滑孔穿过所述压板,所述上支撑板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升降杆沿垂直于所述上支撑板移动的驱动机构。该装置通过驱动升降杆可改变压板与下支撑板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得压板能够挤压位于压板和下支撑板之间的电池;相对于人工矫正,通过驱动机构控制升降杆的升降,便于控制压杆的升降精度以及压板向电池施加的压力,不易发生过度矫正的情况。

技术研发人员:孙海明,罗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5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