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户外便携式储能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651752发布日期:2023-10-06 11:55阅读: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户外便携式储能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储能设备,具体为一种户外便携式储能设备。


背景技术:

1、储能技术主要是指电能的储存,储存的能量可以用做应急能源,也可以用于在电网负荷低的时候储能,户外电源是一种便携式发电站,它使用便携式太阳能电池板为电池充电,储存的电能可用于充电或操作其他设备,户外经常会使用到储能设备,储能设备一般由铝框或铁板组成的框架,将电池组和逆变器放置在框架内部进行防护,因储能设备常常用于户外,当外界物体跌落或撞击储能设备外部时,会与框架产生较大的冲击力,而框架对于冲击力吸收能力较差,大部分冲击力传递到储能设备内部,容易导致储能设备外部和内部造成损坏。而这样的储能设备外部防护效果较差,容易导致储能设备外部和内部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户外便携式储能设备,有效的解决了目前储能设备外部防护效果较差,容易导致储能设备外部和内部造成损坏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户外便携式储能设备,包括储能设备本体,所述储能设备本体上端一侧连接有防护组件,所述防护组件包括安装于储能设备本体上方的防护板,所述防护板下端四周均转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一端两侧均转动连接有齿轮。

3、优选的,所述齿轮外部一侧啮合有齿板,所述齿板下端连接有防护座,所述防护座上端与储能设备本体上端一侧连接,所述齿轮位于防护座内部处。

4、优选的,所述防护板一侧开设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内部连接有阻尼轴,所述阻尼轴外部一侧套设有侧板。

5、优选的,所述防护板下端两侧均连接有压杆,所述压杆外部套设有缓冲气垫,所述压杆下端连接有套筒,所述压杆下端贯穿延伸至套筒内部处连接有压板。

6、优选的,所述压板下端连接有阻尼伸缩杆,所述阻尼伸缩杆下端与套筒内部底端连接,所述阻尼伸缩杆外部套设有阻尼弹簧,所述阻尼弹簧一端与压板一侧连接,所述阻尼弹簧另一端与套筒内部底端连接。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8、本实用新型,通过防护组件的设置,防护板受到冲击向下移动,同时带动压杆向下移动和支撑杆向两侧展开,因齿轮与齿板啮合连接,进而使齿轮进行转动,增加阻力,压杆向下移动带动压板和缓冲气囊同时移动,缓冲气囊受压压缩,压板挤压阻尼伸缩杆,在阻尼弹簧的弹性势能下,吸收防护板外部的一部分冲击力,在防护组件的多重防护下,减小防护板外部受到的冲击力,更好的保护储能设备本体的安全。



技术特征:

1.一种户外便携式储能设备,包括储能设备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设备本体(1)上端一侧连接有防护组件(2),所述防护组件(2)包括安装于储能设备本体(1)上方的防护板(21),所述防护板(21)下端四周均转动连接有支撑杆(22),所述支撑杆(22)一端两侧均转动连接有齿轮(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户外便携式储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23)外部一侧啮合有齿板(24),所述齿板(24)下端连接有防护座(25),所述防护座(25)上端与储能设备本体(1)上端一侧连接,所述齿轮(23)位于防护座(25)内部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户外便携式储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21)一侧开设有转动槽(26),所述转动槽(26)内部连接有阻尼轴(27),所述阻尼轴(27)外部一侧套设有侧板(2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户外便携式储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21)下端两侧均连接有压杆(29),所述压杆(29)外部套设有缓冲气垫(210),所述压杆(29)下端连接有套筒(211),所述压杆(29)下端贯穿延伸至套筒(211)内部处连接有压板(2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户外便携式储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212)下端连接有阻尼伸缩杆(213),所述阻尼伸缩杆(213)下端与套筒(211)内部底端连接,所述阻尼伸缩杆(213)外部套设有阻尼弹簧(214),所述阻尼弹簧(214)一端与压板(212)一侧连接,所述阻尼弹簧(214)另一端与套筒(211)内部底端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储能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户外便携式储能设备,解决了目前储能设备外部防护效果较差,容易导致储能设备外部和内部造成损坏的问题,其包括储能设备本体,所述储能设备本体上端一侧连接有防护组件,本技术,防护板受到冲击向下移动,同时带动压杆向下移动和支撑杆向两侧展开,因齿轮与齿板啮合连接,进而使齿轮进行转动,增加阻力,压杆向下移动带动压板和缓冲气囊同时移动,缓冲气囊受压压缩,压板挤压阻尼伸缩杆,在阻尼弹簧的弹性势能下,吸收防护板外部的一部分冲击力,在防护组件的多重防护下,减小防护板外部受到的冲击力,更好的保护储能设备本体的安全。

技术研发人员:马明洋,李振杰,赵朋飞,李为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安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7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