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却液均匀分布的多流道电池液冷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87095发布日期:2023-09-27 13:41阅读: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冷却液均匀分布的多流道电池液冷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池冷却,具体为一种冷却液均匀分布的多流道电池液冷板结构。


背景技术:

1、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电池热管理系统负责将热量及时散发到环境中,保持电池工作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以延长电池寿命和保证电池使用安全,此外,电池的温度均匀性对电池的一致性具有重要影响,在热管理系统设计中,需要电池组、电池单体的温度保持一致,最高温和最低温只差保持在5℃以内,在动力热管理方法中,液冷方式由于冷却介质热容大、冷却效果佳而在新能源汽车上大范围应用。

2、市场上的多流道电池液冷板结构在使用中,通常采用的为单循环结构管体,易导致冷却管内冷却介质在进行流动循环中,随着流动路径增长,易导致冷却介质温度上升,导致无法对电池进行均匀降温,易造成局部过高温,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冷却液均匀分布的多流道电池液冷板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却液均匀分布的多流道电池液冷板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市场上的多流道电池液冷板结构在使用中,通常采用的为单循环结构管体,易导致冷却管内冷却介质在进行流动循环中,随着流动路径增长,易导致冷却介质温度上升,导致无法对电池进行均匀降温,易造成局部过高温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冷却液均匀分布的多流道电池液冷板结构,包括主体机构、辅助固定机构和液冷机构,所述主体机构的四周设置有辅助固定机构,且主体机构的内部设置有液冷机构,所述液冷机构包括第一液冷管、第二液冷管、第一管接头、第二管接头和传输孔,且第一液冷管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液冷管,所述第一液冷管的两端设置有第一管接头,所述第二液冷管的两端设置有第二管接头,所述第一管接头的中部设置有传输孔。

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液冷管与第二液冷管形状结构一致,且第一液冷管与第二液冷管呈相互水平对称分布。

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管接头与第二管接头结构形状一致,且第一管接头与第二管接头分别设置有两组。

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液冷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管接头的中部进行贯穿密封套接连接,且第一液冷管与传输孔的内壁进行密封贴合。

6、进一步的,所述主体机构包括上基板、下基板、放置槽、螺孔和螺栓,且上基板的一侧设置有下基板,所述下基板的一侧表面设置有放置槽,且下基板的四角设置有螺孔,所述螺孔内贯穿连接有螺栓。

7、进一步的,所述上基板与下基板呈水平垂直对称分布,且上基板的四角对称贯穿连接有四组螺栓。

8、进一步的,所述辅助固定机构包括第一固定框、第二固定框、卡槽和密封条,且第一固定框的一侧连接有第二固定框,所述第二固定框的内壁设置有矩形卡槽所述第一固定框的内壁设置有密封条。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框与第二固定框为水平垂直卡合连接,且第一固定框的内壁一周卡合连接有水平分布的密封条。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冷却液均匀分布的多流道电池液冷板结构设置有主体机构、辅助固定机构和液冷机构,此主体机构通过上基板与下基板呈水平垂直对称分布,同时上基板的四角通过贯穿连接的四组螺栓将下基板进行固定贴合,通过下基板的一侧表面设置的放置槽将液冷机构进行放置,来达到通过上基板与下基板与电池进行接触,对其热量进行传导降温。

11、此辅助固定机构通过第一固定框与第二固定框为水平垂直卡合连接,来对主体机构的外部一周进行卡合保护,再由第一固定框的内壁一周卡合连接密封条对主体机构的边缘进行密封和防碰撞保护。

12、此液冷机构通过水平对称分布第一液冷管与第二液冷管对电池的放热进行均匀降温,极大程度降低了冷却介质循环路径,避免了冷却介质升温导致影响电池散热,再由分别设置的两组第一管接头与第二管接头将第一液冷管与第二液冷管进行密封连接,再由传输孔将冷却介质进行传输循环,确保冷却介质均匀填充第一液冷管与第二液冷管,来对电池进行均匀降温,提高冷却介质的循环效率,优化此电池液冷板的冷却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冷却液均匀分布的多流道电池液冷板结构,包括主体机构(1)、辅助固定机构(2)和液冷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机构(1)的四周设置有辅助固定机构(2),且主体机构(1)的内部设置有液冷机构(3),所述液冷机构(3)包括第一液冷管(301)、第二液冷管(302)、第一管接头(303)、第二管接头(304)和传输孔(305),且第一液冷管(30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液冷管(302),所述第一液冷管(301)的两端设置有第一管接头(303),所述第二液冷管(302)的两端设置有第二管接头(304),所述第一管接头(303)的中部设置有传输孔(305),所述第一液冷管(30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管接头(303)的中部进行贯穿密封套接连接,且第一液冷管(301)与传输孔(305)的内壁进行密封贴合,所述主体机构(1)包括上基板(101)、下基板(102)、放置槽(103)、螺孔(104)和螺栓(105),且上基板(101)的一侧设置有下基板(102),所述下基板(102)的一侧表面设置有放置槽(103),且下基板(102)的四角设置有螺孔(104),所述螺孔(104)内贯穿连接有螺栓(105),所述上基板(101)与下基板(102)呈水平垂直对称分布,且上基板(101)的四角对称贯穿连接有四组螺栓(105),所述辅助固定机构(2)包括第一固定框(201)、第二固定框(202)、卡槽(203)和密封条(204),且第一固定框(201)的一侧连接有第二固定框(202),所述第二固定框(202)的内壁设置有矩形卡槽(203)所述第一固定框(201)的内壁设置有密封条(204),所述第一固定框(201)与第二固定框(202)为水平垂直卡合连接,且第一固定框(201)的内壁一周卡合连接有水平分布的密封条(20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却液均匀分布的多流道电池液冷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冷管(301)与第二液冷管(302)形状结构一致,且第一液冷管(301)与第二液冷管(302)呈相互水平对称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却液均匀分布的多流道电池液冷板结构,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冷却液均匀分布的多流道电池液冷板结构,包括主体机构、辅助固定机构和液冷机构,所述主体机构的四周设置有辅助固定机构,且主体机构的内部设置有液冷机构。该主体机构通过上基板与下基板呈水平垂直对称分布,同时由液冷机构通过水平对称分布第一液冷管与第二液冷管对电池的放热进行均匀降温,极大程度降低了冷却介质循环路径,避免了冷却介质升温导致影响电池散热,再由分别设置的两组第一管接头与第二管接头将第一液冷管与第二液冷管进行密封连接,再由传输孔将冷却介质进行传输循环,确保冷却介质均匀填充第一液冷管与第二液冷管,来对电池进行均匀降温,提高冷却介质的循环效率,优化此电池液冷板的冷却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张全成,潘梦洁,吴永新,章建华,王晶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常铝新能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09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