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钒液流电池电堆一体化双极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944609发布日期:2023-11-06 20:23阅读:25来源:国知局
全钒液流电池电堆一体化双极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双极板结构,更具体地说,它涉及全钒液流电池电堆一体化双极板结构。


背景技术:

1、钒电池,全称是全钒液流电池,是一种活性物质呈循环流动液态的氧化还原电池,早在60年代,就有铁—铬体系的氧化还原电池问世,但是钒系的氧化还原电池是在1985年由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marriakacos提出,经过二十多年的研发,钒电池技术已经趋近成熟并全力推进其商业化进程,但现有技术中的全钒液流电池电堆一体化双极板之间的距离不便进行调节,不便适用于不同尺寸的电堆使用,且当对电堆进行移动时不能对电堆起到缓冲保护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1、(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全钒液流电池电堆一体化双极板结构,其具有不便对双极板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和不便对电堆进行缓冲保护的特点。

3、(2)技术方案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全钒液流电池电堆一体化双极板结构,包括底壳,所述底壳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活动壳,所述活动壳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壳,所述支撑壳的相对内壁上均开设有圆孔,两个圆孔的内部均设置有轴承,两个轴承的内部均穿设有转轴,两个转轴的相对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正螺纹柱和反螺纹柱,所述正螺纹柱的一端与反螺纹柱的一端固定连接,且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板,所述正螺纹柱和反螺纹柱的表面均螺纹连接有螺纹筒,两个所述螺纹筒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支撑壳的顶部开设有矩形通孔,两个所述连接块分别穿过矩形通孔固定连接有极板,所述支撑壳的顶部设置有电堆,两个所述极板的相对面均与电堆的表面相搭接。

5、使用本技术方案的全钒液流电池电堆一体化双极板结构时,通过转动转板,使转板通过转轴带动正螺纹柱和反螺纹柱转动,使两个螺纹筒分别在正螺纹柱和反螺纹柱的表面活动,使两个螺纹筒通过两个连接块带动两个极板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便于对两个极板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控制,使两个极板便于适用不同尺寸的电堆使用,操作简单便利,且对电堆移动中发生碰撞时,通过缓冲组件可对电堆起到缓冲保护的作用,保证电堆和极板的使用寿命。

6、进一步地,所述缓冲组件包括阻尼器,所述阻尼器的表面活动套接有弹簧,所述阻尼器和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底壳的内壁上,所述阻尼器和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活动壳上。

7、进一步地,所述活动壳的两个侧面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底壳的相对内壁上均开设有限位槽,两个所述限位块活动连接在限位槽的内部。

8、进一步地,所述螺纹筒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支撑壳的内壁上开设有滑槽,所述滑块活动连接在滑槽的内部。

9、进一步地,所述底壳的两个侧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均开设有安装孔。

10、进一步地,所述转板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

11、(3)有益效果

1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该全钒液流电池电堆一体化双极板结构,通过设置转板和缓冲组件,通过转动转板,使转板通过转轴带动正螺纹柱和反螺纹柱转动,使两个螺纹筒分别在正螺纹柱和反螺纹柱的表面活动,使两个螺纹筒通过两个连接块带动两个极板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便于对两个极板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控制,使两个极板便于适用不同尺寸的电堆使用,操作简单便利,且对电堆移动中发生碰撞时,通过缓冲组件可对电堆起到缓冲保护的作用,保证电堆和极板的使用寿命。



技术特征:

1.全钒液流电池电堆一体化双极板结构,包括底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1)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缓冲组件(2),所述缓冲组件(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活动壳(3),所述活动壳(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壳(8),所述支撑壳(8)的相对内壁上均开设有圆孔,两个圆孔的内部均设置有轴承,两个轴承的内部均穿设有转轴,两个转轴的相对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正螺纹柱(9)和反螺纹柱(10),所述正螺纹柱(9)的一端与反螺纹柱(10)的一端固定连接,且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板(14),所述正螺纹柱(9)和反螺纹柱(10)的表面均螺纹连接有螺纹筒(11),两个所述螺纹筒(1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6),所述支撑壳(8)的顶部开设有矩形通孔(15),两个所述连接块(16)分别穿过矩形通孔(15)固定连接有极板(17),所述支撑壳(8)的顶部设置有电堆(18),两个所述极板(17)的相对面均与电堆(18)的表面相搭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钒液流电池电堆一体化双极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组件(2)包括阻尼器(201),所述阻尼器(201)的表面活动套接有弹簧(202),所述阻尼器(201)和弹簧(20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底壳(1)的内壁上,所述阻尼器(201)和弹簧(20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活动壳(3)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钒液流电池电堆一体化双极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壳(3)的两个侧面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5),所述底壳(1)的相对内壁上均开设有限位槽(4),两个所述限位块(5)活动连接在限位槽(4)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钒液流电池电堆一体化双极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筒(1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滑块(13),所述支撑壳(8)的内壁上开设有滑槽(12),所述滑块(13)活动连接在滑槽(12)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钒液流电池电堆一体化双极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1)的两个侧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6),两个所述固定板(6)的顶部均开设有安装孔(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钒液流电池电堆一体化双极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板(14)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19)。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全钒液流电池电堆一体化双极板结构,属于双极板结构技术领域,其中包括底壳,所述底壳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活动壳,所述活动壳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壳。其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转板和缓冲组件,通过转动转板,使转板通过转轴带动正螺纹柱和反螺纹柱转动,使两个螺纹筒分别在正螺纹柱和反螺纹柱的表面活动,使两个螺纹筒通过两个连接块带动两个极板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便于对两个极板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控制,使两个极板便于适用不同尺寸的电堆使用,操作简单便利,且对电堆移动中发生碰撞时,通过缓冲组件可对电堆起到缓冲保护的作用,保证电堆和极板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肖勇军,覃婷,赵栩菲,刘颖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林源电力(南京)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7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