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源负载耦合的带通滤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715793发布日期:2023-10-14 10:23阅读:28来源:国知局
具有源负载耦合的带通滤波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滤波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源负载耦合的带通滤波器。


背景技术:

1、滤带通滤波器是在某一规定的频率范围内,对信号的衰耗很小或为零,使信号容易通过的滤波器,这个频率范围为滤波器的通带。随着移动通信行业的发展,无线电频率资源越来越紧张,各通信系统使用的频段越来越接近,容易相互干扰,造成通信设备不能正常工作,这要求带通滤波器通带对相邻通带有很高的带外抑制要求。

2、现有技术中,用于提高带通滤波器带外抑制能力的方法通常包括以下两种:

3、1、通过增加滤波器谐振腔的数目(即增加滤波器的阶数)提高带外抑制能力。但是,增加滤波器的阶数对于改善靠近通带的带外抑制不明显,还会增大滤波器的插入损耗(简称插损);

4、2、在相邻谐振腔之间引入交叉耦合装置。但是,增加交叉耦合装置会加大滤波器体积、使滤波器结构繁杂,且增加了滤波器的阶数;例如,在带通的两边各增加一个传输零点,常规的交叉耦合装置需要四个相邻的谐振腔之间的耦合。

5、因此,上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用于提高带通滤波器带外抑制能力的方法会增大滤波器的体积和滤波器的阶数,会使得滤波器结构繁杂且插损变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具有源负载耦合的带通滤波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用于提高带通滤波器带外抑制能力的方法会增大滤波器的体积和滤波器的阶数,会使得滤波器结构繁杂且插损变大的技术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源负载耦合的带通滤波器,所述带通滤波器包括:

3、外壳,所述外壳形成有内腔,所述内腔包括两个谐振腔,所述谐振腔内分别设有谐振杆,且两个所述谐振腔分别与源端和负载端耦接;

4、源与负载耦合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壳外壁面上的凹槽以及设置在所述凹槽内的交叉耦合装置,所述凹槽自所述源端向所述负载端延伸;所述交叉耦合装置包括支撑件和耦合杆,所述支撑件将所述耦合杆限定在所述凹槽内,且所述耦合杆的轴向自所述源端向所述负载端方向延伸。

5、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包括具有内凹腔的下壳体和用于密封所述内凹腔的盖板,所述盖板设置在所述下壳体上,以与所述下壳体围合出所述内腔。

6、进一步的,所述凹槽沿槽长方向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源端和所述负载端抵触连接,所述耦合杆设置在所述凹槽内,所述支撑件固定在所述凹槽沿槽长方向的中间,并向下压制所述耦合杆,以将所述耦合杆限定在所述凹槽内。

7、进一步的,所述耦合杆沿轴向的长度不超过所述凹槽的槽长,以便于更换不同长度的耦合杆。

8、进一步的,所述源端和所述负载端固定穿设在所述外壳上,且所述源端的外端与所述负载端的外端均外露于所述外壳;

9、所述源端的内端延伸至其中一个所述谐振腔内,且耦合连接有输入耦合装置,所述输入耦合装置对准对应谐振腔内的谐振杆;

10、所述负载端的内端延伸至另一所述谐振腔内,且耦合连接有输出耦合装置,所述输出耦合装置与对应谐振腔内的谐振杆对准。

11、进一步的,所述带通滤波器还包括用于调节谐振腔的谐振频率的第一调试螺丝,所述第一调试螺丝与所述谐振腔对应设置,所述第一调试螺丝与对应的所述谐振腔内的所述谐振杆螺接,转动所述第一调试螺丝,可调节第一调试螺丝伸入所述谐振腔的长度。

12、进一步的,所述带通滤波器还包括用于调节相邻谐振腔之间的耦合大小的第二调试螺丝,所述第二调试螺丝设置在相邻所述谐振杆中间,所述第二调试螺丝与所述内腔的腔底螺纹连接,转动所述第二调试螺丝,可调节第二调试螺丝伸入所述内腔的长度。

13、进一步的,所述盖板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一调试螺丝和所述第二调试螺丝穿过的通孔,所述第一调试螺丝的外端和所述第二调试螺丝的外端穿过所述通孔并外露于所述盖板。

14、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件是绝缘材质,所述耦合杆是金属材质的棒状。

15、进一步的,所述源端和所述负载端位于所述外壳的同一侧。

16、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7、(1)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带通滤波器通过在外壳外设置源与负载耦合装置来在非相邻的谐振腔间引入交叉耦合,以产生两个传输零点来实现较高的带外抑制,无需通过增加阶数(谐振腔个数)来实现增加带外抑制的效果,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用于提高带通滤波器带外抑制能力的方法会增大滤波器的体积和滤波器的阶数,会使得滤波器结构繁杂且插损变大技术问题,实现了在增加带外抑制效果的前提下,体积不变、滤波器插损不变且成本低的有益效果。

18、(2)所述源与负载耦合装置结构简单,且可直接在外壳外设置,不改变外壳内的原有结构,省去了繁琐的结构设计,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19、(3)所述耦合杆沿轴线的长度不超过所述凹槽的槽长,以便于更换不同长度的耦合杆,以调节耦合杆两端与源端和负载端之间的距离,即控制源端与负载端之间的耦合,从而可调整阻带内的传输零点的位置。

20、(4)所述源端和所述负载端位于所述外壳的同一侧,以便于连接测试仪器。

21、(5)所述带通滤波器还包括用于调节谐振腔的谐振频率的第一调试螺丝,转动所述第一调试螺丝,可调节第一调试螺丝伸入所述谐振腔的长度,从而调节谐振腔的谐振频率。

22、(6)所述带通滤波器还包括用于调节相邻谐振腔之间的耦合大小的第二调试螺丝,转动所述第二调试螺丝,可调节第二调试螺丝伸入所述内腔的长度,从而可调节相邻两谐振腔的耦合大小。

23、(7)本申请实施例的滤波器在调节谐振腔的谐振频率和耦合大小时,无需打开盖板,省时省力,不会破坏内部结构,从而不会影响产品性能,实现了容性耦合装置结构简单、容易装配、稳定可靠的有益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源负载耦合的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带通滤波器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源负载耦合的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具有内凹腔的下壳体和用于密封所述内凹腔的盖板,所述盖板设置在所述下壳体上,以与所述下壳体围合出所述内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源负载耦合的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沿槽长方向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源端和所述负载端抵触连接,所述耦合杆设置在所述凹槽内,所述支撑件固定在所述凹槽沿槽长方向的中间,并向下压制所述耦合杆,以将所述耦合杆限定在所述凹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源负载耦合的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杆沿轴向的长度不超过所述凹槽的槽长,以便于更换不同长度的耦合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源负载耦合的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源端和所述负载端固定穿设在所述外壳上,且所述源端的外端与所述负载端的外端均外露于所述外壳;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源负载耦合的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带通滤波器还包括用于调节谐振腔的谐振频率的第一调试螺丝,所述第一调试螺丝与所述谐振腔对应设置,所述第一调试螺丝与对应的所述谐振腔内的所述谐振杆螺接,转动所述第一调试螺丝,可调节第一调试螺丝伸入所述谐振腔的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源负载耦合的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带通滤波器还包括用于调节相邻谐振腔之间的耦合大小的第二调试螺丝,所述第二调试螺丝设置在相邻所述谐振杆中间,所述第二调试螺丝与所述内腔的腔底螺纹连接,转动所述第二调试螺丝,可调节第二调试螺丝伸入所述内腔的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源负载耦合的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一调试螺丝和所述第二调试螺丝穿过的通孔,所述第一调试螺丝的外端和所述第二调试螺丝的外端穿过所述通孔并外露于所述盖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源负载耦合的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是绝缘材质,所述耦合杆是金属材质的棒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源负载耦合的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源端和所述负载端位于所述外壳的同一侧。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源负载耦合的带通滤波器,包括外壳和源与负载耦合装置,外壳形成有内腔,内腔包括两个谐振腔,谐振腔内分别设有谐振杆,且两个谐振腔分别与源端和负载端耦接;源与负载耦合装置包括设置在外壳外壁面上的凹槽以及设置在凹槽内的交叉耦合装置,凹槽自源端向负载端延伸;交叉耦合装置包括支撑件和耦合杆,支撑件将耦合杆限定在凹槽内,且耦合杆的轴向自源端向负载端方向延伸,由于设置了源与负载耦合装置,可产生两个传输零点,从而实现较高的带外抑制,因无需通过增加阶数来实现增加带外抑制的效果,实现了在增加带外抑制效果的前提下,体积不变、滤波器插损不变且成本低的有益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徐锋明,马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斯必能通讯器材(上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5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