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向天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88497发布日期:2023-10-28 18:49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向天线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无线通信天线的,尤其涉及一种全向天线。


背景技术:

1、随着现代无线通信、雷达和电子系统的不断革新,终端所处的电磁环境也日渐复杂,在各种复杂的地形和恶劣天气下,对天线的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向天线具有水平面所有方向发射和接收无线信号的能力,特备适合在室内和室外进行无线通信,在民用和商用领域被广泛使用。保证设备高质量的通信,不仅要覆盖到服务区,天线的增益还要尽可能的高,同样的条件下提高天线的增益,可以将电磁能量传播的距离加大。因此,研究一种性能突出的全向高增益天线在现代通信和信息系统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性能突出的棒状高增益全向天线。

2、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全向天线,包括非辐射接地元件、辐射天线元件以及辐射接地元件,所述辐射天线元件的一端与所述辐射接地元件相连,所述辐射天线元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非辐射接地元件相连;

3、所述辐射天线元件包括若干辐射单元以及用于串联若干所述辐射单元的连接单元,所述辐射单元包括第一内导体以及对称设于所述第一内导体外的两条第一外导体,每个所述辐射单元中的第一内导体通过所述连接单元与相邻的所述辐射单元的所述第一外导体连接。

4、优选地,每个所述辐射单元中的第一内导体与第一外导体之间相互平行,每个所述辐射单元的所述第一内导体与相邻的所述辐射单元的所述第一内导体同轴,每个所述辐射单元的所述第一内导体以及两个所述第一外导体形成的表面与相邻的所述辐射单元的所述第一内导体以及两个所述第一外导体形成的表面相互垂直。

5、优选地,每个所述辐射单元中的第一内导体与第一外导体之间相互平行,每个所述辐射单元的所述第一内导体与相邻的所述辐射单元的所述第一内导体同轴,每个所述辐射单元的两个所述第一外导体与相邻的所述辐射单元的两个所述第一外导体共面。

6、优选地,所述连接单元包括两条第一v形连接架,两条所述第一v形连接架的开设方向相反且相互垂直,所述第一v形连接架的中间底部连接所述第一内导体,所述第一v形连接架的两边延伸部分别连接两个所述第一外导体。

7、优选地,所述连接单元包括两条直角拱形连接架,两条所述直角拱形连接架的开设方向相反且相互垂直,所述直角拱形连接架的横梁中部连接所述第一内导体,所述直角拱形连接架的两边延伸纵梁分别连接两个所述第一外导体。

8、优选地,所述连接单元包括第二v形连接架以及s形连接架,所述s形连接架包括第一横向连接杆、第二横向连接杆、第三横向连接杆、第一倾斜连接杆以及第二倾斜连接杆;

9、所述第一内导体的一端连接第二v形连接架的中间底部,所述第二v形连接架的另一端连接相邻所述辐射单元的两个所述第一外导体;

10、所述第一内导体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横向连接杆的中部,所述第一横向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倾斜连接杆的一端以及第二倾斜连接杆的一端,所述第二横向连接杆的一端连接另一个相邻辐射单元上的一个所述第一外导体,所述第二横向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倾斜连接杆的另一端,所述第三横向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所述另一个相邻辐射单元上的另一个所述第一外导体,所述第三横向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倾斜连接杆的另一端。

11、优选地,所述第一内导体与所述第一外导体的长度相等。

12、优选地,所述非辐射接地元件包括第二内导体、第二外导体、绝缘介质以及圆环形基板,所述第二内导体通过所述绝缘介质固定于所述圆环形基板中心位置,两个所述第二外导体以所述第二内导体为中轴对称连接于所述圆环形基板的周缘,所述第二内导体与所述第一内导体同轴,且所述第二内导体以及所述第二外导体通过所述连接单元与所述第一外导体以及所述第一内导体交错连接。

13、优选地,所述辐射接地元件包括第三内导体、第三外导体以及短接金属杆,所述短接金属杆的中部连接所述第三内导体,所述短接金属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所述第三外导体,所述第三内导体与所述第一内导体同轴,且所述第三内导体以及所述第三外导体通过所述连接单元与所述第一外导体以及所述第一内导体交错连接。

14、优选地,所述第二内导体、所述第二外导体、所述第三内导体以及所述第三外导体分别长度相等。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6、本方案的全向天线通过非辐射接地单元作为馈电匹配部分,将辐射单元中的第一内导体与第一外导体交错连接,第一内导体与第一外导体均为金属直线条,可以使得每个辐射单元的第一内导体与第一外导体电流在整个结构上同相,进而可以达到提高天线增益的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全向天线为结构简单、性能突出的棒状全向高增益天线,采用金属直线条单元组阵的方式,能够提高天线的工作增益,天线的最大实现增益能达到5.5dbi;天线工作频段为2.39ghz-2.49ghz。



技术特征:

1.一种全向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非辐射接地元件、辐射天线元件以及辐射接地元件,所述辐射天线元件的一端与所述辐射接地元件相连,所述辐射天线元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非辐射接地元件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向天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辐射单元中的第一内导体与第一外导体之间相互平行,每个所述辐射单元的所述第一内导体与相邻的所述辐射单元的所述第一内导体同轴,每个所述辐射单元的所述第一内导体以及两个所述第一外导体形成的表面与相邻的所述辐射单元的所述第一内导体以及两个所述第一外导体形成的表面相互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向天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辐射单元中的第一内导体与第一外导体之间相互平行,每个所述辐射单元的所述第一内导体与相邻的所述辐射单元的所述第一内导体同轴,每个所述辐射单元的两个所述第一外导体与相邻的所述辐射单元的两个所述第一外导体共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单元包括两条第一v形连接架,两条所述第一v形连接架的开设方向相反且相互垂直,所述第一v形连接架的中间底部连接所述第一内导体,所述第一v形连接架的两边延伸部分别连接两个所述第一外导体。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单元包括两条直角拱形连接架,两条所述直角拱形连接架的开设方向相反且相互垂直,所述直角拱形连接架的横梁中部连接所述第一内导体,所述直角拱形连接架的两边延伸纵梁分别连接两个所述第一外导体。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单元包括第二v形连接架以及s形连接架,所述s形连接架包括第一横向连接杆、第二横向连接杆、第三横向连接杆、第一倾斜连接杆以及第二倾斜连接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导体与所述第一外导体的长度相等。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非辐射接地元件包括第二内导体、第二外导体、绝缘介质以及圆环形基板,所述第二内导体通过所述绝缘介质固定于所述圆环形基板中心位置,两个所述第二外导体以所述第二内导体为中轴对称连接于所述圆环形基板的周缘,所述第二内导体与所述第一内导体同轴,且所述第二内导体以及所述第二外导体通过所述连接单元与所述第一外导体以及所述第一内导体交错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全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接地元件包括第三内导体、第三外导体以及短接金属杆,所述短接金属杆的中部连接所述第三内导体,所述短接金属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所述第三外导体,所述第三内导体与所述第一内导体同轴,且所述第三内导体以及所述第三外导体通过所述连接单元与所述第一外导体以及所述第一内导体交错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全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导体、所述第二外导体、所述第三内导体以及所述第三外导体分别长度相等。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全向天线,包括非辐射接地元件、辐射天线元件以及辐射接地元件,所述辐射天线元件的一端与所述辐射接地元件相连,所述辐射天线元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非辐射接地元件相连;所述辐射天线元件包括若干辐射单元以及用于串联若干所述辐射单元的连接单元,所述辐射单元包括第一内导体以及对称设于所述第一内导体外的两条第一外导体,每个所述辐射单元中的第一内导体通过所述连接单元与相邻的所述辐射单元的所述第一外导体连接。本技术的全向天线为结构简单、性能突出的棒状全向高增益天线,采用金属直线条单元组阵的方式,能够提高天线的工作增益,天线的最大实现增益能达到5.5dBi;天线工作频段为2.39GHz‑2.49GHz。

技术研发人员:王世伟,吴淑婷,葛建华,黄杰,袁素华,王锐,朱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智讯通信系统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6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