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功率模块的电路外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12454发布日期:2023-09-20 20:47阅读:27来源:国知局
用于功率模块的电路外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功率模块,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功率模块的电路外接结构。


背景技术:

1、目前,功率模块为实现与外部电路连接,通常功率模块上设有第一电极片,而外部电路则采用第二电极片与第一电极片对接实现电路的连通;其中,在具体组装时,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通常是仅以一侧面相贴合,然后,借助螺栓配合螺母锁紧固定。但是,上述组装方式中,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的接触面积较小,导致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之间产生的接触电阻较大,而功率模块的实际工作电流通常相对较大,导致接触部位会产生较大电路损耗。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功率模块的电路外接结构,能有效减小接触电阻,降低电路损耗。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功率模块的电路外接结构,包括相互对接固定的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所述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两者中的一个用于与外部电路相连而另一个用于与功率模块的内部电路相连,所述第一电极片的对接端设有在对接端一个侧面形成插口的插槽,所述第二电极片的对接端形成有厚度与所述插槽的宽度相适配的插接片,所述插接片对应从所述插口插入所述插槽内并由所述插槽的相对两侧槽侧壁夹紧固定。

3、进一步的,所述插接片的末端端面还抵接于所述插槽的底壁上。

4、进一步的,所述插槽的厚度从所述插口向插槽内部逐渐减小,所述插接片与所述插槽适配。

5、所述插口设于所述第一电极片的对接端端面,所述插槽的长度方向上的相对两端还分别贯通至所述第一电极片的相对两侧面而形成三向开口的槽体。

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极片对接端的宽度与所述第二电极片对接端的宽度相适配。

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极片还在所述插槽的宽度方向上相对两侧的槽侧壁上分别设有穿孔和螺孔,所述穿孔和螺孔共轴设置,所述插接片上对应设有固定孔,另由螺栓依次穿过所述穿孔和固定孔后锁固于所述螺孔内。

8、进一步的,所述插槽的宽度方向上相对两侧的槽侧壁上均匀凸出有若干微型尖锥,所述微型尖锥刺入所述插接片对应侧表面而使所述插槽的槽侧壁与所述插接片对应侧表面紧密结合定位。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极片的对接端形成有厚度大于第一电极片其他部位厚度的加厚部,所述插槽设于所述加厚部上。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电极片的对接端也设置有插槽,且分设于所述第一电极片和所述第二电极片上的每个所述插槽有一个槽侧壁具有与相对应的另一个所述插槽的槽宽相适配的厚度而构成所述插接片并对应插入相对应的另一个所述插槽内。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极片呈l型;所述第二电极片呈z型。

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第一电极片的对接端设置插槽,且对应形成插口,在具体组装时,由于第二电极片对接端形成的插接片的厚度与所述插槽的宽度相适配,因此,当第二电极片的插接片从插口插接于所述插槽内时,由所述插槽的两侧槽壁上夹紧固定插接片,同时插接片的末端端面抵接于所述插槽的底壁上,从而第二电极片的插接片至少三个侧面与插槽的内壁紧密接触,有效的增大了接触面积,从而减小接触电阻,降低电路损耗。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功率模块的电路外接结构,包括相互对接固定的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所述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两者中的一个用于与外部电路相连而另一个用于与功率模块的内部电路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片的对接端设有在对接端一个侧面形成插口的插槽,所述第二电极片的对接端形成有厚度与所述插槽的宽度相适配的插接片,所述插接片对应从所述插口插入所述插槽内并由所述插槽的相对两侧槽侧壁夹紧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功率模块的电路外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片的末端端面还抵接于所述插槽的底壁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功率模块的电路外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的厚度从所述插口向插槽内部逐渐减小,所述插接片与所述插槽适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功率模块的电路外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口设于所述第一电极片的对接端端面,所述插槽的长度方向上的相对两端还分别贯通至所述第一电极片的相对两侧面而形成三向开口的槽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功率模块的电路外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片对接端的宽度与所述第二电极片对接端的宽度相适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功率模块的电路外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片还在所述插槽的宽度方向上相对两侧的槽侧壁上分别设有穿孔和螺孔,所述穿孔和螺孔共轴设置,所述插接片上对应设有固定孔,另由螺栓依次穿过所述穿孔和固定孔后锁固于所述螺孔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功率模块的电路外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的宽度方向上相对两侧的槽侧壁上均匀凸出有若干微型尖锥,所述微型尖锥刺入所述插接片对应侧表面而使所述插槽的槽侧壁与所述插接片对应侧表面紧密结合定位。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功率模块的电路外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片的对接端形成有厚度大于第一电极片其他部位厚度的加厚部,所述插槽设于所述加厚部上。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功率模块的电路外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片的对接端也设置有插槽,且分设于所述第一电极片和所述第二电极片上的每个所述插槽有一个槽侧壁具有与相对应的另一个所述插槽的槽宽相适配的厚度而构成所述插接片并对应插入相对应的另一个所述插槽内。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功率模块的电路外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片呈l型;所述第二电极片呈z型。


技术总结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功率模块的电路外接结构,包括相互对接固定的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所述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两者中的一个用于与外部电路相连而另一个用于与功率模块的内部电路相连,所述第一电极片的对接端设有在对接端一个侧面形成插口的插槽,所述第二电极片的对接端形成有厚度与所述插槽的宽度相适配的插接片,所述插接片对应从所述插口插入所述插槽内并由所述插槽的相对两侧槽侧壁夹紧固定。本实施例中能有效减小接触电阻,降低电路损耗。

技术研发人员:张杰夫,范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立德电控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6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