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72532发布日期:2023-12-14 09:23阅读:31来源:国知局
线缆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有关于一种线缆的结构,尤其是指修整、设计阻抗值的线缆结构,通过调整两个信号芯线相邻的预定第一间距或与金属屏蔽层的预定第二间距,而调整变化线缆的阻抗值,达到线缆稳定传输串列式电子差分信号的目的。


背景技术:

1、一般用作电子信号或电源传输的线材,会因传输的性质不同,线材的结构也有不一样的设计,以直流电而言,物体对电流阻碍的作用叫做电阻,然而各种物质都有电阻,只是电阻值的大小差异而已;电阻很小的物质称作良导体,如金属等;电阻极大的物质称作绝缘体,如木头和塑料等;还有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导体叫做半导体,而超导体则是一种电阻值几近于零的物质。但是在交流电的领域中则除了电阻会阻碍电流以外,电容及电感等也会阻碍电流的流动,这种作用就称的为电抗,意即抵抗电流的作用,容易使线材传输电流时形成不稳定的阻抗,导致线材传输电流时发生不稳定情况。

2、就目前应用的双芯线材a而言,是于两条导线a1外部包覆绝缘线体b,且将两条导线a1与外部绝缘线体b并排,两条绝缘线体b交缘接位置处设置一接地线c,再于外部包覆绝缘被覆材d,以构成串列式的双芯线材a,但因两条导线a1的距离固定、无法调整、改变,在双芯线材a进行电流传输时,因受到绝缘线体b与绝缘被覆材d等影响,形成的阻抗较大。

3、是以,如何解决目前线材的固定型式设置,无法调整线材传输电流时的阻抗值的问题与困扰,且影响线材传输电流稳定性的麻烦与缺失,即为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有鉴于上述的问题与缺失,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缆的结构。

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缆的结构,其包括两条信号芯线、内部绝缘层、金属遮蔽层及外被覆层等所构成,而两条信号芯线之间呈预定第一间距相邻并列,并于两条信号芯线外部包覆内部绝缘层,且内部绝缘层具备的介电系数可对两条信号芯线形成稳定的阻抗值,可于内部绝缘层外部包覆金属遮蔽层,则金属遮蔽层与两条信号芯线的相对外缘之间呈预定第二间距设置,再于金属遮蔽层外部包覆外被覆层,可通过调整变化两条信号芯线间相邻的预定第一间距或两条信号芯线与金属遮蔽层之间的预定第二间距,进行修整、设计该线缆的阻抗值,达到稳定传输串列式电子差分信号的目的。

3、其中,该内部绝缘层为一绝缘材料;且该内部绝缘层与该金属遮蔽层构成双焦点的椭圆型或双曲线状,形成封闭式单一绝缘腔体包覆于该两条信号芯线外部。

4、其中,该两条信号芯线的直径(w)可为0.254mm[0.010inch(英寸,10mil)]等,且两条信号芯线之间的预定第一间距(d)可为0.305mm~0.610mm或11mil~24mil之间等,较佳预定第一间距(d)则可为0.305mm(或12mil)。

5、其中,该两条信号芯线的直径为0.254mm,该预定第二间距亦设定为0.254mm,且该两条信号芯线之间的该预定第一间距供调适为0.305mm~0.610mm或11mil~24mil之间,具体的该预定第一间距为0.406mm,该阻抗值为:100ohm。

6、其中,该两条信号芯线的直径为0.254mm,且该两条信号芯线之间的该预定第一间距设定为0.305mm;则其中该金属遮蔽层与该两条信号芯线的相对外缘之间的该预定第二间距供调适为0.203mm~0.356mm或8mil~14mil之间,具体的该预定第二间距为0.279mm,该阻抗值为:100ohm。

7、其中,该内部绝缘层的该介电系数[(ε)、或称相对电容率]可为2.1f/m,亦可依据所使用不同材料所具备的不同介电系数(ε)。

8、其中,该金属遮蔽层可为铝制薄膜、铜制薄膜或金属线丝编织层等,以金属材质或金属合金材质等所制成。

9、其中,该内部绝缘层及外被覆层可分别为绝缘材质的塑料、橡胶或硅胶等所制成。

10、其中,该外被覆层两相对外侧分别设有接地芯线,再于该两条接地芯线外部包覆绝缘材质的保护层。

11、其中,该阻抗值,是通过以下方程序进行计算:

12、

13、而上述方程式中的zd为该两条信号芯线的阻抗值,ε为该内部绝缘层的介电系数,w为该两条信号芯线的直径,h为该金属遮蔽层与该两条信号芯线的相对外缘之间的该预定第二间距,d为该两条信号芯线之间的该预定第一间距。

14、其中,该内部绝缘层为同一种材料[例如:聚四氟乙烯(铁氟龙,ptfe)、聚乙烯(pe)或聚苯乙烯(ps),其中任一种材料];该介电系数[(ε)、或称相对电容率]为单一[例如:铁氟龙(ptfe,介电系数为2.1f/m)],即该介电系数为单一值,或依据所使用不同材料所具备的不同介电系数(ε)。

15、其中,该两条信号芯线供应用于高速低频信号的串列式电子差分信号,其反射回弹波的驻波比增益为1/2λ。



技术特征:

1.一种线缆的结构,包括两条信号芯线、内部绝缘层、金属遮蔽层及外被覆层,其特征在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两条信号芯线的直径为0.254mm,该预定第二间距亦设定为0.254mm,且该两条信号芯线之间的该预定第一间距供调适为0.305mm~0.610mm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预定第一间距为0.406mm,该阻抗值为:100oh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两条信号芯线的直径为0.254mm,且该两条信号芯线之间的该预定第一间距设定为0.305mm;则其中该金属遮蔽层与该两条信号芯线的相对外缘之间的该预定第二间距供调适为0.203mm~0.356mm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缆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预定第二间距为0.279mm,该阻抗值为:100oh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金属遮蔽层为铝制薄膜、铜制薄膜或金属线丝编织层的金属材质所制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内部绝缘层及该外被覆层为绝缘材质的塑料或橡胶所制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内部绝缘层为同一种材料;该介电系数为单一值,或依据所使用不同材料所具备的不同介电系数。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线缆的结构,包括两条信号芯线、内部绝缘层、金属遮蔽层及外被覆层等所构成,而该两条信号芯线之间呈预定第一间距相邻并列,并于两条信号芯线外部包覆内部绝缘层,且内部绝缘层具备的介电系数可对两条信号芯线形成稳定的阻抗值,可于内部绝缘层外部包覆金属遮蔽层,则金属遮蔽层与两条信号芯线的相对外缘之间呈预定第二间距设置,再于金属遮蔽层外部包覆外被覆层,可通过调整变化两条信号芯线间相邻的预定第一间距或两条信号芯线与金属遮蔽层之间的预定第二间距,进行修整、设计该线缆的阻抗值,达到稳定传输信号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陈世鸿,陈思如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万德茂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8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