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型聚酰亚胺烧结膜包换位导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12980发布日期:2023-11-22 14:32阅读:42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水型聚酰亚胺烧结膜包换位导线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换位导线,具体为一种防水型聚酰亚胺烧结膜包换位导线。


背景技术:

1、换位导线系指以一定根数的漆包铜扁线组合成宽面相互接触的两列,并按要求在两列漆包线的上面和下面沿窄面作同一转向的换位,并用电工绝缘纸带作多层连续紧密包绕组成。

2、但是,现有换位导线外部多数都是外露在环境中,容易与水接触,导致防水性和安全性差;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防水型聚酰亚胺烧结膜包换位导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水型聚酰亚胺烧结膜包换位导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换位导线外部多数都是外露在环境中,容易与水接触,导致防水性和安全性差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水型聚酰亚胺烧结膜包换位导线,包括:第一漆包铜扁线,所述第一漆包铜扁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漆包铜扁线,所述第一漆包铜扁线和第二漆包铜扁线整体外部设置有聚酰亚胺烧结膜;在所述第一漆包铜扁线和第二漆包铜扁线整体的上端设置有第一防水塑料壳,所述第一漆包铜扁线和第二漆包铜扁线整体的下端设置有第二防水塑料壳,所述第一漆包铜扁线和第二漆包铜扁线与第一防水塑料壳和第二防水塑料壳之间设置有贯穿空腔,且贯穿空腔两端为开口形式。

3、优选的,所述第一防水塑料壳的两端外部均设置有第一u形固定架,且第一u形固定架与第一防水塑料壳热熔连接,所述第二防水塑料壳的两端外部均设置有第二u形固定架,且第二u形固定架与第二防水塑料壳热熔连接。

4、优选的,所述第一u形固定架和第二u形固定架的两端均设置有固定边,且固定边与第一u形固定架和第二u形固定架均为一体结构,两个所述固定边通过单头紧固件螺纹连接。

5、优选的,所述第一防水塑料壳和第二防水塑料壳的内部均设置有散热孔,且散热孔贯穿第一防水塑料壳和第二防水塑料壳。

6、优选的,所述第一防水塑料壳和第二防水塑料壳的内壁均设置有接触座,且接触座的一端与第一防水塑料壳和第二防水塑料壳热熔连接。

7、优选的,所述第一防水塑料壳的两端下表面均设置有限位插柱,且限位插柱与第一防水塑料壳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二防水塑料壳两端的上表面均设置有限位插槽,且限位插柱插入限位插槽内部。

8、优选的,所述第一漆包铜扁线和第二漆包铜扁线的外表面设置有缩醛漆膜,所述缩醛漆膜的外表面设置有自粘漆膜。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0、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由第一漆包铜扁线和第二漆包铜扁线组成的换位导线外部设置第一防水塑料壳和第二防水塑料壳,利用第一防水塑料壳和第二防水塑料壳对换位导线进行上下包裹,包裹的时候,限位插柱插入限位插槽内部,提高第一防水塑料壳和第二防水塑料壳连接的稳定性,不易偏移,从而便于第一u形固定架和第二u形固定架的固定边对齐,利用单头紧固件固定,依靠第一防水塑料壳和第二防水塑料壳对换位导线的外部进行防护,起到挡水效果,从而提高防水性和安全性。

11、2、通过在第一防水塑料壳和第二防水塑料壳内壁设置接触座,在内部设置贯穿式的散热孔,第一防水塑料壳和第二防水塑料壳内壁依靠接触座与聚酰亚胺烧结膜接触,提高换位导线与第一防水塑料壳和第二防水塑料壳的稳定性,不易晃动,并且利用贯穿空腔和散热孔进行空气流通,从而起到散热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防水型聚酰亚胺烧结膜包换位导线,包括第一漆包铜扁线(1),所述第一漆包铜扁线(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漆包铜扁线(2),所述第一漆包铜扁线(1)和第二漆包铜扁线(2)整体外部设置有聚酰亚胺烧结膜(9),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漆包铜扁线(1)和第二漆包铜扁线(2)整体的上端设置有第一防水塑料壳(3),所述第一漆包铜扁线(1)和第二漆包铜扁线(2)整体的下端设置有第二防水塑料壳(4),所述第一漆包铜扁线(1)和第二漆包铜扁线(2)与第一防水塑料壳(3)和第二防水塑料壳(4)之间设置有贯穿空腔(10),且贯穿空腔(10)两端为开口形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型聚酰亚胺烧结膜包换位导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水塑料壳(3)的两端外部均设置有第一u形固定架(5),且第一u形固定架(5)与第一防水塑料壳(3)热熔连接,所述第二防水塑料壳(4)的两端外部均设置有第二u形固定架(6),且第二u形固定架(6)与第二防水塑料壳(4)热熔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水型聚酰亚胺烧结膜包换位导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形固定架(5)和第二u形固定架(6)的两端均设置有固定边(7),且固定边(7)与第一u形固定架(5)和第二u形固定架(6)均为一体结构,两个所述固定边(7)通过单头紧固件(8)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型聚酰亚胺烧结膜包换位导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水塑料壳(3)和第二防水塑料壳(4)的内部均设置有散热孔(12),且散热孔(12)贯穿第一防水塑料壳(3)和第二防水塑料壳(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型聚酰亚胺烧结膜包换位导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水塑料壳(3)和第二防水塑料壳(4)的内壁均设置有接触座(11),且接触座(11)的一端与第一防水塑料壳(3)和第二防水塑料壳(4)热熔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型聚酰亚胺烧结膜包换位导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水塑料壳(3)的两端下表面均设置有限位插柱(13),且限位插柱(13)与第一防水塑料壳(3)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二防水塑料壳(4)两端的上表面均设置有限位插槽(14),且限位插柱(13)插入限位插槽(14)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型聚酰亚胺烧结膜包换位导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漆包铜扁线(1)和第二漆包铜扁线(2)的外表面设置有缩醛漆膜(15),所述缩醛漆膜(15)的外表面设置有自粘漆膜(16)。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水型聚酰亚胺烧结膜包换位导线,涉及换位导线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换位导线外部多数都是外露在环境中,容易与水接触,导致防水性和安全性差的问题。所述第一漆包铜扁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漆包铜扁线,所述第一漆包铜扁线和第二漆包铜扁线整体外部设置有聚酰亚胺烧结膜;还包括:第一防水塑料壳,其设置在所述第一漆包铜扁线和第二漆包铜扁线整体的上端,所述第一漆包铜扁线和第二漆包铜扁线整体的下端设置有第二防水塑料壳;贯穿空腔,其设置在所述第一漆包铜扁线和第二漆包铜扁线与第一防水塑料壳和第二防水塑料壳之间,且贯穿空腔两端为开口形式。

技术研发人员:孙国平,赵宁,冯四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中容电气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8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