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和电池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45618发布日期:2023-11-23 00:50阅读:22来源:国知局
电池和电池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池,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和电池组。


背景技术:

1、相关技术中,电池组中包括多个电池,多个电池通常通过汇流排电连接在一起,且通过汇流排进行连接时需要进行焊接工序,导致电池组的装配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和电池组,提高了多个电池成组时的装配效率。

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

3、电池壳体;

4、电芯,所述电芯包括电芯主体、第一极耳以及第二极耳,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由所述电芯主体的同一端延伸而出,且沿所述电池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

5、第一电极引出件,所述第一电极引出件设置于所述电池壳体上,所述第一电极引出件与所述电池壳体相绝缘,所述第一电极引出件与所述第一极耳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极引出件包括第一电连接表面;

6、第二电极引出件,所述第二电极引出件设置于所述电池壳体上,所述第二电极引出件与所述电池壳体相绝缘,所述第二电极引出件与所述第二极耳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引出件包括第二电连接表面;

7、其中,所述第一电连接表面和所述第二电连接表面位于所述电池壳体的同一侧。

8、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组,电池组上述的电池。

9、本公开提供的电池,第一电极引出件与第一极耳电连接,第一电极引出件包括第一电连接表面,第二电极引出件与第二极耳电连接,第二电极引出件与第二极耳电连接,第一电连接表面和第二电连接表面位于电池壳体的同一侧,即电池的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通过电池壳体的同一侧引出;通过使电池的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通过电池壳体的同一侧引出,在多个电池成组时,相邻的两个电池可通过位于同一侧的第一电极引出件和第二电极引出件电连接,从而实现多个电池排列后串联,提高了多个电池成组时的集成效率;相邻的两个电池的第一电极引出件和第二电极引出件可直接连接,能够减少相邻的两个单体电池串联时所需的焊接工序,降低了电池组的系统内阻;同时,也能够取消单体电池之间连接的导电排,减少电池组的所需的配件,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电池组的装配效率。

10、此外,电池的电极引出件伸出方向和堆叠方向一致的电池组,电连接方式通常是在电池的宽度方向相对两侧分别进行连接,则需要两条信号采集板进行信号采集,导致电池成组的原料成本和维护成本变高。本公开提供的电池中的第一电连接表面和第二电连接表面位于电池壳体的同一侧,在多个电池成组后,即可通过一条信号采集板实现同侧采集电池的电信号,降低了原料成本,提高了可维护性。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电池的高度方向上,所述电池壳体(10)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11)和第二表面(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11)上设置有凹陷(111),所述第一电连接表面(31)位于所述凹陷(111)内,所述第二电连接表面(41)位于所述凹陷(111)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连接表面(31)与所述凹陷(111)的底壁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电连接表面(41)与所述凹陷(111)的底壁之间的距离,或者,沿所述电池的高度方向上,所述第一电连接表面(31)与所述第二电连接表面(41)相平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电池的高度方向上,所述第二电连接表面(41)与所述凹陷(111)的底壁之间的距离不大于所述凹陷(111)的深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连接表面(31)与所述第一表面(11)的至少部分相平行,所述第二电连接表面(41)与所述第一表面(11)的至少部分相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电池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电池壳体(10)包括相对的第三表面(13)和第四表面(14),所述第三表面(13)和所述第四表面(14)的面积均大于所述第一表面(11)和所述第二表面(12)的面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连接表面(31)由靠近所述第三表面(13)的一端朝向靠近所述第四表面(14)的另一端延伸,所述第二电连接表面(41)由靠近所述第三表面(13)的一端朝向远离所述第四表面(14)的另一端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引出件(30)和所述第二电极引出件(40)之间设置有绝缘件(50)。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引出件(30)与所述第一极耳(22)直接连接,所述第二电极引出件(40)与所述第二极耳(23)直接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电池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电池壳体(10)包括相对的第三表面(13)和第四表面(14),所述第三表面(13)和所述第四表面(14)的面积均大于所述第一表面(11)和所述第二表面(12)的面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引出件(30)通过转接件(60)与所述第一极耳(22)连接,所述第二电极引出件(40)与所述第二极耳(23)直接连接。

13.一种电池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还包括信号采集板(70),所述信号采集板(70)设置于所述电池组设有所述第一电连接表面(31)与所述第二电连接表面(41)的一侧,并与所述电池组中至少一个所述电池电连接,用以采集所述电池的电信号。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还包括底部支撑,所述第一电连接表面(31)和所述第二电连接表面(41)位于所述电池壳体(10)背离所述底部支撑的一侧。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电池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电池和电池组,电池包括:电池壳体、电芯、第一电极引出件和第二电极引出件,电芯包括电芯主体、第一极耳以及第二极耳,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由电芯主体的同一端延伸而出,且沿电池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一电极引出件设置于电池壳体上,第一电极引出件与电池壳体相绝缘,第一电极引出件与第一极耳电连接,第一电极引出件包括第一电连接表面;第二电极引出件设置于电池壳体上,第二电极引出件与电池壳体相绝缘,第二电极引出件与第二极耳电连接,第二电极引出件包括第二电连接表面;其中,第一电连接表面和第二电连接表面位于电池壳体的同一侧,提高了多个电池成组时的装配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关俊山,许久凌,李彦龙,张勇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创新航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08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